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属于事理说明文。“看”是观察的意思 ,“识”是辨别的意思。这一标题简洁、明确 ,高度地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文章不仅要写云 ,而且更要写出云和天气的关系。阅读文章时 ,如果我们能按照题意考虑文章的内容 ,就能做到高屋见瓴 ,心中有数。一、分门别类 ,清晰地说明事物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云”,云的特征是“姿态万千 ,变化无常”。如何把大自然的这一特点和天气之间的关系介绍清楚呢 ?这是至关重要的 ,而这一部分也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即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写…  相似文献   

2.
陆晓民 《幼儿教育》2001,(10):16-17
主题的选择孩子们的生活常常直接或间接地受当地天气的影响,一般都有淋雨、玩雪等经历和体验,随之也产生了“雨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云”等疑问。因此,我们设计了“天气”这一主题活动,来引导幼儿关注天气,了解天气常识。核心目标感受天气的变化,初步知道雨、雪的形成以及天气变化对人们出行、着装、工作的影响。了解几种灾害性天气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愿意通过多种方法发现雨量、温度、风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现在先对分析综合的写作方法这一问题略加论述.先分析,后综合,在说明文写作中运用得最为普遍.《看云识天气》一文,从开头到“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对云的不同形状和天气的变化做了初步的分析;最末一句“云就象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则是在上文分析的基础上所做的科学概括——综合,又如《宇宙里  相似文献   

4.
初雪     
中午,天气慢慢变冷,太阳公公也躲进云里了,天空成了云的海洋,阴沉沉的像要塌下来,灰蒙蒙的一片。夜幕降临的时候下起了雪。  相似文献   

5.
设计一【思路综述】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些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和知识。云与天气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但作者却把它说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主要原因在于采用了分类别和打比喻的说明方法,语言准确、生动。由此可以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课前要求学生在预习中熟读课文,绘制云与天气变化的对应表格,写观察日记,并进一步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谚语。教学时把课堂搬到室外(便于看云,利于教学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读”到的、“写”到的、“看”到的进行比照,了解“看云识天气”的知识,学习说明的方法,体悟文章的语言。【教学简…  相似文献   

6.
王艳云 《家庭教育》2005,(6B):55-55
4岁的文文总爱自己“造词”,别人都说“一片云”,他偏说“一飘云”;别人都说“一条裤子”,他却说“一又裤子”……  相似文献   

7.
说明文的语言首先要准确,当然也“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叶圣陶语),使人读起来有滋有味。如何让说明语言平添风趣呢?办法是:把握事物的特征,选取生动的词语。1.巧妙设喻。即凭借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例如:“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看云识天气》)把“云”喻为天气的“招牌”,把握了二者内在的相似点,揭示出了云与天气的密切关系。2.借助拟人。将说明对象赋予人的形象、性情,用新奇的形式反映事物的特征、特点,这就是拟人说明的方式。比如《雪花的自述》一…  相似文献   

8.
自学重点了解用比喻、分类的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自学步骤1、根据下列提示语言来划分本文各个部分:①说明为什么看云可以识天气,指出“云就象是天气的招牌。”( )②具体说明云的变化同天气的关系,指出观察云可以预测天气.( )③说明看云识天气的重要意义,指出要学会看云识天气,就要虚心学习、留心观察,反复实践,掌握规律.( )  相似文献   

9.
4岁的文文总爱自己“造词”:别人都说“一片云”,他偏说“一飘云”,别人都说“一条裤子”,他却说“一双裤子”……文文的表现属于“造词”现象,是这一年龄段幼儿的常见问题。“造词”:词汇贫乏的表现有人认为“造词”现象是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实际上,这是幼儿词汇贫乏、词义掌握不够确切的表现。虽然3岁~6岁幼儿的词汇量迅速增加,对词义的理解也逐渐确切和深化,但是,他们所掌握的词汇有时还不能满足表达的需要,于是就出现了根据已有经验来“造词”的现象。由于没有掌握“片”这个量词,所以在描述云时便用了云的动作“飘”来代替量词“片”…  相似文献   

10.
周枫 《留学生》2013,(1):28-29
“个人云”将有可能成为2012年值得关注的潜在浪潮。软件与数据正在加速迁移到云端,“个人云”应用的爆发将是中国互联网的下一波广泛机会。 如果互联网圈子有自己的天气预报,而我恰好又是当值的预报员,那么我愿意预报明天互联网天气是:“多云”。  相似文献   

11.
喻体代本体     
表达者在比喻的基础上用比喻的喻体代替本体,这是一种既比较复杂又相当有趣的修辞方式。冯梦龙在《古今谭概·谈资部·一片白云》曰:“金华一诗人,游食四方,实干谒朱紫,私印云:‘芙蓉山顶,一片白云。’商履之曰:‘此云每日飞到府堂上。’”事本郎瑛《七修类稿·奇谑类》,原题“诗人无耻”,文字较繁。这个故事,写的是一位无行文人,他言行不一,人格卑下,哗众取宠,恬不知耻。故事中“芙蓉山顶一片白云”八字乃此诗人  相似文献   

12.
李晓霞 《师道》2012,(9):29-29
平凡的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感动在里面。我只要一想起来,心里就会涌起一阵阵的暖流。 一个炎热的夏天,火辣辣的太阳像个大火炉一样炙烤着大地,天上没有半片云.空中没有一丝风.天气热得像蒸笼,火烧火燎地使人感到窒息。草儿抵不住太阳的曝晒,叶子都卷成了细条.蝉儿在树上“知——了”“知——了”地叫着.声音低沉而缓慢,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天气如此炎热.特别是在夏天的午后,人们总是容易疲倦,就像刚睡醒似的,昏昏沉沉地不想动弹。  相似文献   

13.
陈恺同学问:“《看云识天气》一文中,说明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时,为什么主要采用分类别、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而不采用别的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对象的特点及说明的内容决定的。本文具体介绍了云的形态、变化以及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着重说明了怎样看云识天气。云的变化姿态万千,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进行描述说明比较方便,而云的变化又与天气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便于读者了解二者的内在联系,采用分类说明的方法比较恰当。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量词十分丰富 ,而且不同事物要求用不同的量词。什么事物用什么量词要符合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 ,否则就是不规范的 ,甚至于影响语言的美感。请看 :翠湖的茶花多 ,开得也好 ,红彤彤的一大片 ,简直就是那一段彩云落到湖岸上。…… (杨朔《茶山赋》)这段文字 ,把大片盛开的茶花比作彩云 ,勾勒出一幅茶花闹春图 ,无疑是很美的 ,很迷人的 ,然而 ,彩云的量何以称“段” ,这就有些不可思议了。按习惯 ,云可以说“一片云”、“一朵云”、“一抹云霞”等 ,量词不同 ,也就使笔下的彩云各具情态 ,特征鲜明。而量词“段” ,通常是用于条形物所分…  相似文献   

15.
云帽子     
夏天里的一天,天气又闷又热,小燕子叼着一顶云帽子,从远方飞来。飞过一片树林的时候,一棵茂密的大树看见了,大声地喊道:"你能把云帽子给我戴吗?"小燕子没有回答它,继续往前飞。它飞到一个开满鲜花的地方时,花儿们也看见了云帽  相似文献   

16.
许多人误认为说明文是不讲究文采的,只要平铺直叙,介绍事物、说明事理即可。其实,“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叶圣陶《文章例话。)那么,怎样才能把说明文写得生动有趣呢?我以为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趣”从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而来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会使文章生动形象。如《看云识天气》开头写道:“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  相似文献   

17.
《今日教育》2014,(3):69-69
新课本《看云识天气》节选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  相似文献   

18.
看雾知天     
雾是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有人说:“雾是地面上的云,云是天上的雾。”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为,云和雾都是由于空气中的水汽受冷后凝结形成的,只不过它们出现的位置不同——云在天空出现,雾却笼罩地面。雾与未来天气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  相似文献   

19.
“科普云”作为杂志的一个新栏目,从本期起正式与读者朋友见面,为办这个栏目,杂志专门邀请了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湖北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柳菊兴教授来主持编写这个栏目。柳菊兴教授认为:“科普云”应该是一朵饱含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彩云。让她化作雨,就能滋润一片片的嫩绿。柳菊兴教授表示,他将与《班主任之友》的同仁及广大读者朋友一起努力,尽心尽责地办好“科普云”栏目。  相似文献   

20.
奶奶     
夜幕降临,天气开始转凉。我望向窗外,初冬的寒风掀起枯黄的落叶,发出“刷刷”的声音,像华美清新的歌。夕阳的余晖是一片孤落的残黄。几只归鸦尖叫着飞过天空,偶尔出现的淡云,宛如它们悲伤的踪迹,整个天空就像是块灰白的幕布。我想,奶奶今天应该不会来了吧,因为奶奶是最怕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