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艳斌 《阅读》2015,(14):22-23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即使只见过一面,其行为举止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写文章也一样,抓住人物的特点,多角度描写,就能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印象深刻。一、描写行动,让人物“站”起来作家老舍说过:“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的确,动作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动作描写,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有标志。因为一个人的行动、动作最能反映他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所以同学们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人物的行为举止写具体,才能写“活”人物。例如:爷爷拾起我随手扔掉的饼干包  相似文献   

2.
梅志军 《阅读》2014,(47):28-29
<正>如何写活笔下的人和物,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老师觉得有这么两句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可以帮助我们写活人和物。眉毛胡子一把抓说到"眉毛胡子",很多人就想到人物的"外貌描写"。确实,写好外貌,才能将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外貌描写,包括对人物的体态、容貌、衣着、神情等进行描写,但是不是要在作文中面面俱到将人物的这些方  相似文献   

3.
吴应海 《阅读》2014,(39):18-20
<正>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人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它就像一面镜子,能最直观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行。心理描写就是运用恰当的方法,来对人物内心的这种思想活动进行描写,把人物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以此来凸现人物性格,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4.
管晓成 《阅读》2007,(10):22-23
我们一些同学描写人物外貌时经常这样写道:"乌黑的头发,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读起来感觉蛮生动的,可是细细一品味,发现符合这样描写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校园里到处都是啊。那么怎样才能让你笔下的人物特别、有个性呢?  相似文献   

5.
邹粉善 《阅读》2012,(4):22-23
动作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动作行为的描写。写作文时,如果我们对人物的一举一动进行细致的描写,那么所写人物就会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先来看杨红樱“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巨人的城堡》一书中的两个镜头吧:  相似文献   

6.
王杨梅 《阅读》2014,(47):18-20
<正>在我国经典名著《红楼梦》中,王熙凤人未出场,却因一段精彩的语言描写,让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就是语言描写的妙处。成功的语言描写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刻地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我们需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做一个有心人,有意识地关注人物的语言表达,用心去解读言语之中蕴含的深意和  相似文献   

7.
徐继立 《阅读》2013,(26):20-21
翻开我们的课文,你会发现描写人物的文章有很多。作者匠心独运,妙笔生花,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阅读时,我们应该多方面入手,深入课文,品读课文,去感悟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透过外貌刻画析形象。"人如其面"。一个人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可以从外貌上体现出来。比如《卧薪尝胆》一  相似文献   

8.
夏晓勤 《阅读》2014,(10):22-23
平时熟悉的家人、老师、朋友,要在作文中描写出来时,却往往让很多同学发了愁。该怎样才能把一个人描写得既生动又形象呢?人们常说:“言为心声。”就是说语言是能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可见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很重要。小铅笔头:我最怕写人了,我的作文总干巴巴的,写不了几句,怎么办呢?小书虫:哈,我有一招!叫:“人物勤开口!”用了我这招,写出来的作文可生动了。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巨大的艺术价值在于小说人物的塑造上,它代表了《红楼梦》最高的艺术成就。在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其中,有不少是"小"人物,作者能够将这些小人物塑造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人物之间毫不雷同,各有千秋,主要是娴熟地运用了塑造人物的各种手法,通过对人物言和行,小说细节、矛盾冲突事件的描写,来塑造人物。作者成功的塑造了小说中各种小人物,使小说达到了世界文学的顶峰。  相似文献   

10.
在曹禺的剧作中,有一个"懦弱型"男子的形象系列,包括周萍、焦大星、曾文清、高觉新等,这是曹禺作品中最成功的人物类型之一。剧作家对他们的描写有着潜在的一致性:他们都生长、生活在封建意识非常浓厚的家庭环境里,家长专制的气息异常浓烈;从接受的文化教育看,他们更多地受封建伦理道德及士大夫文化的影响;从感情生活看,常处在两个女人的情感夹缝中。通过对这些形象的塑造,一方面否定了养成这些"废物"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也对人的生存困境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1.
著名作家老舍曾指出:“要知道对话是人物性格的声音,性格各殊,谈吐各异。”是呀,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什么样的人就应该说什么样的话。因而描写好人物的语言,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课文《祁黄羊》中有关人物的对话描写。(一)悼公说:“中军尉职责重大,决定人选的事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你在军中多年,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你觉得谁能替代你呢?”“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悼公深感意外,说:“解狐不是杀你父亲的仇人吗?你怎么会举荐他呢?”“主公问…  相似文献   

12.
万进 《阅读》2008,(11):20-21
一位作家说过,“在所有的艺术语言中,最要紧的是动词”。而动作描写更是通过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去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陆京梅 《阅读》2011,(9):21-23
文学大师鲁迅先生曾说过:"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了。"可见,成功的语言描写总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如何使语言描写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呢?写好提示语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4.
掷铁饼属于非周期性动作,是由几个不同的单一动作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动作.其中,"最后用力"是掷铁饼完整技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最后用力"动作完成得好坏,对掷铁饼的运动成绩有决定性的影响,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在掷铁饼的"最后用力"阶段有最大的功能效应呢?这就不但要懂得完成掷铁饼"最后用力"技术表现出来的动作形式上的特点,而且还要清楚决定动作形式的诸力相互作用的关系和特点,才有助于揭示完成掷铁饼"最后用力"技术动作变化的情况和引起变化的原因,以利提高在掷铁饼时"最后用力"阶段的最大功能效应的发挥.在力矩的作用下,人体带动的铁饼完  相似文献   

15.
徐继立 《阅读》2014,(12):22-23
世界上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内心世界。那么,如何用文字去生动传神地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呢?以自白表现人物心理。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将自己内心的感情和想法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我们把人物直通内心世界的自言自语描写下来,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  相似文献   

16.
李忠平 《阅读》2013,(23):18-20
同学们,在我们学习阅读的语文书中,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课文很多,比如:《郑成功》《轮椅上的霍金》《钱学森》《鞋匠的儿子》等等。这些课文都是以人物描写为主,常常借助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及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阅读这些描写人物的课文时,我们要留意这些描写。特别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往往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读书时品读、感悟人物的语言有助于  相似文献   

17.
李海华 《阅读》2014,(38):22-23
平时熟悉的家人、老师、朋友,要在作文中描写出来时,却往往让很多同学发了愁。该怎样才能把一个人描写得既生动又形象呢?人们常说:"言为心声。"就是说语言是能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可见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很重要。小铅笔头:我最怕写人了,我的作文总干巴巴的,写不了几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8.
细节摄神     
胡忠伟 《阅读》2012,(11):21-23
一幅成功的艺术作品,必须要有生动传神的细节刻画。写文章也是如此。细节描写,是叙事作品中描绘人事物态、凸显人物性格、推动事件发展、渲染社会环境、描摹自然景物、烘托故事背景的常用手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事物理的神韵和内涵,这就是细节摄神法。著名作家贾平凹指出:"文学细节,实际是人物与人物的微小差异。着眼于细微处,而传达人物差异处,  相似文献   

19.
"英雄"是西方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母题,在其流变过程中,理想化的传统式悲情英雄成为了一种经典的形态.在传统式英雄大行其道之时,阿尔贝·加缪的《鼠疫》却通过对平凡人物勇于对抗荒诞现实的描写,传递了一种脚踏实地的质朴英雄观.面对灾难,《鼠疫》中的西西弗式"英雄"们一直在以坚定的信念和踏实的行动勇敢对抗现实的荒诞,用永不言弃的精神诠释着"英雄"二字.  相似文献   

20.
《简·爱》是一部散发着炫目光彩的文学巨著。它成功地描写了一位出身卑微却不屈于世俗压力,追求个性自由、不向命运低头的女性形象。但是,很多读者被女主人公吸引的时候却忽视了衬托简·爱这朵红花的绿叶——爱德华·费尔法克斯·罗切斯特。正是有了罗切斯特才能把简·爱烘托得如此形象生动。罗切斯特就像火神,研究火在罗切斯特外表上的体现,分析罗切斯特的爱情之火,一个完整的人物就会活生生地呈现在大家眼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