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索书号仍宜写于书脊上部或下部适当空处1、图书是人类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的传播者,有解放思想和生产力的能量。索书号是由分类号、书次号和辅助区分号组成的。书标是索书号的载体,是每本图书在整个藏书组织中所处位置的标志,也是图书排架、读者索书和藏书清点的标志。贴书标是图书馆的基础工作之一。贴书标本来是为了索书方便的,但目前有的图书馆采用杜定友于书脊底部往上3公分处贴书标办法却有悖于索书方便。此一贴书标问题也就是索书号在书脊上所应处位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出版工作》编辑部: 我是一个图书馆工作者,我们通过图书来为广大读者服务。图书必须经过整理加工才能供广大读者使用。在加工整理过程中,我们常常因书脊设计不规范而苦恼。书脊的作用对我们来说主要是便于从书架上索取图书。书脊上的内容大体是书名、册次、著者、出版社名称。我们图书馆工作者要把索书号标在书脊上,以便排架管理,索取图书。可是现在的书脊设计五花八门:有的书名  相似文献   

3.
在图书整理过程中,贴印书标也是一道重要工序之一,因为它是图书排架,借阅找书,图书还架的重要依据。如果粘贴不牢书标脱落,索书号退色消失,会给工作带来很大不便。过去好多年,因为图书封面多用纸和布装帧,因循用旧的书标和方法,很容易用浆糊贴固在书脊固定位置处。但也发现历时长  相似文献   

4.
粘贴书标仍然是各类型图书馆、资料室分编加工图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工作程序。但书标粘贴的位置,各个馆、室很不一致,归纳起来有下面三种情况:①贴在书脊的最下面;②贴在距书脊下端2或3厘米处;⑤贴于书脊的空白处.究竟哪一种方  相似文献   

5.
贴书标,贴前在书脊上划线是关键。工作中有的仅用一根尺子划线,结果难免出现线条的倾斜;有的图省事干脆用目测的办法,随意将书标贴上。书标贴得歪斜,影响了图书在架位上的整体效果和  相似文献   

6.
书标是粘贴在图书书脊下部或其它一定位置上,并印有表示此种图书索书号的一种标记。书标上的索书号又叫排架号,是图书馆排列藏书的依据,读者索取图书及图书馆工作人员到架上取书或归架的依据。由此可见,书标在图书馆整个藏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如果书标掉了,需要工作人员及时补贴,不但给工作带来麻烦,还会浪费人力物力。所以,关于书标如何贴牢的问题也是图书馆在中外文分编加工工作中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7.
拙文《采编方法的两点改革》发表后,得到了锦生老师的指教(见《图书馆》1990年第1期《关于“采编方法的两点改革之我见》)深感荣幸,由于此两点改革是从县馆的工作实际提出来的,所以有些考虑不周,锦生老师的意见使我增长了见识,但对于平书脊底端贴书标的异议却不敢苟同,锦生老师认为此法不可取,主要理由是认为笔者“没有进一步考虑到书脊底端是最容易破裂的部位,在这个位置所贴的书标上的索书号极易因书脊底端的破裂而显得模糊不清。”但据对本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出版印刷部门,还是图书情报部门,它们的工作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把人们创造、累积的知识广为传播出去,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实现书刊文献工作标准化正是完成这项任务的重要途径。但是,在这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第一,编辑出版部门对书刊上的一些必要的项目记载不全。图书的封面和书脊上,如果不是特别情况,一般都印有书名,著者和出版社名称,这在书店陈列发行和图书馆的开架阅览给读者  相似文献   

9.
我们黑河卫校图书馆是1976年建立的,为了使图书馆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我们对进馆的图书资料在分类与管理方面,不断进行更新。就图书分类号的标记上,开始是在书背面的右上角盖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印章,在印章里面写上本册图书的分类号。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因上架图书的分类号相互被掩盖,在查找和取书时太困难。后来改用在书脊下方贴书标,写上分类号。又经过几年的实践,因书标易破损墨水易退色,使分类号常看不清或看不到。图书上架和取书也有困难。从1985年开始,对馆藏图书和新进图书使用了新的分类标记方法《书脊油漆分类号》。它的方法是在书脊右下方距底2厘米处,用白油漆往上刷一  相似文献   

10.
书脊、索引、注释,是一本书中的“小节”,它们可能并不影响哪一本书成为杰作,可是一个严谨的出版者对于图书出版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应轻易放过的,尤其是一个有着千年图书出版史的文明古国,它所奉献给读者的每一本书都应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而不是粗糙的文化垃圾,因此图书中的“小节”也含糊不得,也大有说的必要。说书脊《现代汉语词典》关于“书脊”是这样定义的:“书籍被钉住的一边,新式装订的书脊上一般印有书名、出版机构名称等,也叫书背。”我没有学过美术,不知道书籍装帧是否有专门讲书脊的,但作为一个爱书者,我倒是很重视书籍的这一小部分,有时觉得它很重要。排列在架子里的书,这就是它的窗户,在书海中翻检,人们接触的也是书的这一部分。可惜现在不少出版社大花力气把封面打扮得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图书的定义是:凡由出版社(商)出版的不包括封面和封底在内49页以上的印刷品,具有特定的书名和著者名,编有国际标准书号,有定价并取得版权保护的出版物称为图书."图书"一词最早出现于<史记·萧相国世家>,刘邦攻入咸阳时,"何独先入收秦丞桕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相似文献   

12.
书标传统的粘贴位置,多是根据杜定友先生的意见贴于离书脊底端3公分处.也有只离2—2.5公分式一寸的。我不知杜先生此种作法的用意,这令位置正好遮住书脊上的出版单位几字。如果开架、半开架借阅,则有碍于读者选书,所以此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图书日常管理工作中书脊上的书标易磨损、脱落等问题,引发对“书脊标准化”的必要性、可能性、规范化以及实施局限性等的探讨,力促实现图书馆界与出版界的“第二次联合”。  相似文献   

14.
出版社重视图书的装帧设计,不少精装书还外加包封,这是一种讲究的装帧形式。包封亦称护封,目的是用以保护书籍和起美化的作用,包封也印有书名和卷次、著译者、出版社,以及介绍内容的宣传文字等。这种装帧在国外出版的精装书也是很普遍的。图书馆入藏时往往将包封取下后上架(将包封上的宣传文字或作者简介剪下后贴在封面背面)。因此,这种装帧的封面设计仍是不能缺少的(至少在书脊或封面上要印上书名、作者)。 近时出版的一些硬纸(不是硬板纸)封面的图书也用了包封(因为没有与封面粘在一起),也许是一种改进。然而设计者往往只注重包封设计,而忽视了封面设  相似文献   

15.
<正> 书标(这里专指书脊上的索书号,下同)是图书馆藏书所特有的标志之一,也是用以组织图书排架的必不可少的识别标志。在浩如烟海的图书馆藏书中,有了书标,图书馆工作人员就能十分方便地取归图书。因此,写书标就成为图书馆分编加工图书的一道不可缺少的工作程序。传统的书标都是先写好标签,然后再粘贴在书脊上。这种方法至今仍为许多图书馆沿用着,并给人们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图书封面上的文字,主要指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以及简短的说明文字。这些是惟一可以留在封面上的文字信息。所以,如何处理得合理、生动,学问不少。必须做到简洁、意明,切忌罗唆。含糊不清。从本人的切身体会中,还感到书名在字数上,应尽可能避免长的书名,因为长书名在视觉上相对来讲比短书名的冲击力要小、要弱;同时,设计师如果不好好“审题”,封面、书脊、扉页上的文字不正确、不统一,  相似文献   

17.
目前 ,多数设计者在设计封面时主要把精力用在了封面上 ,而忽视了书脊的设计 ,还没有真正对书脊和封底的设计加以重视。我们知道 ,图书在销售和收藏时都是竖立在书架上的 ,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书脊。书脊色彩和式样设计的水平高低 ,直接影响到读者的视觉感受 ,由此说明书脊设计的重要性。国家对书脊设计有标准规定 ,凡是厚度在 5mm以上的图书 ,都必须对书脊进行设计 ,这里所说的设计是利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设计。其书脊设计内容应包括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 ,是丛书的还应有丛书名。从艺术上讲 ,应对书脊所包含的内容在字体、字号、色彩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国外书讯     
日本书籍出版协会于一九七七年十月一日出版《日本书籍总目录》一九七七年至七八年版。登载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底为止的在版书(指现在可以供应的书)187,668种。这个目录分《书名篇》和《索引篇》二册。《书名篇》包括书名、副书名、著者、编者、译者、初版年代、页数、定价和出版社,按日语五十音顺排列,共1,800页;《索引篇》包括著者(著者名后附所著书名)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际书业的惯例,常规出版物大致可分为下列四类: 1.图书——世界各国对“图书”无统一标准。因此各国书业的统计数字是不可能精确的。就形式而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凡由出版社(商)出版的,49页以上的印刷品,具有特定书名和著者名,编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代图书馆对图书自动盘点的需求,基于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设计了图书馆图书盘点系统。使用Mask R-CNN深度学习网络对书脊图像进行实例分割,再对分割后的书脊图像提取书架号和书名位置并进行文字识别,最终对书架号和书名两步验证确认书籍是否乱架。通过实地采集图像并测试表明,本文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书脊图像能够实现较好的分割和识别效果,能够准确地检测出乱架书籍,适合搭载在图书馆自动盘点机器人上,可以有效提高图书盘点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