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外汉语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习者能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需要交际双方能熟练使用对方的语言,还需要对对方的文化有所了解与熟悉。对外汉语教学只有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合二为一,或寓文化教学于语言教学之中,才可能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英汉两种语言中常用的几种颜色词为例,比较分析了这些颜色词在两种语言中所体现的不同文化联想意义,使英语学习者能更深入的理解西方文化,避免交际中对语言的误用,更好的进行跨文化的交际.  相似文献   

3.
张曼妮 《职业圈》2007,(8X):111-112
文章以英汉两种语言中常用的几种颜色词为例,比较分析了这些颜色词在两种语言中所体现的不同文化联想意义,使英语学习者能更深入的理解西方文化,避免交际中对语言的误用,更好的进行跨文化的交际。  相似文献   

4.
语言行为与文化心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习惯于把语言看作交际工具,但是这样的看法并不恰当。因为语言并不能像一件工具那样独立存在,它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与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整体。交际固然使用语言,但语言行为又受存在于思想深处的文化心理的制约。 一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虽然我们可以从话语中切分出词和句子,但这并没有把语言从文化的整体中切分出来。任何一句话、一个词都仍然与它的文化联系着。那么语言与文化的联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它们的关系有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5.
商务汉语文化负载词是语言词汇系统直接或间接反映中国商务活动独特文化的词、词组、习语、成语、典故等。其文化负载内涵对来自低语境文化商务汉语学习者有一定障碍,缘于高低语境文化交际信息与语言编码传递、时间支配、隐私、集体与个人主义等差异。通过探索非等值、征喻性和交际性等文化负载词特点与实例,案例分析、对比与联想、线上线下等方法,使低语境文化学习者更好习得商务汉语文化负载词,提高在中国开展商务活动交际能力,对讲好中国故事、开展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文学是中国众多少数民族文化之一,承载着蒙古族丰富的历史、地域特色与价值观。在全球化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蒙古族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蒙古族文学作品《流浪的盘羊》为例,文中包含大量蒙古族文化负载词及其中文常用表达,该文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通过分析蒙古族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在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的翻译,结合具体有效的翻译策略,考虑如何在跨文化背景下有效传达文化的特殊信息,使原语和目的语读者产生相同的阅读体验,以维护生态平衡和文化多样性,更好地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增进世界对蒙古族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7.
高焕云 《职业圈》2007,(2S):38-39
文章从文化因素的角度阐述了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通过教学中的实例,表明学好一门语言不仅仅是学好它的发音、词汇、语法和句子结构,同时也要学习和理解与这种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化,即这种语言所反映的思想、价值观、习俗和生活方式等。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交际是不同语言及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者的语言交流能力或素养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电商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体现,对于其从事跨境电商行业有重要的影响。在跨境电商活动中,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交易双方在语言沟通、价值观、消费观、审美观等方面存在差异,只有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更好地正视文化差异,促进贸易达成。该文首先介绍了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其次分析了跨境电商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和跨境电商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指标,最后提出了相关策略,旨在提升电商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外译本是颇具代表性的政府外宣文本,其译文质量直接影响我国在境外的形象建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中国特色词汇不仅具有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更体现出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敏锐性。该文聚焦报告中3类中国特色文化负载词,即四字格词语、俗语谚语及中国特色政治文化词,借助目的论、外宣“三贴近”和语言自信等研究视角分析报告德译文中的典型案例,鉴赏佳译、提出建议,并总结外宣翻译策略。经分析,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中国特色文化负载词的德译文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积极变通,在信息不受损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来保留原文在形式、结构和文化方面的特点,方便目标群体理解,译文符合目的、连贯与忠实原则,多为佳译。  相似文献   

10.
刘媛媛 《文化学刊》2008,(4):178-180
在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通常要用到Please一词,以表礼貌,如果不了解双方的文化背景,就会出现语用失误,进而产生误解,冒犯他人,就会被认为不礼貌。礼貌用语是语言交际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以英语文化为背景的礼貌准则和以汉文化为背景的礼貌原则是有所区别的,这些都是应在交际中引起注意的。为了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英语学习者就要努力认真地了解文化差异,注重语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万华  黄涛 《文化学刊》2013,(5):116-120
论文记述了瓯语母系亲属称谓的构成体系、称谓词语,并简述了与之密切关联的亲属关系、地方习俗和宗族文化。瓯语母系亲属称谓在构词方面也有一些方言特色,论文分析了前缀词"阿"、后缀词"儿"、偏正式称谓、重叠式称谓等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日语的授受表达形式被认为是日语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属于日语中复杂而独特的现象。恰当地运用日语授受表达在与日本人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授受表达形式所隐含的文化内涵,中国日语学习者使用日语授受表达而导致交际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语言形式是文化的映像,只有透过日语授受表达去剖析其所蕴含的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掌握和学习好日语,从而与日本人顺畅地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3.
夏历  刘芳 《文化学刊》2011,(5):104-106
本文以近十年(2001—2010)产生的汉语新兴族词为研究背景,从中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裸X”、“被X”、“X控”、“X党”四组族词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汉语新兴族词与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关系。研究表明:汉语新兴族词在产生与发展中,批量复制生产,颠覆、解构原有词语的语义内涵,对已有词语变异使用,使词语含义具有多元性、不确定性等,都展现着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大力倡导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本文从劳伦斯·韦努蒂"异化论"的视角,参考美国学者尤金·奈达对文化负载词的分类和定义,分别从生态、物质、宗教、社会、语言文化五方面,以实例的形式对比分析鲁迅作品《呐喊》中文化负载词的英、日译策略。可以发现,日本虽然与中国同属于汉字文化圈,但井上红梅译本似乎并不能很好地传达鲁迅原作的内涵,甚至有歪曲、误解的成分。而欧美文化虽然与中国文化相去甚远,却在译文中能表现出理解之通透,更能让读者心领神会,也具有较高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5.
吴云龙 《职业圈》2007,(11X):125-126
英语文体学原理对改进大学英语教学起到很大的作用,它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在交际中更准确地理解对方所表达内容的实质,并恰当地选择能表达自己意图的语言手段。文章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语言风格、翻译等几个方面较详细地阐述了英语文体学原理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语言学家韩礼德和哈桑提出了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之概念,并对衔接手段进行了系统研究,标志着衔接理论得以正式确立。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虽然从表面上看缺乏韩礼德和哈桑所提及的形式衔接手段,但诗人在诗词创作时通过使用视角转换、时空切换和情景再现等隐性的衔接方式,在语篇的组篇模式和叙事技巧上进行巧妙设置,能使读者阅读时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衔接纽带,使诗词语篇的组篇结构紧密相扣,因而有效地促进了诗词语篇连贯性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用英语文体学理论促进大学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云龙 《职业圈》2007,(20):152-153
英语文体学原理对改进大学英语教学起到很大的作用,它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在交际中更准确地理解对方所表达内容的实质,并恰当地选择能表达自己意图的语言手段.文章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语言风格、翻译等几个方面较详细地阐述了英语文体学原理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负载词是在中国这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下,中国本土人使用的词语。本文分析这些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障碍,并提出译者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音译加意译、直译加意译或释义的翻译策略,以取得最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吴云龙 《职业圈》2007,(22):125-126
英语文体学原理对改进大学英语教学起到很大的作用,它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在交际中更准确地理解对方所表达内容的实质,并恰当地选择能表达自己意图的语言手段.文章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语言风格、翻译等几个方面较详细地阐述了英语文体学原理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对常识、共识与共情进行概念和内涵辨析有助于为高效能跨文化共情传播提供一种理论思考。共情的对象是差异性的文化常识而非共识。在实现共情的要素中,语言交流是重中之重,因为语言是解码和编码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帮助理解和分享他者情感与体验,助力达成跨文化传播的共情结果。而使用语言过程中保持和传递善意,是达到共情的重要前提条件。在跨文化交际中,常识、共识与共情所需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常识需要了解和知道;共识需要尊重和包容;共情需要换位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