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宋代石孝友以词著名,其《金谷遗音》基本上可以分为雅词和俗词两类。俗词创作数量虽少.却使石孝友词别具面貌。其独特之处在于祛除俳体戏谑成分,抒写爱情主题;他的“以曲为词”的做法,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宋代俗词和元代散曲这两种文学样式之间相互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2.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其俗词创作在中国词史上具有重要的贡献和地位。这主要表现在:一、将词引入市井,使“雅词”还俗;二、提高了俗词的艺术表现力;三、深入细致地表现了市井坊曲生活,为俗词赢得了众多读者,从而扩大了词的社会影响,推动了词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柳词从艺术风格上可分为俗与雅两类,本从柳永曲折的生活经历分别叙述了其入仕前后的俗词与雅词,分析了柳词俗与雅的原因和俗的基本特征,雅的具体表现,旨在说明,评价柳词不能以雅俗为褒贬的标准,应从整体上客观地看到柳永以俗为美,雅俗共济的审美特质,充分肯定在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宋代文人俗词的兴起与发展和市井俗曲密切相关,曲的词化与词的曲化充分反映了二者之间的亲密关系,词人或者就市井流行音乐填词,或者模仿市井俗曲的语言和情调进行创作,虽然词的语言和情趣都有悖于正统意识观念,但却体现出一种雅词所不具备的审美特色-俗中带雅,这种现象受到浓厚的市井俗文化氛围与词人“游戏为词”创作态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多型化视野中对苏词的复雅进行考察,我们发现,苏词复雅的本质意义就是以苏轼为代表的雅词化对以柳永为代表的俗词化的改造和修正,它们之间是渗透与反渗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曹组作为滑稽词派的代表词人.至今论述者不见。他能文工待.尤善作词。其俳谑词脸炙人口.名噪一时:其雅词合乎音律、工于体物.化俗为雅.为时人取法。造成曹组接受落差的主要原因是北宋中后期的“词曲合流”。  相似文献   

7.
赖智龙 《文教资料》2012,(26):113-115
黄庭坚是宋代的一位文学大家,他的诗歌成就突出,其词也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山谷词分为俚艳词和雅词两种创作倾向,但都以"俗中见雅,由俗入雅"的语言风格见称。"以俗为雅"是一种重要的诗词创作手段,旨归皆在于"雅",这种词学观正是与黄庭坚高尚不俗的人品境界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历来学界评论东坡词,或称"豪放",或根"婉约".而笔者认为.苏词的本质是豪放与雅的统一。其"豪放雅词"的审美内涵表现为以下七个方面:(一)无意不可入:题材开拓形成豪放雅词;(二)以我观照万物;人物形象的变化形成豪放雅词;(三)使用"醉酒"的道具:摆脱理性束缚形成豪放雅词;(四)议论入调:表述方式变革形成豪放雅词;(五)使事用典:语言构成的变革以形成豪放雅调;(六)雄奇恢宏的境界:结构的变革以形成豪放雅词;(七)旷达的人生哲理:豪放雅词的根基与内蕴。苏轨的豪放雅词在调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蒋捷的《竹山词》博采众长,洗练缜密,语多创获。蒋词多以生活内容入词,风格多变,可分为雅、俗两类。雅词风格接近姜夔的清雅而间杂白话,不避俚语,抒发身世漂泊的愁绪和亡国的哀思,真切感人。蒋捷的白话小令清新有趣。俗体词学习辛弃疾,音韵和谐,抒发真情实感,寄寓深远,于俗体中有雅致。总之,竹山词带有雅俗融合与浓郁的生活化特点。  相似文献   

10.
黄庭坚作为北宋著名文学家,其词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都独树一帜,题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取材多样,内容丰富,风格融合苏、柳、秦三家风格又自成一家,婉约与豪放并存,雅词和俗词的两极化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论起苏词,多以“豪放”赞之。苏轼天性豁达、侠骨峥峥,创作中,刻意要“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形成其词豪放、旷达风格。但苏词中还有一批叙写儿女私情、离愁剐恨之作,婉约柔美,纤丽清新,剐有一番风情。通过对苏轼具体词作的分析,可以看出苏词特有的艺术风格应是:纤丽与雄壮齐飞,婉约共豪放一色。  相似文献   

12.
苏轼的诗歌创作在继承我国诗歌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创新。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东坡体”。他的诗,既有豪放恣肆的一面。又有着平淡质朴的一面。而他“转益多师,不主一家”,程度不同地影响到其豪放与平淡这两类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苏轼对“平淡”风格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他对陶渊明诗歌“枯淡”美的批评上。“枯淡”风格的形成是一个“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过程,体现在陶渊明的诗歌中就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美学效果。从“枯淡”风格出发,苏轼发现了柳宗元、韦应物诗风与陶渊明“同源”,并作出了“柳在韦上”的判断。苏轼还创作了大量的“和陶诗”,这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4.
美国诗人惠特曼以抒情诗著称于世,他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诗却被学术界忽视。他的叙事诗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诗人常常以见证人的身份叙事写人;二是客观地描述人物及其生活场景;三是善于捕捉人物有代表性的特征;四是借外形写心灵。来自生活,饱含深情,大胆创新,是惠特曼以写人为中心的叙事诗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苏轼的诗歌创作在继承我国诗歌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创新,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东坡体"。他的诗,既有豪放恣肆的一面,又有着平淡质朴的一面。而他"转益多师,不主一家",程度不同地影响到其豪放与平淡这两类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该文概述明代潮籍神童苏福存世诗歌概况,解读分析苏福的诗歌创作成就,指出苏诗在内涵上表现追求功名的执着与壮阔高远之志向,有关人生无常的感叹与怀才不用的不平,还有咏月诗所表现出来的才思情致,都达到很高的水平;总体诗风豪纵、瑰奇、典丽,其表现艺术既纯熟而又不拘一格,往往独出心裁,取意新异独到,比喻切当妥帖,语言生动鲜活,神韵自然悠远。  相似文献   

17.
陈寿祺是乾嘉间著名的学者兼诗人。渊深厚实的学问以及由此形成的审美观念皆沾溉其诗歌创作,使其诗体现出学人之诗的特色。具体表现为,用典雅正博综、喜用“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法,直至创作了一些“学问诗”。这种学人之诗的创作倾向,营造出一种沉郁典重、恢弘奥博的诗风,使闽派诗风为之一变,影响至近代同光派闽派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旅菲闽商施子荣经商之余一直致力于古诗词的创作,以独到的诗心慧眼记录和提纯生活中的美,诗歌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沉厚,始终贯穿着心系家国、怜世悯人的儒者之风,呈现出温柔敦厚的彬彬之态,充分反映了诗人以诗品铸人品,以诗魂铸灵魂的诗教用心。作为民间文人,施子荣的诗歌创作难能可贵地保留了儒家传统的文化生态,堪为儒家诗教在民间弹奏的正声。  相似文献   

19.
南宋末期词人刘辰翁,其词集中春词数量众多、思想深刻,在宋末文坛具有独特性。其春词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题材上,多方面地吟咏春天,深于托寓;第二,风格多样,但整体风格沉郁悲慨;第三个特点就是其送春词在其春词中为数最多。刘辰翁的春词是辛弃疾咏春词在新的特定年代的继续和演变,但融入了自身对南宋末年的时代体验.使其春词有了更深刻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在其一生长达60余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写出了近千首诗,结集成八个诗集。作为其诗歌重要组成部分的抒情诗在主题、写作风格及语言运用上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就主题而论,这些诗着重歌颂爱情和友情,或借草木山水抒怀;在写作风格上,它们体现出融现代主义于浪漫主义之中,意境清新、优美,形象生动的特点。而在语言运用上,则是浅显易懂的常用词与生僻词甚至自造词混杂使用,局面语与口语混杂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