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魏艾民 《军事记者》2011,(10):62-62
标题所问,是近来看到一篇文章引起的。该文的标题是《蒋介石大喊"毛主席万岁"》。现将其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开头部分,全文摘抄如下:谁是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有人说是1949年3月,毛泽东设宴款待黄炎培等20多位知名人士,第二天毛泽东与黄炎培畅谈,  相似文献   

2.
1951年建军节的前夕,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三幕九场大型歌剧《长征》在首都正式公演了!它似一幅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把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再现在舞台。当歌剧演至第六场.“毛泽东”第一次出现在舞台时.顿时全场掌声雷动.一片欢腾!“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响彻大厅.速便是我国戏剧史上第一次出现毛泽东艺术形象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3.
李海文 《新闻天地》2011,(11):64-65
毛泽东要华国锋不能只当文官,要当武官 1971年8月25日.华国锋奉召到武汉。当天晚上.毛泽东将他找到专列上谈话。毛泽东一直住在专列上。那时人人都戴毛主席像章.华国锋胸前也戴着一枚。他一上车,毛泽东看见了,故意问:“你戴的什么?”不等回答,接着说:“不要戴了,万岁就讨嫌。一句顶一万句,其实一句也不顶。屁话!”  相似文献   

4.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9月16日,毛泽东追悼大会召开前两天,《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两报一刊”发表社论《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其中一句话特别醒目:“毛主席嘱咐我们:‘按既定方针办’。”“按既定方针办”用了黑体字。这种方式,自然使读者认为“按既定方针办”是毛泽东的原话,是其“临终嘱咐”。  相似文献   

5.
赵军 《湖北档案》2009,(10):35-35
196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国庆20周年阅兵仪式。上午10点整,天安门广场响起了亲切悦耳的《东方红》乐曲,毛主席第一个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天安门广场顷刻锣鼓喧天,欢声雷动,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毛主席频频向周围和广场上的人群挥手致意,“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的《要政治家办报》一文被选录在新华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这篇文章原是1959年6月毛主席和吴冷西同志谈话的摘要,看得出,标题系编者所拟。江泽民同志在视察军报时指出:“毛主席过去讲过‘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这一指示精神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出“政治家办报”的历史背景“政治家办报”这一观点,早在1957年6月13日吴冷西同志去《人民日报》社工作时,毛主席在接见他的谈话中已经明确提出来了。吴冷西同志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毛主席最后严肃地对我说,要政治家办报,不是书生…  相似文献   

7.
信息四则     
台北出版业者诧异——《毛泽东语录》如此热销【台湾消息】台北出版业者杨一峰投身出版业只有三年时间,最近他在岛内出版界做了一件倍受关注的事——出版《毛泽东语录》。该书在台湾出版后热销,一版再版,迄今已出第四版。这样的业绩连他自己都诧异:“本以为是要‘为人民服务’,如此热销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杨一峰说,出版像《毛泽东语录》这样的书,就是要填补学术“拼图”上的空缺。他认为《毛泽东语录》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且不论它在政治上的影响,就字里行间所透出的智慧对做好企业管理就很有帮助。他还举例说,“甚至毛主席还在书中告诉了…  相似文献   

8.
读了文摘报2001年11月1日第1897期第六版《一枚罕见的毛泽东印章》一文,大惑不解,对文中所提:“中华第一章”不知从何说起? 据载:1959年国画家傅抱石为毛泽东主席刻制了一枚“5厘米”见方的名章,拟在毛主席为《江山如此多娇》画面题书落款后盖上,但未被本人认可,主席说自己从不用章。这一意见也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支持。后来傅先生“想将此印赠送给主席”,毛主席就此请人带了口信,说自己“一生没有用过私章,还是劳请先生代为保存”。当年年底,毛主席与先生见面,谈及此章:“如果我当皇帝,此印赚小。如果我是普…  相似文献   

9.
红雨 《档案时空》2005,(5):28-30
1949年5月27日,上海全市解放。29日,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市总工会代表以及各界人士在提篮桥监狱举行隆重热烈的“欢迎受难同志出狱”的仪式,这一天,在监狱大门口的长阳路上,“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在夹道欢迎的人群中的受难同志亲属,更是一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可是,盼亲人早日团聚的裘慧英、韩慧如、张邦本等亲属,却未接到自己的亲人李白、秦鸿钧和张困斋同志,更不知他们的踪迹,一个个心急如焚。  相似文献   

10.
语言学家王力同志在《我谈写文章》(《新闻战线》1979年第4期)一文中说:“‘词汇’一词来自英语的Vocabulary(毛主席说的即‘语汇’),指的是一种语言里的全部的词(斯大林叫做‘词的总和’)。现在有人说‘某词典共收了两万个词汇。’那就错了。一部词典只有一个词  相似文献   

11.
毛主席的好接班人英明领袖华主席,把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出版发行了。《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出版发行,这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我们大队是英明领袖华主席视察和劳动过的地方,一九七○年七月二十九日,华主席来到我们大队视察,和我们一起参加劳动。他谆谆教导我们要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贫下中农绝不辜负华主席的期望,一定要读一辈子毛主席的书,干一辈子革命。四月十五日,我们大队红旗飘扬,锣鼓喧天,迎接金光闪闪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大家手捧红宝书,禁不住热泪盈眶。并激动地说: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粉碎“四人帮”后才六个月,就把《毛泽东选集》第五卷送到了贫下中农和全国人民手里。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作出的每项决定,每个部署,都闪耀着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光辉,代表了亿万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是我们反修防修,继续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深深怀念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热爱英明领袖华主席。我们贫下中农永远不会忘记,在那豺狼当道,魔鬼横行的万恶的旧社会,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战无不胜的  相似文献   

12.
晓言 《中国广播》2006,(9):78-78
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日。每年这期间媒体总要刊播一些文章,回忆当年北京开国大典的盛况,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的讲话等。阅读往年的有关文章,笔者发现有些说法不准确,不符合历史事实。如,有的说“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有的则说“在最庄严的时刻,毛主席用响亮的声音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错误,虽然在报刊上多次指正,但至今有人仍然不够注意,一错再错,很有必要再说一说。  相似文献   

13.
关于1966年毛泽东在“滴水洞”11天的情况,社会上曾一度众说纷纭,显得颇为神秘。的确,这11天,是毛主席思绪最复杂的11天,也是谜一般的11天。在这个“西方山洞”里,毛主席唯一的一次外出,不过走出洞口三百多米远。在《张耀祠回忆毛泽东》一书里,张耀祠对毛主席在“滴水洞”的前后情况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14.
卢作孚之死     
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曾谈到近代中国工业化四位不能忘记的人物:张之洞、张誊、范旭东和卢作孚。由于公开出版的毛泽东著作上没有相关记载,这一谈话的背景一直流传着不同的说法。有的文章说源于毛1952年5月15日与黄炎培的谈话,《卢作孚文集》则称源自1955年5月毛在一次会议上对张澜、黄炎培等人的谈话。  相似文献   

15.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检阅国庆游行队伍时,接见了美国友好人士、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人民日报》在12月25日头版头条显著位置,发表了毛主席接见斯诺的大幅照片。就是这样一个准确无误地印在《人民日报》上的照片发表的时间,后来竟出现多种版本的说法。譬如,在《毛泽东·尼克松在1972》(陈敦德著)一书中,将这张照片发表的时间说成是1972年国庆游行的"第二天"即10月2日: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美国费正清等人编著)一书中,又把这一时间说成"1970年12月26日毛生日那天";在《敢为中  相似文献   

16.
林昌 《湖北档案》2004,(8):45-46
1966年,狂潮陡起,中国神州大地上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动乱开始了!8月18日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红卫兵时,“万岁”声如雷,广场上百万红卫兵哭着、吼着,成为一片躁动翻腾的红海洋。斯特朗十分敬仰毛泽东,革初起,80岁的她也热血沸腾,在《中国通讯》中以8页半的篇幅介绍“化大革命”,向国外心存疑惧的外国人解释说:它不是“一场接班之争”,而是“改造人的灵魂并建立新世界的梦想!”  相似文献   

17.
《吉林日报》的名字是1947年3月1日启用的,它的前身叫《人民日报》。毛泽东第一次题写报头是1950年4月。当时吉林省总工会主席肖靖同志要去北京参加全国总工会召开的讨论工会法(草案)会议,老社长石果同志把此事托付与他说:“你这次去北京开会,如能见到毛主席,请毛主席给咱们《吉林日报》题写个报头。”肖靖同志欣然接受了这个  相似文献   

18.
特别推荐     
仇鳌没有直接上过毛泽东的课,但毛泽东一直把他尊为自己的老师。建国后重逢,仇鳌深情地说:“老朽让毛主席费心了!”毛泽东用浓厚的湖南口音风趣地说:“哦,与先生一别数年,您老人家怎么忘记了我的名字,我是毛泽东,毛润之,可没改名叫毛主席呀!”《师友情深》深情地讲述了毛泽东与仇鳌几十年亦师亦友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19.
王再承 《视听界》2004,(4):78-78
2003年岁末,纪念毛泽东110周年诞辰成为众多媒体的报道热点。但有些表示出荒诞不经的领袖崇拜。如湖南某都市报2003年12月27日头版头条《韶山激情燃烧》。报道写道:“晚10点左右,开始有人在毛泽东铜像台阶下, 焚烧纸钱,并烧香跪拜。后来,烧香、烧纸钱的人越来越多,在台阶下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火带’……烧完香和纸钱,人们陆续走上铜像台,来到主席铜像下,或跪拜,或鞠躬。大家将随身带来的主席铜像、水果、烟酒、糖果饼干,放在铜像下,敬献给毛主席‘享用’。最后,他们还按当地习俗,围着铜像转三圈。他们说,只有这样,才算拜完了毛主席,也才能得到毛主席的‘保佑’。”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蒙文版,1946年7月由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内蒙古出版社在张家口出版。这是毛泽东著作的第一个蒙文译本,是内蒙古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当时的《晋察冀日报》特为此用蒙、汉两种文字对照刊出出版消息,其中称:“毛主席著作之蒙文译本,此系首次发行”,“此书之翻译,前后经过已有年余之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