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孔尚任在其成名之作《桃花扇》里,写了两首“梁州序”曲(《眠香》),安排在这部悲剧的两个人物合卺之夕,让其各自表白出来,我认为是用心良苦的。这两首曲子历来不怎么被研究《桃花扇》的同志注意,特别是在分析侯方域和李香君这一对悲剧人物的性格、志向和各自表现出来的社会和历史意义上,几乎无人问及。我们知道,《桃花扇》四十多出戏中,侯、李爱情的直接描写是不多的,他们内心表白的地方更少。只要仔细研究这两首曲  相似文献   

2.
《桃花扇》中涉侯方域与史可法戏主要包括福王之立、侯方域入狱、侯方域投奔史可法等内容,是仅次于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考证《桃花扇》中福王之立、侯方域入狱、侯方域投奔史可法,证明其皆为实录,这说明《桃花扇》剧情与史实并未乖离。  相似文献   

3.
被誉为清代戏曲南北高峰之一的《桃花扇》 ,是一部结构宏伟的历史悲剧。它通过复社文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始末 ,串演了南明弘光王朝覆灭的历史。孔尚任借侯、李的悲欢离合 ,寄南明的兴亡之感 ,把整个戏统一于苍凉深沉的悲剧气氛之中 ,并通过它所塑造的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表现了剧作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民主的进步倾向。作者笔下的李香君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美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  相似文献   

4.
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我国十七世纪末期出现的一部杰出的历史传奇。其题材以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中心、为线索,贯串了明朝崇祯末年及弘光王朝从动乱到覆亡的悲剧历史。《桃花扇》既有很强的思想性,更有高度的艺术性,以艺术的真实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作者孔尚任在《桃花扇·试一出·先声》中借老赞礼①之口说:  相似文献   

5.
徐淼 《华章》2012,(23)
爱情是中西方文学作品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古今中外以爱情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也很多,本文通过对《桃花扇》和《茶花女》的文本比较,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生活遭遇、悲剧结局等,探析了中西方在文化传统、价值取向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桃花扇》是一部接近历史真实的爱情悲剧,侯李爱情所遭遇的政治变革凸显了强烈的时代和民族悲剧特色,面对国破家亡的历史命运,二人的悲欢离合显得微不足道,在孔尚任的笔下,政治悲剧要高于爱情悲剧,这体现了文本的理性光芒,并且成为教化后人在情感小我与民族大我之间抉择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7.
《桃花扇》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戏曲家孔尚任的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杰出的文学家普希金的作品。假如把我国的《桃花扇》中的侯方域与俄国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两个形象作一番比较,看起来似乎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一部是  相似文献   

8.
孔尚任的《桃花扇》传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在教学《桃花扇》的结尾曲《哀江南》时,发现学生往往对文中描写的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更感兴趣。甚至有的学生错误地以为本曲是为侯、李的爱情而唱的挽歌,也有学生读完课文后认为没意思,不如选其它曲段。针对学生这种心理特点, 在实际教学中,不妨从学生易于接受的角  相似文献   

9.
《长生殿》与《桃花扇》是清代传奇的双璧,都是借男女离合之情写历史兴亡之感,但两部作品的思想意蕴却并不相同。两对主人公的身份地位相差悬殊,处于庙堂的李、杨之间的爱情需要摒弃政治身份,才能得到升华;处于江湖的侯、李之间的爱情需要镶嵌政治背景,才能更显绚丽。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的戏剧家孟称舜所做的杰出传奇《娇红记》是一部以爱情为题材的悲剧,它在中国爱情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将紧紧围绕爱情这一主题,结合作品具体内容和人物分析,从伦理价值和审美价值两方面作一剖析,力求揭示出该剧在爱情描写方面所独具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悲剧在审美对象中有其重要的地位。苗族爱情悲剧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与其它文学作品一样 ,它进入人们的审美领域 ,是作为反映形态的悲剧艺术 ,才能经常成为审美对象而引起人们审美愉快的。文章拟就苗族爱情悲剧在审美中的重要作用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娇红记》是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作孟称舜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中纯、王娇娘的爱情悲剧。中、王的爱情悲剧,不只是个人的悲剧,实际上也是社会的悲剧、历史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舞姬》是森鸥外的处女作,是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锋之作。《舞姬》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悲剧,造成丰太郎和爱丽丝的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东西方文化剧烈冲突的社会环境是造成《舞姬》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丰太郎自我解放的不彻底性是悲剧的直接原因。爱丽丝的缺乏独立软弱的性格成为《舞姬》爱情悲剧的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4.
孔尚任《桃花扇》传奇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表层面上,深刻展示了以儒家理想为核心的封建政治理想、人生理想、爱情理想走向破灭的悲剧过程,并借此传达出既伤感又无奈,既清醒又困惑的悲剧意识。在剧作家的理念世界里,明清易代不是一般的朝代更迭,而是带有封建末世的意味;《桃花扇》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展示明朝走向衰落和覆亡的同时,又不自觉地透露出封建制度气数将尽的信息,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走向崩溃的契机和征兆,为我们展现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的历史混乱局面。  相似文献   

15.
孔尚任在创作《桃花扇》时,仔细研读过侯方域的《壮悔堂集》。《桃花扇》中诸多情节就直接源自《壮悔堂集》,依据《壮悔堂集》剧作家进行了加工点染和艺术创造;《壮悔堂集》还在思想倾向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影响了《桃花扇》的创作。  相似文献   

16.
林敏 《教学随笔》2013,(22):127
桃花意象在《桃花扇》中成了一个表现末世繁华又饱含身世伤感的符号,描绘了萧条的景色,叙述了剧中人物的身世、命运、情感,也寄托了作者的情感。桃花意象是李香君这个女子和她悲剧命运的象征,也是她理想爱情破灭的象征,渲染了全剧的悲剧气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彝族叙事诗《渡口逃婚》中彝族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作比较,两者虽时代、地点、族别不同,但有相同的对爱情忠贞不渝、纯洁、高尚的情操,在封建婚姻制度下相同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8.
《伤逝》这篇小说是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中唯一的一篇关于爱情题材的小说,而且是悲剧,但就其审美意义来说,它又超出了爱情悲剧的意义。在这里,鲁迅先生通过子君的爱情悲剧尖锐地涉及到当时一个广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即现代女性的解放问题。纵观"五四"以  相似文献   

19.
侯方域是《桃花扇》所塑造的男主人公形象。通过艺术典型侯方域来考察孔尚任对历史人物的改造,这些改造反映了孔尚任抨击权奸、谴责福王的政治思想和对复社文人褒中见贬的政治态度,并表达了他归隐的愿望,体现了《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20.
经典传奇戏曲《桃花扇》一直被称为秦淮余韵,以秦淮名妓李香君和复社名士侯方域的爱情故事为线索,着重写南明王朝的兴衰历史.剧本中的青楼女子,除了李香君,还有卞玉京、李贞丽、郑妥娘和寇白门,本文将以剧本为底,分析《桃花扇》里的青楼女子,得出乱世女子皆薄命的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