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由于资金、经验、技术、实施等条件的限制,危机事件的处理存在多种形式的不公平:群体之间的不公平、区域之间的不公平等。研究发现:贫困儿童、穷人等弱势群体在危机中往往比其他群体面临更大的风险;经济不发达地区发生安全事故的严重程度超过经济发达地区。危机管理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应由政府提供,这样可有效解决公众包括弱势群体面临危机的公平性问题,促进危机处理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2.
追求公平的心理并不必然驱使人们选择自律或利他惩罚行为来维护群体合作。只有具备一定的社会资本条件,不公平才会诱发人们内疚或嫉妒情绪,也只有具备一定的社会资本条件,内疚情绪才可能诱发自律,嫉妒情绪才可能诱发利他惩罚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追求公平的心理才能起到维护群体合作的作用。对于基层社群和工作团队等群体的管理而言,激活人们的公平意识,培育和维护群体社会资本,把人们的内疚和嫉妒心理相应地转化为自律和利他惩罚行为有利于提高群体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犯罪青少年心理状态特点及社会支持对其的影响作用,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自编青少年心理状态自评量表对71名犯罪青少年进行调查,并与81名大学生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犯罪青少年消极心理状态明显,犯罪青少年对社会支持的领悟程度显著低于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犯罪青少年心理状态呈显著负相关;家庭内支持对犯罪青少年的应对方式有预测作用;其他支持对犯罪青少年的未来期望和自我评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犯罪社会动因平衡机制的研究是将犯罪现象中两个相互作用的部分,即社会受容体与社会作用力进行细致分析,了解犯罪成因的深层社会机理。犯罪的控制在于两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即会诱发犯罪失控。解决当前犯罪控制不力应该从平衡体系着手,纠正受容体与作用力两大系统中不利于体系平衡的因子。当前犯罪控制不力是由于媒体形成的不良舆论氛围、公众容忍心理失衡、警务人员自身不适当行为激起社会抵触情绪等社会受容体与作用力失衡引起。要成功有效的控制犯罪,孤立的或片面的采取某一方面的措施都是不行的,而应该采取全方位的“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5.
突发社会灾难的危机干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突发社会灾难会对社会公众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危机干预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强有力的心理支持。应对社会灾难可以建立“双途径三阶段”的危机干预模式,即危机干预通过危机教育与危机支持相结合的双向途径进行,分解为预防性危机干预、介入式危机支持、恢复性危机干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社会戾气对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威胁。社会戾气的产生源于社会价值观的异化和失序、生活重压下负面心理的积累、社会公共服务的缺失、权力越轨及社会公平公正未能充分彰显。化解社会戾气不仅需要政府建立公平公正的规则,构建多层面的服务体系和救济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也需要媒体加强舆论引导,社会成员加强自身修养、理性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疆独"恐怖主义犯罪严重威胁国家安全,需要对"疆独"恐怖主义犯罪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进行探究。作为犯罪心理成因之一的个人因素,包括"疆独"分子个人的不良需求、个人品质低下和反社会心理的影响显著;"疆独"恐怖主义犯罪的另一个心理支柱是犯罪人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形成的社会心理,包括犯罪人相互间的模仿与学习、人际交往中的有序心理互动、他人的教唆、暗示,来自组织的命令或强迫等。"疆独"恐怖主义犯罪的心理因素是内隐的,和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国际大环境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共同支配着恐怖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公平感和心理和谐现状,探讨社会公平感与心理和谐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蒋庆刚编制的"社会公平感问卷"和许慧、贾黎斋等人编制的"心理和谐问卷"对江苏省常州市1000名城市流动人口进行调查分析,其中有效问卷为646份,有效回收率为64.6%。结果表明:1.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公平感和心理和谐感都较高,高于其中位数;2.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公平感,在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婚姻状况、工作年限和来到城市的时间部分维度表现有显著差异,在薪酬和城市居住地则表现为无差异;3.城市流动人口的心理和谐感,在受教育程度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来到城市的时间、薪酬和城市居住部分维度表现有显著差异;4.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公平感和心理和谐存在显著的正相关;5.社会公平感对心理和谐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心理和谐量表与自编的社会公平感问卷对随机抽取的重庆市13个区县的1.544名民众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民众的社会公平感四个因子(财富分配公平感、地位公平感、机会公平感、权利公平感)与心理和谐四个因子(自我状态、家庭氛围、人际关系、社会态度)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民众社会公平感中的财...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犯罪行为也日益突出。从当前社会实际情况出发,分析计算机犯罪主体的社会认知、社会动机以及社会公众态度对计算机犯罪主体的心理影响,进行预防计算机犯罪的针对性教育防范.将非常必要并紧迫。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危机心理辅导的病理性心理学取向带来的负面效应值得反思,它导致了大学生危机心理辅导内容窄化和综合功效的弱化。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危机心理辅导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评价模式扩展危机心理辅导内容;运用其干预模式实现层级预防;运用其团体辅导营造危机心理的消解氛围。  相似文献   

12.
汤英 《怀化师专学报》2013,(12):108-109
在《人性的污秽》中罗斯一改往日对犹太美国人的情有独钟,描述了一个受自卑情结困扰的美国黑人悲哀的一生本文根据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以及法农的后殖民理论来分析《人性的污秽》中的主人公科尔曼自卑情结的起源、补偿以及最后陷入身份认同危机进行细致的分析,以更好地揭示美国社会的污点——种族歧视对有色人种产生的心理折磨,  相似文献   

13.
心理危机学生有效发现机制的建立,需要全方位的拓宽发现渠道,需要加强对辅导员心理学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训,同时要有适当的激励机制,引导辅导员主动去发现心理危机学生。文章扩充了班级、学院、学校、社会的四级心理危机预防体系,提出辅导员应选择性地对部分同学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前,传统的心理咨询已经难以满足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的需要,利用音乐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可以很好的弥补其他方式的不足,其主要途径有:开设音乐课程提高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创建音乐心理减压室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中对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开展音乐心理干预讲座,引导学生主动接受音乐对其心理危机的干预。  相似文献   

15.
论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社会心理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危机事态会给公众带来社会性焦虑与恐慌、流言与谣言的传播以及骚乱与暴乱等诸多社会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心理危机具有突发性、危险性、紧急性和普遍性的特征,大学生群体不同程度的出现心理危机不可避免。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托社会心理支持系统,从关注问题学生、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四级心理危机干预网络管理体系、软环境建设和建立专兼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队伍等五个方面着手,建立多途径、多渠道、多层次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与活动规律的科学,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心理学的研究却因为一些特殊的社会或政治原因,其研究结果有意或无意地成为一少部分"权贵群体"的专宠。时至今日,在多元文化论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反思和诘难,这也导致了跨文化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的快速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开始摆脱"欧美中心主义",慢慢摘下了象征"权贵"的冠冕。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理念有助于在高校的危机干预工作中,把学生当作充满潜力的个体,提倡积极预防,在解除其危机状态的同时,拓展其潜在的心理能量,培养积极人格,实现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9.
人的情绪常态化表达、宣泄不足,容易发生心理疾患。编辑作为现代文明传播的中介,期刊质量的直接把关者,责任重大,并承受着来自职业、社会等多方的压力。近年来高校编辑心理异常化现象呈逐年升高趋势。编辑心理常态化,对期刊质量起决定性作用。造成高校编辑心理难以常态化的原因有:学术质量要求规范性强、工作重复艰苦、劳动成果隐匿、外在给予的社会性压力等。  相似文献   

20.
突发公共事件并非都是突然而发生的,绝大多数都有一个演变、发酵而最终爆发的过程。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必须彻底转变观念,深入了解和掌握公众心理危机的一些规律和特点,认真剖析事件危机根源,积极尝试心理学的处置策略,有针对性地对公众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引导公众进行情绪宣泄,才能获取公众的信任和依赖,才能成功化解各种矛盾和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