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人炒股跟女人炒股,很不一样。比起女人,男人炒股更容易博人信任。不管是“中国人民银行”还是“中国人民很行”,大家反正觉得把钱给他放心。我有个朋友,会把好多线叠在一起,还会看什么十字星说什么光头阳线,号称读大学的时候就通过炒股赚到老婆本了——虽然聪明如我的,知道其实是他读大学那会儿股票好炒老婆好找。  相似文献   

2.
其实,如果走出复杂化的阐释语境,康德不结婚的原因一点也不神秘,即主要是阮囊羞涩的经济原因。“当我需要女人的时候,我却无力供养她,而当我能够供养她的时候,她已经不能使我感到对她的需要了”。  相似文献   

3.
阿美最近为了一件事很纠结:见前夫的时候穿什么? 实心眼儿的纤姐说:“当然要穿上最漂亮的,让他后悔去!”我却觉得,男人不会因为你穿得金玉其外就痛改前非了吧?阿美也犹豫道:不能穿得太好吧?孩子爹本来给生活费就不爽快,孩子的服装费1500元,他总是说自己最近紧张。自己再穿得像黄世仁一样明晃晃的,这不是更给杨白劳添堵嘛!  相似文献   

4.
谢冰莹决不肯嫁给一个连信都写不通的男人,她可不愿意把处女的贞操轻于一掷。后来,她在《女兵自传》中写道:“处女的贞操,不能为一个与她毫无爱情的男人而牺牲,我宁可和他拼命,决不能屈服!”  相似文献   

5.
25岁,程序员对这种男人我很反感。我喜欢直来直去的人。作为男人应该果断、坚强,“娘娘腔”男人做事犹豫不决,和他在一起我会觉得别扭。这种人之所以这样,可能家里没父亲或者小时候接触女人太多。但是人与人说话和做事的方式都不同,我们也没必要排斥他们。我想,除去与人直接打交道的工作外,这种性格不会对事业有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兰格格 《出版参考》2009,(12):36-37
《东京爱情故事》是如初恋般久远的电影,赤名莉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日本人。因为她唇红齿白,眼神天真,因为她诚实地爱一个人——就那么喊着他的名字飞奔过去。所以,当她撑着红色的雨伞站在打了烊的餐厅前等候失约的人,我开始为她心疼,并用看尽红尘般的口气说:“你永远等不到那个甘心让你等的男人。”  相似文献   

7.
啤酒里的尿     
柯柯虽然是个“美女作家”,但是她的走红不是靠身体写作——当我们刚刚认识,她就迫不及待地对我强调这一点。我自然不相信,就找她的书来看,果真如她所言,书里并没有“我”跟男人偷情的故事。凡事都有例外,柯柯就是这样的例外。  相似文献   

8.
我觉得“河底”类型(思想太丰富)的女人不一定是多数成熟中国男人的理想太太,起码现阶段不是。男人内心的秘密是希望太太在家小鸟依人。据我所知,那位近两年红遍中国的中央台女主持人XXX不到40岁已经结过好几次婚了。她是许多中年男性的梦中情人。因为央视主持人不能拍广告赚钱,只能靠出席社会活动赚钱(还不能在活动中上电视镜头)。大型活动不用说了,就是和王XX吃一次饭,也要付10万元的出席费,还不一定能请得来,可这是现在的行情。据说那些老板们和她同桌吃饭时,饭都顾不上吃,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正所谓“美色可餐”呀!:)你说当她的老公该开心呢,还是不开心?  相似文献   

9.
浪漫不回头     
去年李实在家复习考研,让枯燥的书本闷得透不过气来,朋友们也都迈向各自的工作岗位,即便是见面,也觉得相互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学习之余,她选择了上网聊天。她说,我就这样认识了他。我们不在同一个城市,相隔很远很远,不过这对于我们来说,算不了什么。因为我们的心靠得很近很近。我头一回遇到了一个这么了解我的男人,我想这辈子都不会再碰上一个比他更了解我的男人了。相比之下,我以前的男朋友,就太不懂我,太不体贴我了。  相似文献   

10.
如果妻子外出打工时,给人做了“二奶”,任何一个丈夫一定都会说这事儿绝对不能容忍!如果妻子逼丈夫离了婚,恐怕大多数男人会从此不会再理会妻子的娘家父母。但一个山东男人却用实际行动掷地有声地回答:“妻子有错,岳父无过。我要为岳父养老送终!”他不顾周围人的冷嘲热讽,细心照料岳父,直至他去世。当他得知离他而去的妻子患了重病,又被包养她的男人撵出家门后,他又不计前嫌,倾力给妻子治病,  相似文献   

11.
趣味驿站     
《出版参考》2007,(10):46-47
急救 “为什么来这么晚呢?”当女招待进入酒吧,她的同事问道。“太可怕了!当我走在街道上,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一个男人躺在路中央,他被汽车撞飞出去。他的腿断了,头骨也断裂了,而且到处是血。谢天谢地,我学过急救课,马上所有的训练课程涌现在我的脑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冰心 《湖北档案》2016,(11):39-40
我和郭小川熟悉,是1955年他在中国作协当党组副书记的时候.我们曾一同参加过1958年8月在苏联塔什干召开的“亚非作家会议”.他似乎从来没有称呼我“同志”,只叫“谢大姐”.我对他也像对待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地爱怜.我觉得他在同时代的作家群中,特别显得年轻、活泼、多产,才华横溢.关于他的诗作,读者们早有定论.关于新诗,我又早已是个“落伍者”,在此就不多说了,我只想讲些我和他两人之间的一些事情.  相似文献   

13.
茉莉家的小猫走失了。她新认识的一个男人自告奋勇来帮她找。他全身趴在湿漉漉的公共平台上,打着电筒,嘴里还轻声唤着"喵"。"那一刻,我突然觉得他真是太性感了,简直想冲过去揽住他。"猫还没有找到,我已经收到她这条实时播报的短信。以30岁的高龄,这还是我们第一次谈论关于男人的性感的话题。"以前我们都走  相似文献   

14.
鲜花慢慢开     
他和她恋爱到第二年的时候,他下岗了.她闷闷不乐起来,觉得安全感全没了.他知道了她的心思,搂着她,坚强地说道:"等我吧,我会早日回来娶你的."  相似文献   

15.
我一直觉得我和母亲是有隔阂的。她是医生,最重要的是她的病人,我的记忆里,她永远在医院,或者随时准备着有人打电话来就走,我什么时候梳成了小辫子,什么时候来了月经,什么时候和男生有了  相似文献   

16.
另类苏秀英     
用“苏秀英”做笔名,真土。一看到这个名字,我的眼前就浮现着一幅图画:遥远而宁静的山村小路上,走着一位乡村大嫂。当这三个字和《长沙晚报》集团总编辑、“报痴”邬恩波的名字作为夫妻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更是无与伦比的土。真是土得掉渣呐!苏秀英五十岁时,正逢工厂改制,她自己说是厂里把她作为“不良资产”处理回家的,50岁的高级工程师退休赋闲在家,谁在人才浪费上奢侈得起呢?唯有我  相似文献   

17.
徐颖 《大观周刊》2012,(30):232-232
只有当学生对某种学习感到有兴趣的时候,他才能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学习,才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只有当学生有兴趣学习的时候,他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对知识掌握得快,记得牢,学习效果好。语文课也是一样。如果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一上课就叹气”“一做作文就头疼”,这怎么能学好语文呢?对兴趣重要性的认识是一码事,在实践中能不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又是一码事。兴趣不是先天的东西,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教育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当一个女人说她没有衣服可穿,她是说没有新衣服穿。当一个男人说他没有衣服可穿,他是说没有干净衣服可穿。我发现,在家务活的男女分工上,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观念也与时俱进了。一些家庭里,男人也开始掌厨,往往还手艺不错。很多男人也参与带孩子,爸爸专用的婴儿包成为母婴商城的畅销品。  相似文献   

19.
漂泊北京     
我觉得《垃圾人》是一本自传,至少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 这本小说,我的一个朋友也看了,他对我说,你不能因为小说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就认为这些原型真的就生活在她身边,并和她构成一种暧昧的关系,也不能因为这里面流露了那么多情感,就以为作者在生活中  相似文献   

20.
英语中“阵雨”是“Shower”.跟“淋浴”一个意思,当我一路小跑冲进肯尼迪政治学院大门的时候,觉得这个通感真是很有道理的。已经快九点了,一路上就担心迟到,当电梯门打开的时候.我下意识地捋着湿嗒嗒粘在额前的碎发.慌乱中一扫,狭小的空间里,一个熟悉的老男人拂手站立——Oh my god,不正是丹拉瑟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