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同兴 《内江科技》2009,30(4):82-82
油井计量主要有分离器玻璃管计量、翻斗式称重计量、双分离器玻璃管计量、活动式油井计量装置计量、“示功图法”油井计量、单拉井单拉罐计量等方法,这些计量方法逐步向快速化、连续化、高精度化、全自动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渊 《中国科技纵横》2011,(13):403-403
油田系统原油计量方式为:采油管理区原油进入集输站库升温后进入三相分离器,分离出的油采用质量流量计进行计量,分离污水、天然气采用电磁流量计进行计量。计量装置投资较高,且无法实现动态计量。多相连续分测装置,集成了旋流分离技术、油、气密度差异分析技术、质量流量计量技术等先进技术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能够及时分析和研究单元区块油井的产量变化,保证生产的良好运行;有效解决了油井常规计量方式呻崤在的诸多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大量的石油天然气从油气田地层经井筒源源不断流流出地面,这一过程称之为开采,从底层流出物不仅仅是石油或天然气,它带有底层水、CO2以及砂粒或其它杂质等等,为取全取准油气田各井站开采数据资料,以及满足计量、分输、混输、储存等需要,其中气液分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气液分离的方法有多种,在油气田开采中广泛应用的主要有重力沉降分离和旋流分离两种,重力分离器分离效果好,但体积大,投资大;旋流分离器分离效率高,分离器体积小,但压降值高,一般用在产量较高的油气井站,对于一些低渗透、低压力油气田,低产量井,或者是油气田开采后期的井,产量一般都在20×104m3/d对于这类低产量油气井,能不能采用旋流分离器,本篇以举例形式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分离器是目前气田集输工艺中处理天然气中液体和固体杂质的主要设备。目前气田开采主要应用的是双筒卧式重力分离器,今年我厂引入了强吸旋流气液分离器,其对重力分离、吸附分离、离心分离和聚结分离的综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气液分离效率,其对雾状液滴有较强的聚结能力。  相似文献   

5.
分离器是目前气田集输工艺中处理天然气中液体和固体杂质的主要设备。目前气田开采主要应用的是双筒卧式重力分离器,今年我厂引入了强吸旋流气液分离器,其对重力分离、吸附分离、离心分离和聚结分离的综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气液分离效率,其对雾状液滴有较强的聚结能力。  相似文献   

6.
程强 《今日科苑》2009,(18):58-58
本文结合海上生产实际,对目前广泛使用的φ1000立式分分离器(带玻璃管计量系统)、质量流量计和旋进漩涡智能型气体流量计的原理、结构、功能作了介绍,重点指出了影响现场油井计量精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削减措施。同时,伴随着埕岛油田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完善,油井实现了遥控选井计量,油井的瞬时流量、原油密度等生产参数实现了远程在线监控,油井计量技术的发展为埕岛油田的持续稳定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在海上油田石油开采过程中,每口油井的产量计量是分析油田开发的重要因素,是科学合理高效开发油气田的重要依据。目前油井的计量主要是用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和多相流量计进行计量。油井的计量管理与油井的油压、套压、流压、流温等数据息息相关。为了便于对油井进行管理,在依靠计量设备的同时还需要与油井的油压、套压、流压、流温等数据进行分析,才能发现在油井计量中出现的产量偏差的原因,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依据,从而实现单井计量的精确计量。  相似文献   

8.
弧东稠油区位于自然保护区内,管理难度大,油井液量的计量方法、掺水量计量方法、计量管理等多种因素制约了油井液量计量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措施,确保提高油井液量计量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内江科技》2016,(8):113-114
由于扭力冲击器的各个结构之间采用的是间隙配合,且动力冲击组中各个零件都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因此对泥浆有一定的要求。为了使设备不被泥浆中的固相颗粒卡死,以及减少颗粒对运动部件的冲击,就需要一个净化单元对泥浆中的固体颗粒进行分,因此将对其固液分离作出分析研究。简要地介绍了固-液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对分离器进行几何建模,并对进行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的定义。并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方法,并采用雷诺应力RSM[1-2]模型对分离器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对固-液两相流进行了研究,得出分离器内压力场和各相体积分数分布的情况等。分析泥浆中固相颗粒直径和旋流器结构参数对分离效率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究旋流特性参数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和旋流器的结构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油井产液量实时监测困难、基于地面示功图推算产液量误差较大等问题,推导建立了基于泵功图的油井产液量实时计量新模型。根据实时测量得到的油井地面示功图,运用一维带阻尼波动方程计算井下泵功图,并建立泵功图曲线离散点曲率计算模型、固定阀和游动阀开闭点位置识别方法以及柱塞有效冲程计算方法,结合油井产出液物性计算公式,建立油井实际产液量计算模型。经现场48口油井计算分析,计算得到的产液量与实际产液量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2.63%,最小相对误差为0.41%,平均相对误差为6.57%;相对误差在10%以内的油井有44口,占计算总井数的91.7%。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的油井产液量计算模型正确可靠,能够提高油井生产分析的及时性,为数字化和信息化油田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濮城油田濮85块断块油藏,由于渗透率低、原油粘度高、注水开发困难,造成油井产量下降很快,自然递减难以控制。在其它增产措施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利用CO2使原油体积膨胀、降低原油粘度和改善油与水的流度比作用,对该区块5口油井实施单井CO2吞吐技术。共注入CP2液体600m3,措施实施后全部见到增油效果,阶段累增油2500多吨,投入产出比为1:4.9。现场试验证明小断块油藏CO2单井吞吐技术具有投入低,增产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渤南低渗透油田油井普遍结蜡,在油井洗井清蜡过程中,由于地层能量低,入井液往往大量进入地层,造成油井水锁等问题。防顶卡瓦和Y221封隔器,配套防倒灌底阀及沉降管、丝堵组成的保护低渗透油藏的工艺管柱,可以防止入井液对地层的伤害,减少管柱上部井筒液柱对地层的回压,放大生产压差,提高地层供液能力;现场应用表明不仅能避免入井液对地层的伤害,还提高了低渗透油藏采油速度,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周学海 《内江科技》2012,(2):129-130
计量在油井的日常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准确掌握油井的产量对生产管理的意义重大。本文以海一生产管理区为例分析探讨了埕岛油田卫星平台油井计量现状,阐述了各种计量方式的原理及利弊,逐个平台列举出了目前在油井计量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油田井数的增加,资金的投入也在增加,投入、产出比不断上升。为了节省投资,各个生产环节逐步应用了新工艺、新技术,以便减少投入。杏八、九区西部扩边地区,新投油井46口,全部为环状流程,计量间没有分离器。应用功图法计产及时、比较准确,优于液面恢复法量油,是目前较好量油方式,量油值取功图法计产的70%。节省了管线和分离器的费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锡林郭勒盟不同下垫面特征的4个台站自动站雨量传感器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上海厂生产的SL3-1型双翻斗雨量传感器相比于天津厂生产的SL2-1型单翻斗雨量传感器测量精度高、但适用性稍差,天津厂生产的SL2-1型单翻斗雨量传感器适用于风沙较大、环境较恶劣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油井产出液从井口经由地面管线至计量间的集油过程中,为防止液体冻解或凝固滞留吸附在地面管线中,而影响正常生产而采取在井液中掺热水集油,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中转站不间断的启运加热炉、运行掺水泵,对掺水进行提温、加压,这就;卤耗了大量的天然气和电力这些不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目前油井热洗资料存在的问题分析,研制油井热洗监测装置。油井热洗监测装置由温度测量装置和温度记录仪组成,温度测量装置可深入采油树四通内部,实现测量温度准确。温度记录仪可记录油井采出液温度参数的变化,随时记录,下载便捷,下载的数据可保存为word或excel文档,方便研究或记录数据的整理、检查。经现场应用证明,该装置能准确地反映油井热洗过程和热洗质量,可用于油井热洗清蜡监督及为技术部门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18.
杨志伟 《内江科技》2010,31(5):99-99,89
并下气液分离及同井回注技术是在井下经过螺旋气液分离器将出水气井的产出液进行分离,然后将分离出的水在井下日注到另一水层或枯竭气层中,该技术可以减少大量的地面设施、减少环境污染,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对分离器的分离效率进行了探讨.同时介绍了该技术在胜利气井的应用效果、技术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油井井筒多相流的温度是研究多相流压力和其他参数的基础,同时也是油井生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影响油井井筒多相流温度的因素较多,主要通过对井下测试数据的分析,研究了油井井筒流体温度与地温梯度、产液量、含水等因素的关系,这对认识抽油井井内温度变化的规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加油机是机动车添加燃油的液体体积测量系统。加油机的量值是否准确也是百姓关心的重点民生计量部分。做好对其的检定工作,不仅可以保护顾客的基本利益,还能够保护国家燃油财产。文章着重对加油机检定技术当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加油机检定效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