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董耀章的诗集《阳光集》里,竟然有“批邓”的坏诗改头换面塞在其中。一九七六年七月十八日,在所谓“批邓”时,董耀章在《山西日报》发表了一首《天安门放歌》,占了将近一个版面。在地方报转载梁效文章都嫌版面不够的时候,发一首整版长诗是大事。诗中对当时的所谓“右倾翻案风”和天安门事件中的革命群众,极尽攻击。什么“阴沟里”、“暴徒”、“还乡团卷土重来,复辟狂摇旗上阵”、“党内走资派的嚎啕狂吠”,什么“批邓烈火,又一次炼硬了我  相似文献   

2.
去年《读书》第一期载罗志野同志《不是拜伦的诗》一文,原文很短,照录如下: “去年一月十三日《光明日报》‘东风’上发表了杨静仁同志写的一首诗‘访罗马利亚诗二首’,其中有两句: ‘严冬已经来临, 春天还会远吗? 拜伦不朽的警句, 对达契亚人的子孙们……’这诗显然不是拜伦的,而是雪莱的,一翻开《西风颂》十四行组诗,最后一首的最后一行: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准备,《诗刊》社选编的诗歌摄影集《中国出了个邓小平》日前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在小平同志百年诞辰之际与读者见面。翻开这部装帧精美的诗歌摄影集,在扉页上看到的是小平同志动情的、诗一般的语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相似文献   

4.
记实──一种达到真实的手段孙雁彬编者按:本刊92年第三期发表了钟大年同志的《纪实不是真买》一文。对此文中的观点,杨田村同志提出了不同见解,形成文章《纪实与真实》,发表于本刊94年第二期。最近,我们又收到孙雁彬同志的文章《纪实—一种达到真实的手段》,该...  相似文献   

5.
古华的长篇小说《芙蓉镇》,从发表、出书、得奖到现在,已经有两年多时间.它一发表就受到读者和文艺界的热烈欢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它在《当代》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发表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作者和编辑部共收到三百余封读者表示赞扬的信件.《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作品与争鸣》、《小说选刊》、《文汇报》、《文艺报》和《当代》等报刊都先后发表了评论.一些前辈老作家如沈从文、沙汀等同志,读后也  相似文献   

6.
<正>(一)上海著名诗人于之,原名王裕之,1927年出生,今已83岁了。他的第一首诗《旅伴》诞生于上海解放前夕。上世纪50年代,他正式步入诗坛,先后在《人民文学》、《诗刊》、《文汇报》、《解放日报》、《萌芽》等报刊上发表大量诗作,并出版了《海边的  相似文献   

7.
本县杨志豪同志写的一篇通讯《姑娘的亲事》在报纸上发表以后(编者注:本刊第七期曾介绍了这篇文章),我们曾先后两次到岙口公社田岙生产大队进行访问、调查,发现杨志豪同志的文章中大部分材料是虚构的,有的甚至颠倒了事实真象。在訪问中,《姑  相似文献   

8.
本刊今年第三期发表了肖佳平同志《县馆在确立藏书重点中的失误》一文后引起了反响,这里发表的孙雪丰同志的文章,就县市图书馆的藏书特色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颇具新意。我们欢迎继续对市县馆藏书建设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我们也欢迎在市县馆工作的同志就工作中的其他问题展开讨论,本刊对写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文章来。此类有独特到见解,言之有物的文章将优先刊载。  相似文献   

9.
《文艺报》今年第一期,全文发表了胡耀邦同志一九八○年二月在剧本创作座谈会上的谈话。这个讲话,对直接关系文艺事业发展的全局的、重大的方针性问题,作了深刻阐述;对有争议的作品如《假如我是真的》等,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一年来的  相似文献   

10.
信息交流     
在纪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本刊的《广电史学》栏发表了赵玉明、贾临清同志撰写的文章《试论周恩来对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贡献》。文章从事业建设、新闻宣传、节目设置、对外交流和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1.
本刊今年第三期发表陈迟同志写的《培养和加强编辑力量是紧迫课题》一文后,引起了新闻界的重视,不少报社、电台的同志写来文章,积极参加讨论。本刊先后已发表了三期讨论专栏,现再将老新闻工作者王维同志参加讨论的文章发表如下。这篇文章回顾了这次讨论的大致情况,进一步指出了这个讨论的重要性,阐明了讨论中提出的一些重要观点,并有所补充,对编辑工作积弊之所以产生,以及改进之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意在希望引起新闻界的同志们对培养和加强编辑力量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本刊从明年起,决定打破专栏的局限,争取每期都发表一些有关培养和加强编辑力量问题的文章。文章形式不拘,既欢迎一稿一事、一事一议、短小精悍的文字,也欢迎谈经验和体会、探讨问题的专文。希望大家给以支持,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2.
恩师公木     
1958年的五六月间.我正戴着右派帽子在乡下劳动,有人告诉我,《文艺报》上发表一篇文章涉及了我,原来是批判公木的,他有一条罪状.是吹捧右派分子邵燕祥的诗。我最直截了当的反应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相似文献   

13.
《闯进画面的孩子》——一部四十几分钟的儿童电视剧,中央电视台先后向全国播放了两次;中国儿童和少年基金会在它重播时召开了座谈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文艺报》、《半月谈》等十几家报刊陆续发表了评介文章;继而又被评为江苏省1986年度优秀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一九三九——一九四九年给文艺界人士的十五封信和陈云同志《关于党的文艺工作者的两个倾向问题》的发表,在文艺界引起强烈反响。北京老、中、青三代作家、艺术家应《文艺报》之邀,于六月二日聚会座谈。当年在延安工作的文艺前辈,事隔四十年后重温旧语,感到亲切,也感到震动;中青年  相似文献   

15.
1980年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钱锺书的长篇小说《围城》重印出版后,畅销一时,许多报刊纷纷发表评论文章。《文艺报》拟请李健吾先生撰文。健吾先生是钱锺书的老友,钱家的常客,更是和郑振铎经手发表《围城》的人。  相似文献   

16.
编者的话     
原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长艾知生同志因病于去年7月去世,享年68岁。艾知生同志在任期间,为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艾知生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本刊特发表原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现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常务副会长刘习良同志的文章《怀念知生同志》,以表达我们的缅怀之情。20年前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党、我国历史上崭新的一页,从此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20年来,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同其他事业一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本期《专论》发表的方文同志的文章《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7.
我的飞毛腿     
本刊今年第五期“读者点题”栏刊登了宋继闻同志的点题,希望详细谈谈当代名记者顾执中“飞毛腿”的故事。我们以为,这个题点得好,很有针对性,顾老“飞毛腿”事迹,对全国三十万名正战斗在新闻工作岗位上的同志,尤其是中青年同志,会有启迪作用的。本期除发表喻速同志的回答文章外,还发表了顾老一九八三年发表在《新民晚报》上的文章《我的飞毛腿》和周胜林副教授《记者当有“飞毛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一部新近问世的长诗《科学精神颂》,引起科学界、文化界和读者的关注。3月27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科学院文联联合召开的《科学精神颂》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出席研讨会的科学家、诗人、科普作家和新闻界人士有:胡亚东、黎先耀、叶延滨、李小雨、朱先树、王直华、刘洪海、孙月沐、张秀智、丁慨然、陈新增等。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研究员郭传杰出席了研讨会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科学精神颂》的作者郭曰方、郑培明也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王直华主持。广西科技出版社总编辑罩春在会上介绍了作品的创作和出版情况。与会科学家和诗人、作家一致认为:《科学精神颂》为我国当代诗歌、特别是科学诗的创作,提供了一次成功的尝试。这部具有科学史诗品味的长诗,以气势  相似文献   

19.
《文艺学习》的创刊与停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5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文艺学习》(月刊)是与《人民文学》《文艺报》以及50年代后期《诗刊》等刊物齐名的一份重要的文学刊物,在文学爱好者和青年中曾产生过极大的影响。1954年创刊首期印数即超过十万,最高发行量竟达三十余万册。然而,它仅仅“存活”了三年半!本文就此先做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本刊第九期发表了《地、市、县报当前面临的问题——复旦大学“总编辑进修班”部分学员座谈纪要》一文后,收到了一些来稿。现将康健、马林同志的文章刊登于后。欢迎地、市、县报的同志,及其他有关同志,继续撰文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