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yelodysplastic Syndrome,简称MDS)是一组以难治性血细胞质量异常和高风险发展为急性白血病(主要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为特征的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病。我科自1991.6——1996.10共收治26例MDS患者,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14例,女12例,年龄21—63岁。按FAB分型:难治性贫血(RA)10例,  相似文献   

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以难治性全血细胞减少和易转化为急性白血病为特征.患者的预后、合并症和年龄是决定治疗策略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治疗策略经常以支持治疗为主,包括造血细胞生成因子、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以及抗感染治疗.另外诱导分化、免疫抑制治疗、刺激造血、靶向治疗、化疗、异基因骨髓移植等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应用.我们明确提出"气阴两虚,血瘀内阻"的中医复合证候为MDS临床主证,以"益气养阴活血"为治疗大法,制成"益髓颗粒剂",进行了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获得了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骨髓增生中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及细胞形态学改变,我们参照FAB协作组1982年提出的MDS诊断标准,对我院诊断21例MDS患者进行综合分析。临床资料 21例中男12例,女9例,男:女=1.3:1,年龄9~65岁,其中40~65岁占70%。  相似文献   

4.
她治愈的白血病患儿数以百计,最长的至今已健康生活 了27年。在她的努力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 已达到74.4%,而该领域水平最高的德国是80%。白血病已 不再是不治之症。  相似文献   

5.
据生物通网2011年9月5日报道,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的陈赛娟院士及其领导的研究团队发表了118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基因突变检测和预后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这是科学家首次发表中国大样本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析结果,为进一步风险调整治疗及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6.
国外曾有多例粒巨双表急性白血病报道 ,国内也有急性粒巨核细胞白血病和伴有巨核细胞异常增生的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报道[1,2 ] 。自 1991年作者发现 1例急性粒巨双表型细胞白血病和 1例急性粒巨双系型细胞白血病。依髓系多能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可有包括巨核细胞的混合细胞集落形成和人体造血干细胞一元论的学说并随着对白血病的研究 ,类似这种急性白血病的报道可能会越来越多 ,但对其命名及归属仍无统一定论 ,这在临床、科研和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不便。1 病例介绍此 2病例均为发病急 ,无MDS及其它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史 ,治疗未缓解…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学生经常问及白血病、血友病与败血症这三种病的区别,现作一简单介绍。 (1)白血病 是一种常见的造血组织肿瘤性疾病。本病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并无控制的持续增生,同时细胞分化成熟受阻,使得白血病细胞(幼稚的白细胞)在骨髓内聚积并经血液浸润体内各器官、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临床上常有贫血、出血、感染和不同程度的肝、脾、淋巴节肿大、胸骨压痛等症状和体征。根据自然病程及骨髓原始细胞数将白血病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 (2)血友病 是一组常见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  相似文献   

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病缓慢,临床表现主要为外周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增生或过度增生,成熟和幼稚的血细胞都有形态异常性疾病。根据1982年  相似文献   

9.
八例(男、女各4例)新患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鉴定为染色体结构异常。这些病人占660例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人的1.2%。病人年龄相对年轻。其中4例,既有唐恩氏综合症又有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均不足3岁,另4例为18、19、29、和90岁。这些白血病是各种各样的但没有M6型。两位病人有+21,两位有性染色体增加为  相似文献   

10.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属于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高凝性疾病,尤其在急性发作期,其死亡原因大多数是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M3一经确诊后经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缓解,疗效已得到肯定,维甲酸联合小剂量化疗疗效更为突出,但由于细胞破坏较多,更易发生DIC,因此急性期防止DIC的发生是提高生存、缓解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文献报告红白血病是以异常幼红细胞和原粒(单) 早幼粒(单)为改变。本文二例中,除红系异常改变外,粒系以异常中幼粒为主,中幼粒核浆发育不平衡,浆老核幼,呈典型的亚急性粒细胞为主的红白血病改变,建议:粒系中以异常中幼粒细胞为主的红白血病为红白血病亚型-一红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判断CR:原粒Ⅰ Ⅱ型≤0.05,中幼粒细胞比例在正常范围内,红系原 幼红以及比例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2.
颗粒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急淋的一个少见亚型,1983年Stein等将急淋患者5%以上的原始幼稚细胞中存在直径0·5μm的一个或多个嗜天青颗粒或包含体者正式命名为颗粒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G-ALL)[1],国内少见典型病例报道,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一例,在其诊治过程中,按急淋方案治疗与  相似文献   

13.
急性白血病(AL)由于本身的特性及化疗对骨髓正常细胞的抑制作用,感染成为诱导化疗期间重要的致死原因之一。为了探讨在普通条件病房内住院的AL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及防治措施,本文总结了1995年以来我院住院的AL患者60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本文收集了1995年10月至1997年10月我院住院的AL患者60例,均经骨髓象检查及细胞化学染色确诊。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40例(M_1-M_7分别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Ph^1阳性、bcr/abl阳性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人.本病例则在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骨髓淋巴细胞形态和数值异常、免疫学B细胞表型的高表达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均符合慢性淋巴B细胞型白血病诊断的病人,染色体检查发现细胞Ph染色体阳性,即t(9;22),经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阳性.  相似文献   

15.
《学周刊C版》2015,(25):132-133
目的:探讨小儿EB病毒(EBV)感染的临床情况。方法:抽取本院接诊的小儿EB病毒感染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慢性分为两组,急性组120例、慢性组80例。两组均进行实验室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EB病毒感染患儿首发症状主要有发热、咳嗽、咽痛及淋巴结肿大等;对比分析急性组与慢性组实验室指标可知,急性组总T细胞、CD8+T细胞及CD8+T细胞/HLA-DR均显著高于慢性组(P<0.05)。结论:EB病毒感染患儿临床表现复杂,而且常累及多种系统,总T细胞、CD8+T细胞及CD8+T细胞/HLA-DR等可作为急性与慢性的判别标准,同时加强CD8+T细胞监测,对预后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应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对老年人急性白血病(急白)的认识,改进治疗措施,现将我院1983年1月-1993年12月份收治的老年人急性白血病4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一例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具有严重的亚二倍体(38条染色体)、及一组双微染色体的复杂核型。这些异常的染色体同病情发展快有关系。病历介绍.患者,男性,60岁。1983年4月发病,体弱,厌食,低烧两个月。检查:面色苍白、脱水貌、肝大、脾(一)眼底检查有出血症状,视乳头模糊不清。血液检查:Hb9.2g/dl,WBC4.8×10~9/L(22%未成熟细胞,17%早幼粒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联合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的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16例MDS/AML患者实施CsA联合CAG方案诱导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疗效,无效者退出,有效者继续接受下个疗程治疗。随访分析14例患者生存期,评判CsA联合CAG方案的长期疗效。结果 16例MDS/AML患者,1疗程后4例达CR(25.0%),6例达PR(37.5%),4例NR(25.0%);2疗程CR 43.8%,总有效率62.5%。7例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中,2疗程1例达CR(14.3%),2例达PR(28.6%),2例NR(28.6%),2例早期死亡,有效率42.9%。随访14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1月,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0.0%,21.4%。临床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其中中性粒细胞〈0.5×109/L发生率87.5%,PLT〈20×109/L发生率81.3%。结论 CsA联合CAG方案治疗MDS/AML安全有效,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9.
急性白血病治疗方案的制定,主要依据正确的诊断。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仍然公认骨髓及周围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的光学显微镜检查结合细胞化学染色检查,是急性白血病诊断的主要方法。现将我们按照1986年9月天津会议标准诊断的急性白血病亚型及细胞化学染色特点总结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一、病历选择:149例,其化疗前骨髓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奖励》2014,(4):29-29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规范化诊断、治疗及早期评估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该成果属于血液病学领域。项目组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诊断分型、早期反应评估、规范化治疗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