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康新知     
《中国新闻周刊》2013,(38):99-99
好消息 早餐越丰盛减肥效果越好 很多人为了减肥连早餐都省了,然而,刊登在美国《肥胖》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早餐吃得越丰盛,减肥效果越显著。弗吉尼亚联邦大学教授丹妮拉·加库波韦茨表示,  相似文献   

2.
胡鹏 《新闻世界》2011,(1):58-59
新闻的客观性是新闻的基本特点,也是新闻学习者和从业者首先要恪守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新闻事件成为新闻又必定要经过新闻工作人员头脑的"加工",这使本该客观的新闻不得不带有人的主观意识,这似乎成了"新闻"本身存在的不可调和的一对矛盾,如何理解新闻的客观性,新闻加工过程中的倾向性以及如何把握二者之间关系,本文对此作一解析。  相似文献   

3.
在MySpace美国裁员420人之后,2009年7月3日,新闻集团董事长鲁珀特·默多克终于对媒体表示,MySpace的规模过于庞大甚至有点失控,必须采取措施纠正。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雄心勃勃的传媒大亨不得不放慢他的战略步伐。  相似文献   

4.
孟建  董军 《新闻传播》2012,(1):6-8,11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原有的传播学理论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是颠覆,"所有的人对所有的人的传播"必将使得受众的理论与实务都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根据美国沙泥·伯曼和克拉斯·威利斯的《自媒体:受众正如何影响新闻信息的未来》报告,到2021年受众将生产50%的新闻内容,届时主流新闻媒体也将不得不采纳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国高校新闻专业在校生约10万人以上,而大多数新闻单位表示,一般的采编人员已经饱和,需要的是一来就能胜任工作的高质量人才:需要既懂新闻又懂经济的媒介经营管理人才;需要除新闻专业知识外还需掌握其他学科基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等。面对近乎苛刻的市场需求,作为新闻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中国高校新闻教育改革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6.
美国大概是世界上举办摄影展览最多的国家。影展名目繁多,诸如:新闻摄影展览,艺术摄影展览,风光摄影展览,人物肖像摄影展览,广告摄影展览,科技摄影展览,动物花卉摄影展览,文物摄影展览和军事摄影展览等等。这些影展中,要数新闻摄影展览最受观众欢迎。以华盛顿地区为例,只要有新闻摄影展览,观众总是满满的。为满足观众的要求,有时展出单位不得不延长展出时间。美国的新闻摄影展览的照片都是从当年大量新闻照片中挑选出来的。不论通讯社或报社的评选委员会都极其重视评选工作。社长、总编辑、摄影部主任和  相似文献   

7.
当代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全国新闻院校在校生约10万人以上,而大多数新闻单位表示,一般的采编人员已经饱和,需要的是一来就能胜任工作的高质量人才;需要既懂新闻又懂经济的媒介经营管理人才;需要除新闻专业外还掌握其他学科基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面对如此众多的新闻传播学的莘莘学子,和他们面临的就业困难,作为新闻传播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新闻传播学教育改革不仅要变革教学的理念,还要创新教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我国同美国由于社会制度不同,特别是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导致对新闻传播的认知不尽相同,但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通过深入了解美国电视节目特别是新闻节目可以看出,当代美国电视人的新闻观其实与我国的主流新闻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强调以受众为本,吸引和服务。本文从美国新闻节目的使命、采写手段、直播和现场报道三个方面着重探讨美国电视人的新闻观,对我们的新闻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钟淑珺 《新闻传播》2012,(9):186-187
新闻敏感和新闻责任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两大基本素质和要求。一个新闻工作者没有新闻敏感,就会把有价值的新闻漏掉,没有社会责任感,写出来的新闻就缺少分量。新闻敏感性是新闻工作者的外化素质,是反映一个新闻工作者工作能力的指标。新闻工作责任感是新闻工作者的内化素质,是通过新闻敏感性这个外在的指标体现出来的。新闻敏感性与新闻工作责任感,是互为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一、具有新闻敏感和责任感的重要性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期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指出:"一个不善于辩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没有‘新闻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这句话点明了新闻敏感对于新闻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西方各国的新闻教育体制,因各自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同、特别是新闻业传统的不同,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其中美国、英国和法国作为三个新闻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新闻教育和培训就有一定的差异。下面,我们分别作一介绍: 美国:最庞大的学院式教育体制 从历史上看,美国十分重视新闻事业,并认为新闻记者是真理的监督者、记录者和捍卫者,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者在美国的民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美国的新闻教育开展得较早,也很普及,相应具备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和最强大的新闻教育体系。美国新闻教育的发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19世纪80年代美国的密苏里大学、密执安大学就创办了专门的新闻系。目前,全美国大约有300个院校开设了新闻系并进行新闻教育;每年约有近一万人报考新闻学或大众传播学专业;每年约有2000余名新闻和传播学专业的毕业生。其毕业生中约有一半的人可以找到与新闻有关的工作。美国的新闻教育课程设置,较好地把新闻课程与大众传播课程结合在一起。大众传播学兴起于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新闻消费环境的变化 随着受众新闻消费的生态环境的改变,美国人与新闻的关系正在发生戏剧性的、不可阻挡的变化。传统的新闻组织对美国人来说仍旧非常重要,但是技术已经改变了新闻生产者和新闻消费者原有的各方面的特征。这种改变缘于新闻的消费者拥有了主动参与新闻生产、传播甚至“编辑”的能力的现实。  相似文献   

12.
李江 《新闻与写作》2008,(8):32-32,33
十年前,北京人信息消费选择度低,信息介质选择依赖性强。比如,没有彩色新闻报,没有当日新闻版超过8个的报纸,没有早间流动售报,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早报市场,所以,晨报的创办,占尽天时地利,北京人有了信息早餐。  相似文献   

13.
美国系列电视剧《时间隧道》的大意是:采用先进的电子设备,把现代人传送到成百上千年以前的古战场或某一神奇的地方去目睹当时的情景,使已经成为历史的事件尽量接近或恢复原来的情形,让观众感到生动形象,真实可信。这是科学幻想故事。新闻虽然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注重时效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碰到许多已成为过去的事实仍然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逼着记者不得不去进行采访报道。对于已经具有“时间差”的事物、记者要把它活龙活现地传达给受众,就要运用“再现”的手法完成。因此,认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转型时期,如何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提高新闻报道的公信力,繁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新闻界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问题。笔者从党性原则、金钱观、人情稿等角度与同仁共同探讨如何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以开创新闻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网站成为公众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网站新闻信息的生产、呈现与传播渠道等发生重大变革,网站编辑作为新闻信息的直接把关人,其工作方式也发生着改变,集中体现为对新的数字化技术工具的使用.文章以美国网站新闻编辑对数字化工具的使用为视角,考察数字化工具在新闻搜集、新闻核验、新闻呈现和大数据新闻中的应用,以期对我国网站新闻的编辑过程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9.11"后看美国的"新闻自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兴平 《新闻记者》2001,(11):22-25
多 年来 ,美国一直被捧为世界上最讲“新闻自由”的地方 ,很多人认为受众能够从美国媒体的报道中得到最真实、最全面、最客观的报道。因而 ,美国新闻理论被奉为圭臬 ,美国的新闻处理模式和新闻机构运作方式也越来越成为引导世界新闻潮流的标准。美国奉行新闻和言论自由的原则 ,媒体在美国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行政、立法和司法三足鼎立之后行使监督职能的“第四权力” ,当然有权批评政府和总统 ,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专栏作家平时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修理”美国总统、高官和批评政府的各种政策。然而令人十分遗憾的是 ,事实并非如此。远的不说 …  相似文献   

17.
论新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闻是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它和空气一样,虽然大家都每时每刻在呼吸它,但很难说清楚.美国一所新闻学院向十家报纸的主编征求"新闻"的定义,十个人就有十种说法.美国的一位新闻学家说给"新闻"下个定义难极了.在我国,解放前和外国相似,也是各有各的说法,以后都一律沿用"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近几年来,由于思想解放,又重新讨论新闻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辞海》里的新闻条目,这样给"新闻"下定义:"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这些体裁通常称为新闻."但是,有的从事新闻工作的老同志却说,我们搞了几十年的新闻工作,到现在还没有弄清楚什么是新闻.一些读者抱怨报上没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新闻消费环境的变化 随着受众新闻消费的生态环境的改变,美国人与新闻的关系正在发生戏剧性的、不可阻挡的变化.传统的新闻组织对美国人来说仍旧非常重要,但是技术已经改变了新闻生产者和新闻消费者原有的各方面的特征.这种改变缘于新闻的消费者拥有了主动参与新闻生产、传播甚至"编辑"的能力的现实.  相似文献   

19.
“新闻发生的时候,我们不是在现场,就是在前往现场的路上”,凤凰卫视的这一口号,几乎成了90年代后,所有新闻人的理念。而现场报道也在适当时机承载起记者的光荣与梦想,在新闻报道中大放异彩,成为各电视新闻栏目不得不重视、不得不研究的重要新闻表达方式。未来几年,现场报道将迎来难得的机遇,成为电视新闻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刘继光 《新闻界》2001,(3):49-49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它的丰富性已有目共睹,新闻报道应该如何更好地反映这种火热的生活已成为媒体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从新闻本身的属性考虑,我认为新闻尤其是经济新闻应打开市场之门。首先,在日益市场化的今天,新闻媒体本身也面临市场化的问题。现在绝大部分新闻媒体都是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这一现实决定很多媒体不得不面对市场,让自己的产品(新闻作品)接受消费者(受众)的检验。既然如此,走市场化道路(包括经营和报道本身)将是媒体惟一的选择。其次,随着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转移,新闻的内容和形式不得不市场化。作为党的喉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