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7,(A0):169-170
目的:了解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期间心理压力状况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对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082012年的实习学生在幼儿园实习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对调查表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5个年级16个班613名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情况调查,其中高职472人占80%,中职141人占20%,男19人占3.1%,女594人占96.9%,农村户籍422人占68.8%,城市户籍191人占31.2%,从调查结果看25.7%的实习学生心理症状存在中度以上问题,在实习过程中存在心理压力和实习期压力,症状以强迫、抑郁为主,其次为偏执、焦虑、人际敏感等方面的问题。结论:实习实训期间学生心理压力和实习期压力,应该通过健康干预、辅导和教育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习,提高学生上岗素质。  相似文献   

2.
了解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及其对问题关注程度的发展变化,有助于帮助学生积极面对实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做好心理调适,对实习保持合理的期待.研究发现,学生对四娄问题的关注并不是从无到有、渐次出现的,而是同时加以关注,且一直保持较高关注度的.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同样的关注程度可能有不同的内涵.这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学生问题关注程度变化的多层次性和复杂性.相对而言,学生对幼儿-教学需要的关注程度最高,说明学生在开始实习时已经具备较强的专业意识.不过,在实习期间,学生持有的专业理念会经历巨大冲击.学生对与同事、领导间的关系和对自我生存与发展、管理-政策等问题的关注则反映了学生既关注“应然”问题又关注“实然”问题,并希望得到专业发展支持和专业地位提升诉求的满足等.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教育实习是幼儿园师资培育过程的重要阶段,是职前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重要环节。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的幼儿园实习适应对准教师的社会化具有决定性影响,同时也奠定其未来的教育生涯基础。本研究通过问卷法对辽宁省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包括实习生的身心适应、工作适应、人际适应、生活适应等内容。调查发现,对实习生身心适应状况关注不够,实习生实习期间的角色定位不清,双导师对实习生的指导质量不高等问题。对此应建立并完善"U-G-K"的实习协同机制,加强对实习过程的有效指导与管理,明确实习生的角色定位与工作职责,通过多种途径以改善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适应。  相似文献   

4.
专业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对三届学生为期3个月的专业实习活动的指导实践,初步掌握了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思想动态规律,其规律可分为“兴奋期”、“波动期”、“平稳期”、“感性期”、“投入期”和“留恋期”等6个时期,针对不同时期的思想变化,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是顺利完成实习的关键.实习期间学生思想动态的分析与引导方法的实践经验,可为今后做好专业实习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临床实习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临床医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教育和管理也变得极其重要.因此,通过对临床医学生的教学实践,文章总结出四个步骤,主要为做好实习点的分配、抓好岗前培训以缩短学生角色转变过程、加强实习组长管理、加强院校联系并做好实时监控,以期为临床医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6.
实习期是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问题高发的阶段.鉴于此,对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期的健康安全现状进行调查,对实习企业在该项工作的现状及合作愿景进行研究,形成科学的调查分析,才能提炼出学校在实习期健康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健康安全教育途径与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崔卓 《华章》2012,(30)
驻外地质实习是我院乃至全国地学类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如何了解、完善和加强学生在驻外地质实习期间思想动态和理论学习,是近几年学院党建思想工作的工作重点之一.本文结合我院地质专业学生本阶段党建工作中存在新问题,从管理方式和方法等方面入手,提出在驻外地质实习期间如何通过实践和理论结合的方式加强党建工作的效果,具有现实指导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既有学生对实习工作认识不足、安全意识淡薄、操作技能欠佳的原因,学校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安全问题负有重要的管理责任,实习单位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三方均应积极采取措施,建立实习生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实习工作是整个职业技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又是对学生培养质量的检验.加强职高生实习期间的常规管理极为重要,需要做大量的疏导、教育工作,以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一、统一思想认识,建立管理网络职高生外出实习前,学校应成立实习领导小组.对实习期间的常规管理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研究,使每个负责实习工作的成员明确常规管理的重要性.实习不单纯是为就业而寻找出路,而是应着眼于提高职高生的整体素质,克服那种“学生出了门,当个巡视员”,“皇帝女儿不愁嫁”放羊式的管理现象.应建立一整套管理网络.从成立实习单位董事会到实习领导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认真落实实习计划、经费、管理及考核,安排好实习指导师傅,安排好班主任、任课老师到点或片上进行联络,制订日程表,定期看望实习学生,及时反馈信息,了解他们实际工作能力,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自始至终形成完整的管理网络.  相似文献   

10.
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然而,随着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学生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现象也日趋严重.本文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权益损害现状入手,分析了造成高职学生实习期间权益损害的原因,阐述了高职学生实习伤害事故的处理措施,并分别从学校、企业、政府、学生的角度,提出了保障高职学生实习期间权益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毕业实习是学生完整学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此时的学生心理尚未成熟,对为什么要实习、实习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学校学习与医院实习会有那些不同了解不十分清晰.在实习前若能在实习的重要性方面、学校学习到医院实习应发生哪些转变、实习期间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让学生充满信心、有准备地去实习,则学生在实习期间遇到问题时能比较顺利地解决,能圆满的完成实习任务.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2+1"教育模式,是我国高职院校目前普遍采用并已运行多年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能较好实现学生技能培训与岗位需要零距离对接,使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但由于实习期间校企各方关系复杂,学生实习范围分散等原因,造成学校对学生管控力度不够、管理不善,使学生的实习效果较差、实习质量参差不齐。本文对"2+1"教育模式中实习阶段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实习期间对学生进行规范管理的方法和途径,对高职院校"2+1"教育模式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怡菲  高红超 《教师》2024,(2):117-119
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出台对幼儿教师、学前教育师范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帮助学前教育师范生尽快适应、胜任幼儿教师的工作,在校学习期间就要重视培养和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实地采访等方式了解当前高职学前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见实习期间的问题和困惑,通过分析原因,提出尝试对标《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调整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学习方式、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实施见习实习指导规划等方法,旨在提升学前教育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阶段心理问题调查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实习期间产生了很多心理问题,如因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引起的心理压力较大,角色转变出现障碍,职业期望值高而被认同度低导致心理落差大等,因此有必要对实习学生实施心理干预。主要措施:做好实习前的心理预防工作,使学生做好心理准备,了解酒店情况,认识实习是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交际技能;做好实习期间的心理纠正工作,如经常看望实习学生,与酒店沟通减少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客观因素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实习时间的延长使得高职学生实习期内思想教育工作显日趋重要.共青团工作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在学生实习阶段的工作情况,创新工作模式,有利于提高实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要做好教育实习工作,必须完善教育实习制度,做好角色转变前的准备,建立适用的教育实习模式,安排顶岗集中实习,采取混合型实习形式,同时加强实习期间的指导工作,保证教育实习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闫芃 《教师》2014,(23):36-36
教育实习是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就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期对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整体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实习能力,使其实现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前教育示范生职业技能的有效教育方式之一。当前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实现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问题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每年都有大批在校学生到企事业等单位实习,这些学生在实习期间因工作受伤或者患疾病的问题常有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地保障,学校和实习单位往往也面临着高额赔偿的风险。为解决这些问题,须对现有的法律规则予以具体化,还应建立健全相关实习制度,以及通过商业保险的强制购买等方式,以此给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相应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当前,学校与学生两者之间己由“主-客”关系转变为主体间性的范式.对于高职学生实习期间人身伤害赔偿问题,不能只由学校承担责任,还要考虑到学生自身,以及实习设施设备提供商、建筑商等的责任.要借鉴西方国家对此的处理经验,但必须适合我国国情.面对高职学生实习期间人身伤害赔偿,要以预防为主、归责为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