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皮柯维支,八十年代初美国始露头角的中国学家,曾执教于加州大学,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瞿秋白文学思想的研究,著有《瞿秋白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之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与中国》等专著。与一般西方学者不同的是,皮柯维支较客观地注意到了马克思文艺思想对中国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瞿秋白通过阅读大量新文化运动的作品、翻译俄欧文学,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文学思想及学术理论。他强调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现实,应该反映社会思想的变动,应该反映人类健康美丽的心灵。他赞赏作家、艺术家独出机抒、真实抒情、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他重视俄欧文学的资源准备,强调作家应该着力学习他们的人文关怀精神与独立直行的思想,创造出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学术理论与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3.
瞿秋白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开拓者,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的形成做出了突出贡献。结合上世纪20年代俄国的理论状况,将早期瞿秋白客居俄国时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接受及回国后对马克思主义的直接传播活动进行梳理,从源头和环境方面,考察瞿秋白的理论构成和理论传播活动,这能使我们更准确地确立瞿秋自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同志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不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无产阶级文化建设上,做了大量开拓性、奠基性的工作”,而且对中国拉丁化新文字的改革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方块汉字的改革者瞿秋白同志认为方块汉字是“艰深”的、“复杂”的、“紊乱”的,与活的语言相脱节的,它一定程  相似文献   

5.
瞿秋白的文化思想十分丰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瞿秋白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于中国文化现实的过程中,形成了对中国新文化的崭新认识,即中国新文化是时代性和传承性的统一,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结合,并应以人民大众为主体。  相似文献   

6.
本评述了瞿秋白同志在无产阶级化艺术的发展方面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方面所做的革命工作,就瞿秋白同志对中国现代化事业方面的贡献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瞿秋白的科学技术观的形成经历了初步认知到逐步发展并最终形成较为整体性的理论的过程。科玄论战促使瞿秋白对科学技术的认识更进一步,同时他也运用正确的科学技术观对当时盛行的实验主义进行了抨击,最终形成了对科学技术观的较为整体性的认知。瞿秋白在科学认识上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深入理解和宣传,对当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妇女问题始终是中国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妇女解放的程度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的进程。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李达和瞿秋白都对妇女问题作出了深入的剖析。二者指出中国广大妇女受压迫之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基础的缺失。同时,他们都认识到了妇女解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因为妇女运动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必不缺少的一环。他们不仅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提出了精辟的理论,而且做了大量具体工作。本文通过对于李达和瞿秋白的妇女解放思想的比较分析,看出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想日益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9.
瞿秋白曾对中国知识分子的特征、作用、分类作过一些分析评价,形成了他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其中有很多真知灼见,但有时也表现出历史局限性。对瞿秋白的知识分子思想做一些分析和思考,可使我们更全面认识瞿秋白,认识中共党史的一些问题。而且由此与现实问题结合,可使我们进一步理解知识分子与当前知识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八七会议前后,瞿秋白对中国革命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逐步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进程中解决农民问题、获取革命力量、赢得革命胜利的重要策略;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进程中争夺革命领导权的必要手段,渐次提出了武装工农、人民军队、游击战争等具体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是在农民割据区域以政权为革命依托,保存、发展革命势力的存身之处。瞿秋白在八七会议前后所形成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对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以及文艺大众化问题,是瞿秋白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瞿秋自在这两个问题上的观点,具有明显的“工具论”色彩,而贯穿其中的政治血脉则是“阶级斗争”,它反映了当时革命文艺队伍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立场和态度。瞿秋白也以此建立起一套具有典范意义的文学批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文艺大众化思想是瞿秋白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瞿秋白文艺大众化思想在"向群众去学习"的前提下,主要表现为文艺形式的大众化、文艺作品内容的大众化和大众化文艺的创作方法等方面。瞿秋白对大众文艺的倡导对改变当今大众文艺的"低俗化"倾向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瞿秋白的审美趣味和批评基准与其思想变迁曲折紧密相连。作为古典文艺趣味纯正的文人,瞿秋白的文艺思想始终夹杂着中国古典的文艺趣味,但他最终仍选择朝向现代文艺思想进行艰难调适,并因此成为中国现代早期的文学家、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从贵族到小卒,瞿秋白试图着力完成古典文艺趣味的现代觅渡,其文艺思想历史轨迹对考察中国现代文艺的转折无疑具有重大发掘和体察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由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大量涌入,中国思想文化界非常活跃。但究竟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人们却没有真正弄清楚。在各种思潮中,瞿秋白最初是受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特别是受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影响的,后来又转向憧憬社会主义学说,然而也是朦胧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当时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还处于“隔着纱窗看晓雾”的阶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较晚,绝大多数革命知识分子没有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是从一些报刊杂志上学得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观点。1920年12月18日到苏俄的赤塔后,瞿秋白第一次得以接触俄文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与俄共(布)的政治理论读物。所以说,五四时期,瞿秋白的政治信仰不是社会主义,而是包括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想在内的各种思想的大杂烩。瞿秋白是在赴苏俄考察之后才最终选择并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  相似文献   

15.
瞿秋白从文艺与政治功利、阶级本位、哲学观念等维度出发,围绕客观主义、象形论、不充分的辩证法等论题,深入批判了普列汉诺夫文学理论,其主要成因是现实斗争的需要、苏联风潮的误导、研究视界的影响。瞿秋白的批评服务于具体历史语境,推导逻辑的基础是政治立场、阶级身份,客观促进普列汉诺夫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运用,参与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话语实践与价值建构。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中国文论史上,毛泽东的身份首先是一个政治家,其次才是一个文艺理论家。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的文艺批评思想往往立足于政治的视域,在这种视域中,文艺工作是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实现革命理想的"文武结合"的斗争方法之一。《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毛泽东的文艺批评思想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并对20世纪中国文论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瞿秋白的主要贡献在于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经典论著的译介和中国左翼文艺理论的建立。尽管其文艺思想在今天看来有明显的不足和缺陷,而且在对某些非左翼的文艺作品进行评判时,有出于政治的原因而否定过甚之嫌,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政治、历史背景下,作为文人的瞿秋白是无法完全回避他的政治家身份及思维定势对其观念的影响的,对此应予以客观的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的瞿秋白文艺思想研究,是伴随着瞿秋白就义后的相关纪念活动展开的。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基本上呈现出从政治评价到政治纪念性评价再到文艺思想史观照的转变路径,而且整体系统的瞿秋白文艺思想研究仍有待开掘和建构。  相似文献   

19.
瞿秋白身为“文人政治家”,对于文艺问题进行思考,其文艺理论必然涉及文学观念与政治观念两部分,又因为它是从文学、文化的角度介入,同时构成了以倡导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创造无产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组织大众的感情为内容的羌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思想。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理论界一直试图构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学科体系却收效不大。原因首先在于马恩等代表人物没有建立文艺学学科体系,其次该学科本身缺乏严谨的学理基础,第三是学科建设没有形成通约性的学术观点。所以,构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学科体系的条件尚不成熟。当下的首要问题是,继续以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经典文本为立足点,以古今中外,尤其是当下中国的文艺实践为出发点,大力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解决马克思主义文艺学面临的诸多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