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华日报》来自记者联系点报道活动已进行了三轮,从已见报的数百篇稿件看,篇篇闻得泥土的气息、处处听得基层的声音,显现着思考的灵光,不仅活跃创新了记者的文  相似文献   

2.
调查与排行     
在新闻工作实践中,记者下基层采访的情况如何?本刊的调查显示:记者一个月下基层采访的次数有的多达30次,有的则四五次,一半多的记者有固定的基层联系点,约9成的记者想下基层采访。约半数的记者认为下基层采访没有障碍,另一部分记者认为下基层采访的  相似文献   

3.
8月9日,中宣部等五部门决定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后,新华日报社党委高度重视,迅速部署,认真落实.8月下旬"走转改"活动启动后,新华日报和新华报业集团各报积极行动,全身心投入.《新华日报》结合正在进行的2011年第五轮记者基层联系点报道,及时对"来自记者联系点的报道"进行了改造;9月16日起又在头版推出新专栏"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目击、体验、记录、对话、调查".载至11月25日,上述两个专栏共见报稿件162篇.《扬子晚报》开设了大型"走转改"专栏"走基层看民生",刊发专题报道20多组,同时加大了已有品牌栏目和热点活动的工作力度.中国江苏网推出大型综合专题"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我们在行动",发布各类稿件200多篇,其中原创稿件30多篇.《南京晨报》开设了"晨报记者走基层"专栏,刊发报道52篇(组),加上"民生工程·民声记录"等相关栏目,共刊发"走转改"稿件60多篇(组).  相似文献   

4.
陈明 《传媒观察》2011,(2):56-57
新华日报新开辟"来自记者联系点报道"专栏,鼓励记者深入基层、鲜活作文。从已见报的200多篇稿件看,字字闻得见泥土的气息,处处听得到基层的声音,篇篇显现着思考的灵光,不仅活跃创新了记者的文风,更有效地促进了记者从真正意义上改善采写作风,可谓收获多多,该栏目也正成为新华日报新的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5.
颜芳 《新闻通讯》2011,(6):11-11
每个人的内心都希望自己从事的是受人尊敬的职业。一份受人尊敬的职业,一张受人尊敬的报纸。需要一大群受人尊敬的记者。新华日报多年来开展记者联系点制度,除了倾听、传播来自基层的声音,也是一次一次赢得尊敬,树立党报良好形象的集体努力。  相似文献   

6.
报纸采编过程主要包括记者采集稿件,记者撰写稿件、记者投送稿件、编辑修改稿件,版面编排,版面印刷等.这些流程中的一次次变革,逐步推动着报纸承载的信息量和信息时效逐步提高.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在这些变革中,技术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月中旬以来,按照中宣部统一部署,新华社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广泛动员、扎实推进,在全社采编人员中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截止目前,新华社党组成员以及新华社各采编部门、各分社领导班子成员和编辑记者在全国各地县、乡、镇、村建立基层联系点600余个,已有500多人次参加了蹲点采访,在各供稿线路设立"走基层听民声"等专栏共播发文字、图片、视频稿件2500条(张),网络、报刊等社办媒体终端设立专版、专题刊载大量稿件,推出了一批报道精品,特别是有效提高了编辑记者的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传媒观察》2012,(1):5-9
2011年8月9日中宣部等五部门决定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后,新华日报社党委高度重视,迅速部署,认真落实。新华日报及各系列报、网站等按照有关要求,组织记者深入基层,锻炼采访,并开辟了"走转改"专栏。新华日报结合正在进行的2011年第五轮记者基层联系点报道,及时对"来自记者联系点的报道"进行了改造;9月16日起又在头版推出新专栏"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目击、体验、记录、对话、调查"。截至11月17日,上述两个专栏共见报稿件151篇;扬子晚报开设了大型"走转改"专栏"走基层看民生",刊发专题报道20多组,每组报道的篇幅都在半个版以上,同时加大了已有品牌栏目和热点活动的工作力度;中国江苏网推出大型综合专题"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我们在行动",发布各类稿件200多篇,其中原创稿件30多篇;南京晨报开设了"晨报记者走基层"专栏,刊发报道52篇(组),加上"民生工程·民声记录"等相关栏目,共刊发"走转改"稿件60多篇(组);江苏经济报开设"走基层访企业"、"记者在基层"、"推进‘八项工程’在基层"等栏目,刊发报道70多篇;江苏法制报开设专栏"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平安法治建设一线见闻",刊发稿件25篇,加上其它相关报道,共刊发"走转改"稿件70多篇;江南时报推出"走转改"栏目"风从基层来",刊发稿件35篇。集团所属其它媒体,包括大学生村官报、江苏手机报等也都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参与"走转改"活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的此次总动员,报道成果显著,得到普遍好评。10月8日,中宣部《新闻阅评》以《大道理也能讲得入耳贴心新华日报走基层发现基层宣传干部典型》为题,介绍、肯定了新华日报"走转改"有关报道。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和时任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杨新力分别在这份《新闻阅评》上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此次"走转改"的活动成效。为此,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日前专门举办了一场"走转改"作品研讨会,集团各报刊记者畅谈了各自在基层一线的采访见闻和深刻体会。以下为江苏省有关领导的重要批示及集团记者代表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9.
报纸采编过程主要包括记者采集稿件、记者撰写稿件、记者投送稿件、编辑修改稿件、版面编排、版面印刷等。这些流程中的一次次变革,逐步推动着报纸承载的信息量和信息时效逐步提高。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在这些变革中,技术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层联系点,在钱江晚报是一个热词。持之以恒,长达8年,联系基层已成为钱江晚报每一位记者的必修课。近几年来,转型期的社会特征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浙江日报先后开辟“民生连连看”、“亲历——来自基层联系点的报道”等栏目,为党报记者视角向下、报道基层提供了更大平台。其中,驻地记者无疑是基层民生新闻报道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2.
在四川本地,有一种毛竹,在前五年的时间里,人们完全看不到它的生长迹象。其实,这正体现了它的独特生存理念。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毛竹以一种人们看不见的方式,一直在努力向下,扎根,扎根!五年的时间,足够将自己的根牢牢盘扎在地底了。据说,每公顷这样的毛竹林,其根系总长竟可达24000多公里!到了第六年,当雨季来临,这积攒了五年的生命力,瞬间爆发了!这些毛竹以平均每天1.2米的速度向上生长,一个月内竟可以攀升至30米之高。有人把这种竹子称作"会魔法的竹子"。其实,哪里有什么魔法呢?毛竹是用五年的潜伏,成就了自然界的又一个神话。善于扎根基层的新闻记者,也正像这棵棵的毛竹吧,他们在很多时候并不起眼,只默默积攒着能量,独自承受着向下扎根的寂寞与煎熬。但往下扎根,必然会向上结果。优秀的报道或许看似偶然,实则背后一定有其多年磨砺后的必然。助推记者深入基层,扎根底层,是新华日报近些年来着力推进的一项重要工程,目前,第四轮记者基层联系点报道已顺利完成,为总结经验,并更好地推动第五轮记者联系点报道工作,新华日报近日召开了第四轮记者联系点报道总结及第五轮记者联系点报道动员会。江苏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周世康应邀出席了会议。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华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许洪祥,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周跃敏等参加了会议并讲话。一些参与基层联系点报道的记者也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本期"大观察"专栏刊发的内容即是对其中部分发言稿的辑录、整理。  相似文献   

13.
新闻战线"走转改"进入了建立长效机制的阶段,建立长效机制,不仅要让编辑记者人到基层,更要让他们心到基层,记者的心在哪里安放,记者的脚步就会在哪里踏响。本文结合《南京晨报》建立"编辑记者社区联系点"的做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一名地市级党报的记者、编辑,长期奔跑在基层一线,也就成了基层通讯员零距离接触的"老师",不仅要能自己写好稿件,又要帮助基层通讯员编好稿件。如何才能帮助通讯员把稿件从内容到形式上达到完美统一,使之引人入胜。这就要求地方党报记者、编辑要对稿件进行认真思考、精心写作、细心修改及润色,提高稿件的宣传效果和质量水平。文章出彩方能夺目一个称职的地市级党报记者、编辑,不仅应该有对自己写的每一篇稿件严格  相似文献   

15.
笔者曾听一位基层通讯员讲,他平时采写的新闻稿件,都是寄给某报的一位记者。这位记者见到稿件后稍加修改或索性原封不动,便共同署名发表。更有甚者,有几次他的稿件发表时,署名的记者他并不认识。他对笔者说,这是一些新闻记者为完成新闻采访和发稿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偷懒办法。据了解,这种“挂名”发稿的现象,在其它一些新闻单位也有不少。记者与通讯员合作写稿本是正常的事情,这样既可以了解基层的详细情况,提高采写质量,又能加强和密切记者与通讯员之间的业务交流和工作联系。但上述那种变味的“合作”和无端的“挂名”,弊病很多:一是容易在…  相似文献   

16.
每个人的内心都希望自己从事的是受人尊敬的职业。一份受人尊敬的职业,一张受人尊敬的报纸,需要一大群受人尊敬的记者。新华日报多年来开展记者联系点制度,除了倾听、传播来自基层的  相似文献   

17.
新闻宣传     
《视听界》2011,(6):4-5
常州广播新闻部全面启动“走转改”活动推出了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方案:建立一批基层联系点、开办一个专栏、人手一本《民声手记》、每周一次活动交流、策划一次活动、建立一本台账,要求全体记者、主持人做到“沉到底、接地气、知民意、解民忧”,力争在较短时间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8.
陈明 《新闻通讯》2011,(6):10-10
去年,笔者先后采写了《海安建立网络回帖员制度》、《海安以农村宅基地换城里住房一举两得》、《百家社团,社区管理离不开的“好帮手”》等稿件,1篇A-,2篇B+。笔者最深的体会就是,“联系点”既要字字闻得见泥土的气息、处处听得到基层的声音,更要找到报社要求的按新闻规律办事和地方党委政府要求宣传亮点成就的结合点。学会如何走进“点”、又如何从“点”上走出来。一句话,就是:“身”入“联系点”,党报记者应该站得更高点。  相似文献   

19.
钱江晚报开展“新上山下乡运动”,即推行记者基层联系点制度,为进一步落实“三贴近”原则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正"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新华日报连续七轮开辟"来自记者联系点的报道"专栏,笔者也曾多次采写"走转改"、"联系点"报道。2月22日,由笔者采写的《拆了老公寓,不拆邻里情》在新华日报头版头条刊出,这篇讲述一群普通老百姓拆迁故事的报道,不仅在业内赢得认可,而且感动了许多基层的读者。"走转改"如何避免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