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衍生金融工具的盛行、物价的波动推动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在全球范围的确立.百年一遏的金融危机又把公允价值计量推到了风口浪尖.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渐退去,经济复苏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争论也渐趋平息.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值得探讨与反思,完善和改进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也应该有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日益发展的经济时代迅猛扩展,资本市场中金融衍生工具等大量涌现,公允价值这一会计计量属性的运用也成为必然.我国新的会计准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真正实现.了国际趋同,借鉴国际财务报告条例,兼顾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客观环境,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形势需要,满足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增强了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规范性,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公允价值的使用是我国新会计准则最大的变化,本文论述了公允价值的概念、作用,在记录计量经济交易或事项时使用公允价值的内容以及使用公允价值核算对经营成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计量模式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因此,重新考虑会计计量属性是一种必然选择.公允价值计量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公允价值计量在应用中也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现状入手,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公允价值会计的产生是对不确定性经济环境和经济虚拟化的回应,萌芽于"资产重估",在早期有重置成本、脱手价值等多种表现形式。公允价值会计发展在处理程序、运用范围、计量延伸、获取方法等方面呈现趋同之势。研究表明:环境的变化、研究的推动和相关准则的实施,是公允价值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一直受到质疑,分析2007年以来服装、纺织、皮毛类上市公司应用公允价值的实际情况,发现公允价值对金融工具的计量结果具有更大的预测价值,更能如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方面,会计信息还是可靠的,未发现公允价值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但公允价值对债务重组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进行计量时,很可能是利润操纵的结果;同时发现在投资性房地产领域,回避公允价值.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我国公允价值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相关性问题作了分析,有利于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施行,使公允价值在我国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7年1月1日实施的我国新会计准则在诸多会计处理上,采用了更能反映经济实质的处理方式,并适当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方法,首次以计量属性的方式规定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5种计量属性。本文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和其他计量属性进行了比较探讨。通过比较分析,能够进一步明确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并有利于多种计量属性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国企业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原本被社会各界看好,但是在新准则规定我国上市公司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后,只有少数几家企业采用了这种新型的计量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各行各业对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仍持观望态度,我国企业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金融危机之后又一次受到考验.  相似文献   

9.
2006年9月15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就公允价值计量发布了一项新准则: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 No.157)--公允价值计量。新准则对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提出了改进性指南,并且对投资者的信息披露要求做出了回应,规定公司应就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的范围、公允价值计量中使用的信息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对收入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做出更多的披露。鉴于我国于2007年起进入公允价值的应用阶段在长期股权投资等17个准则中直接要求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在存货等3个准则中参照其他准则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因此研究并比较FASB的最新“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会对提高公允价值计量标准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运用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1SFAS NO.157的主要内容1.1范围。规定了一些不适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会计公告,如《以股权为基础的支付》(Share-Based Payment)和APB NO.43,Chapter4,“Inventory pricing”等。1.2公允价值的定义。SFAS NO.157将公允价值定义为:报告实体所在市场的参与者之间进行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收到的价格或转移一项负债所支...  相似文献   

10.
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凸显了非活跃市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失灵”。国际上各界从如下方面改进公允价值运用:完善非活跃市场条件下的计量方法;修订金融资产减值模式;改进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以提高透明度。这代表了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计量发展的趋势:完善是主流,全球治理是金融全球化必然的要求,会计与监管分离是双方目标差异的反映。虽然会计始于微观计量,但利益分割依据的本质决定了其具有宏观的经济社会后果,这要求在解决全球性会计问题时,应借鉴全球治理理念、弱化国家利益、立足全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李昱奇 《天中学刊》2009,24(4):63-66
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不仅给美国经济造成了损失,也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此次危机引发了各方对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质疑.但是,纵观次贷危机的发展形成过程,客观分析公允价值与次贷危机的关系,就会发现危机也给公允价值带来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刘晓丽 《德州学院学报》2004,20(1):28-30,105
财政部在仅仅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颁布了新旧两套<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而新旧准则之间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对待公允价值的态度.旧准则趋向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引入公允价值计量,而新准则却基本上摒弃了公允价值的作用.但这并不能表明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就从此消失,相反,由于公允价值理论上的优越性,未来准则的制定必将更多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相似文献   

13.
2006年9月15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就公允价值计量发布了一项新准则: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 No.157)--公允价值计量.新准则对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提出了改进性指南,并且对投资者的信息披露要求做出了回应,规定公司应就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的范围、公允价值计量中使用的信息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对收入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做出更多的披露.……  相似文献   

14.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其中公允价值计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结合我国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现实背景和新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的运用情况,简要分析公允价值计量下的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5.
苗卓 《华章》2011,(32)
公允价值计量能更加真实公允地揭示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风险管理信息,有利于增加市场约束和透明度.公允价值的发展和使用已是大势所趋,然而,公允价值的运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我国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一些困难.我们一方面要在某些方面限制公允价值的使用,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行经济改革,营造公允价值的适用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在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成了众矢之的,本文从公允价值的产生和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起的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较为客观地分析了为什么会出现认为金融危机是公允价值引起的原因,认为财务计量方法不是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不应该被废除和停止,但是在公允价值的应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随着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逐步完善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在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成了众矢之的,本文从公允价值的产生和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起的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较为客观地分析了为什么会出现认为金融危机是公允价值引起的原因,认为财务计量方法不是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不应该被废除和停止,但是在公允价值的应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随着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逐步完善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复杂的经济环境对我国企业会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单一的财务会计计量模式,如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管理需要.2008年经济危机中,广受好评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暴露出了弊端,因此饱受质疑.自此,人们开始探索新的会计计量模式.本文将对双重计量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并以央企为例论述双重计量模式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模式中应用的必要性和方式.  相似文献   

19.
新会计准则下引入公允价值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计量属性中引入了“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会计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经济正在向世界一体化发展,以交易价格为基础的传统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已不再是唯一可靠的信息源。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由于其高度的相关性,未来的会计计量中将显得越来越重要。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的质量标;隹既是对公允价值最合理的定位,也是对会计概念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核心思想,指出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更能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资本保全,并结合我国实际探讨了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