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子平 《新闻实践》2012,(10):33-34
在社会公众越来越多地把新闻报道当成认识现实社会的依据时,大众传媒越来越需要"新闻常态化",即大众传媒提供给社会公众的众多新闻所构成的"新闻世界",应是呈现现实社会具有普遍意义、居于主体地位的"常态",是与"现实世界"相同、相似或相近的,使社会公众能通过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来认识现实社会,对现实社会作出准确的评估与判断,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作出切合现实社会的选择,而不是把现实社会中占少数、  相似文献   

2.
"XX门"在西方主要针对政治丑闻,是相对重大的政治事件。汉语从"水门事件"发生的那一年起,相继借入一些"gate"新词,也就形成了由"水门事件"引领的"门"系列词,但是从泛意或延伸意上来使用的。"XX门"事件都可以称谓舆论事件,具备舆论的特质。各种"XX门"的新提法大多来自于民间、民众,特别是网民而非官方媒体,体现的是一种草根的话语。"XX门"所关涉的事件越来越与政治无关,越来越走向世俗化。"XX门"所涉及的问题必定具有一定的争议性与反常性,总是反映着一定的社会状况和社会问题。"XX门"的流行还与一定话语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3.
陈桂芳 《大观周刊》2011,(37):194-194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职毕业生的应用写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突破传统"讲授型"、"单一型"教学模式,突出应用文写作特性,激发学生学习应用文兴趣,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以适应社会需要。本文就此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申舒尧 《新闻窗》2013,(3):47-49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这两者之间的结合越来越多,关系也越来越紧密。特别是娱乐元素的注入,已成为此类节目改变刻板形象、赢得观众喜爱的关键所在。同时在文化传承中推进现代性文化的建构,既是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变革现状的重要出路,也是社会转型期赋予大众传媒的文化责任。一、"知根知底"栏目文化特征分析(一)传播的理念"知根知底"是河南卫视2012年重点打造的一档大型中国传统家谱、姓氏文化节目,该节目契合"大美中国、文化卫视"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朱霞 《视听界》2010,(6):110-111
一、用个性化的思维贴近大众 当今社会的舆论环境越来越宽松,民意参与舆情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随着媒体多元化带来的舆论界"群雄争锋",各家媒体都试图去挖掘和引导舆论力量,其正面的积极意义不可否认。在此起彼伏的媒体"群舌论剑"声中,人们更需要听到来自主流媒体的声音,期望他们心中的媒体代言人敢于"亮剑"。广播新闻评论如何做到动人心弦?评论播音如何处理好新闻与宣传之间的度?摆明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冯春鸣 《青年记者》2010,(11):58-59
进入21世纪以来,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各类深层次社会矛盾日渐凸显,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各地重大自然灾难和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出现越来越多且日益复杂的危机事件。与此同时,网民数量急剧增长,网络传播技术出现裂变式发展,网上正在形成言论"自由市场"。  相似文献   

7.
刘刚 《新闻实践》2012,(10):55-56
近年来,各种现代意义上"智库"的兴起,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变迁中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由于在不同领域内拥有专业性优势,"智库"在社会舆论场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8.
黄琴 《新闻世界》2014,(11):76-77
近年来,网络等新媒体舆论日益成为社会舆论形态中最有活力的部分。由新媒体构建的"拟态环境",正成为指导人们生活的新"镜像",拟态环境的环境化时间也日益缩短,这为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拟态环境"的合理化构建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9.
步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御宅族文化越趋往动物化的方向发展,仅以"萌不萌"作为喜爱与否的标准,他们也越趋少与真实社会互动,进而越来越欠缺作为真实社会下人类的条件。这是一个后现代景况下的必然结果?也或者有其他社会结构的因素?诸如"宅"本身遭到主流意识形态的污名化所以宅文化越趋紧锁在自己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刘九洲 《新闻前哨》2010,(10):27-28
近年来,电视相亲节目异常火爆。在娱乐和消费的语境下,这类节目大多运用"庸俗、低俗、媚俗"的方式去吸引眼球,提高收视率,在其广告收益大幅增长的同时,产生了越来越大的不良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制度文明的进步,社会参与和公共治理越来越得到群众的关注,因地方政府行为不当引发的公共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形成社会舆情的焦点。如2012年3月发生的"青岛种树事件";2012年6月发生的"什邡事件";尤其是2012年7月发生的"启东事件",  相似文献   

12.
当代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看看报纸上的新闻,浏览一下网络论坛,拿出手机转发微博……公众对社会、对政府的关切,大多以媒介为平台。"天价烟"、"躲猫猫"、"钓鱼执法"等借助新媒体迅速蹿红的新闻事件告诉我们,新媒体越来越成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提高媒介素养也成为每个领导干部应具备基本素质之一,而许多县乡级的基层领导干部对新媒体的认识和了解不足,对媒体存在恐惧心理,如何提高并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省级卫视频道的角色定位与品牌运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飞 《新闻窗》2010,(6):56-56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级电视台的竞争日趋激烈。其中,省级卫视之间竞争尤为白热化,被人们形象的称为"星空大战"。省级卫视要想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拼杀中胜出,赢得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的观众的注意力,必须要从角色定位与品牌运营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时代,信息传播技术欠发达的环境下,"独家发现"、"率先刊播"是独家新闻最重要的特征。进入信息时代后,新兴媒体蓬勃兴起,不同媒体组成的信息网纵横交错,笼罩了所有能发生新闻的时空,"独家发现"新闻在日益开放的社会语境和竞争激烈的媒介环境中越来越难,新闻的同质化现象开始蔓延。  相似文献   

15.
时下,很多广告主和广告商因为不避忌讳,有悖世俗人情,甚至伤害国人情感,而被舆论推到了伦理道德的风口浪尖上。而文化与社会批评学家更是将"广而告之"喻为"广而诱之"、"皇帝的新衣",认为"广告在我们文明的门面上打上了‘烙印’"。①作为现代传播技术环境中的广告,其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并出现了一系列利害冲突。从伦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归结为广告道德问题,它显示了广告活动所呈现的道德危机和伦理困境。在这里,笔者把它归纳为七种表现:  相似文献   

16.
卢军民 《新闻世界》2012,(3):106-107
从"三聚氰胺"事件到日本大地震所引发的核泄漏及其导致的"谣盐"事件,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事件或公共安全事件都在表征着法国社会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所描述的风险社会已经到来。因而,现代人如何能够健康地生活就必须了解身边随时可能产生的风险。这里就涉及到科学的解释问题,即如何将科学话语转化成公众易懂的大众话语。  相似文献   

17.
1981年的"庭审报道第二案"是美国庭审报道领域的宪法里程碑。从该案件开始,美国法院对待审判公开与庭审报道的态度开始趋于折中,在原则上保证审判公开,同时对可能有损审判公正的直播方式加以适当限制。随着美国传媒不断呼吁通过公开的监督来保护社会和新闻界的权利,公开审判的社会呼声越来越高,当代美国法官平衡审判公开和公正的媒介素养能力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高度普及,其已成为"民意自由市场"和"观点自由市场",透过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网络舆论事件,可以看到作为互联网伴生品的网络舆论越来越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之一。本文以"合肥少女毁容"事件为例,分析探讨网络舆论的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19.
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到2011年,微博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最给力的新媒体之一。微博传播所引发的伦理讨论也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心。笔者以手机微博直播"捉奸门"事件为例,分析其道德失范的原因,并从传播活动中的两大影响要素"人"和"环境"出发,对解决手机微博传播伦理失范现象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20.
宋小为 《新闻前哨》2014,(10):17-17
现代社会已进入全媒体"读图时代",图像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响着文化的每一个层面。图示设计作为一种简洁有效的传播方式,一方面和报纸的传播方式相适应,另一方面又满足了读者"读图"的要求,因而在现代报纸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尤其在分析性、解释性报道中,图示承担着日益重要的信息传递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