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产业代表着一个地方的"软实力",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各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着力点".铜陵江南文化园通过开发与利用徽文化资源、挖掘铜文化、以江南传统特色工艺为支撑将体验生态绿色旅游文化、民俗旅游文化、衍发旅游文化产品有机结合.形成了集徽文化、青铜文化和民俗文化为一体的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产业链,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代表铜陵旅游文化的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2.
铜陵市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是市场经济竞争的一个法宝,甚至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铜陵市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铜陵企业竞争力,建设幸福铜陵的关健因素.文章指出铜陵市企业文化在特色、深度、创新等方面存在不足;提出企业文化建设应与区域文化有机结合,在规范中创新,刚柔相济,融进员工的意识等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3.
铜陵青铜工艺品产业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陵青铜工艺品产业的发展,对提升铜陵城市品牌形象,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发展铜陵创意文化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青铜工艺品的发展必须立足铜文化,一要政府加强指导和扶持,整合现有资源,理顺管理渠道;二要铜工艺品企业加强竞争力,发掘历史价值为铜工艺服务;三要结合地域文化,加大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4.
铜陵教育在均衡教育享誉全国之后,如何取得新突破,获得新进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呢?近日,铜陵市教育局提出了文化立校、特色育人的战略思想。应该说,这一战略思想,是在铜陵市率先于全国实现了均衡教育的基础上,对教育发展的一次全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是铜陵市城市转型的需要.但是,战略短板效应、内涵挖掘不充分、营销力度不足、氛围不浓等因素却制约了铜陵市旅游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必须拓展产业视野、推进产业集聚、做精做优铜文化、深度营销古铜都和丰富旅游客体文化等,打造铜陵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一个地区的区域文化的形成有其独特的政治、经济、地理背景,区域文化对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则有着全面、深刻的影响。铜陵地区有着以铜文化为根本特色的地域文化。它具有悠久性、多元性、独特性、应用性的特质和精致大气、熔旧铸新等精神内涵。充分而合理地利用这些文化特质,可有效地促进铜陵地区的文化产业、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的经济发展,从而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宁波市海洋文化资源丰富,尤以海洋历史文化资源更为突出,这为宁波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采用SWOT分析,提出宁波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应以SO战略和WO战略为主。SO战略强调宁波和舟山的联动以及文化创意产品的对外推广,进一步打造宁波市特色海洋文化品牌;WO战略要求合理保护和开发宁波市海洋文化资源,塑造海洋文化城市形象,并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相似文献   

8.
建构客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客家地区发展经济、带动旅游观光的主要策略。客家文化产业的建构必须将客家传统产业转变成文化产业,配合适当的产业发展策略,加上文化观光形式,才能促进客家地区经济振兴;客家文化产业经济必须加入客家历史与人文资源,结合客家文化图像,呈现更多客家特色,成为具有客家精神的文化产品。建构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商品、文化特色产业以及文化符码旅游意象,是客家地区发展文化观光、招睐人潮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产发〔2014〕28号等相关文件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布局合理、链条完整、效益显著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形成若干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文化产业带,建设一批典型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和示范乡镇,培育一大批充满活力的各类特色文化市场主体,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企业、产品和品牌。特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特色文化产业产值明显增加,吸纳就业能力大幅提高,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提高生活品质、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面作用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0.
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对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皖江城市带的安庆、铜陵、芜湖应以建设黄梅戏文化产业园区、青铜文化产业园区和动漫创意文化产业园区为定位,整合文化资源,实现集群发展,并在文化产业政策保障、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和环境营造等路径上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凤阳作为帝王之乡在农村旅游文化产业、手工艺文化产业、民间演艺文化产业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同时,还存在问题: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地方文化特色没有得到充分凝练;手工艺品文化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链没有形成;凤阳花鼓戏等民间曲艺文化产业缺乏重大项目带动。应通过充分挖掘农村文化的“文化资本”,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产业链,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实施农村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努力探寻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凤阳作为帝王之乡在农村旅游文化产业、手工艺文化产业、民间演艺文化产业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同时,还存在问题: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地方文化特色没有得到充分凝练;手工艺品文化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链没有形成;凤阳花鼓戏等民间曲艺文化产业缺乏重大项目带动。应通过充分挖掘农村文化的"文化资本",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产业链,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实施农村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努力探寻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保定市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具备良好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和基础,目前保定市农村文化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和引导机制不健全,管理水平和文化品位有待提高,农村文化产业对新农村建设的贡献值还不高。为此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大力扶持农村文化产业;科学定位,厘清经营范畴,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实施品牌战略,走农村特色文化发展之路;积极利用高新科技,提高农村文化产品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并非城市的专利,而是与新农村建设关系密切。苏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了大量有利条件,但是也确实存在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培养苏北农村文化产业人才,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挖掘苏北农村文化资源,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苏北农村文化产业管理;从而真正地活化乡村资源,构建农村可持续文化动力,实现农村文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张家口地区文化产业整体水平较低,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有效的价值评价体系。作为文化产业开发链条中重要的内容,饮食习俗文化资源、建筑文化资源、休闲娱乐资源、地方艺术特色产品等民风民俗资源的产业价值与开发研究,有利于张家口的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构建基于文化特色的安徽文化产业发展人均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探求影响安徽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地区文化资源、政府文化投入等都会极大地影响安徽各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安徽三大文化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应从自身的文化资源出发,实施五大战略,即文化特色战略、政府支持的投融资战略、地区合作战略、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战略及科学技术创新战略,促进各地区文化产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延边作为中国朝鲜族聚居之地,有着丰富的朝鲜族民族文化贵源,在延边地区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过程中,应以民族歌舞为龙头,打遣品牌艺术产品,弘扬民族歌舞艺术;挖掘和整合特色文化资源,塑造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全方位展示文化内涵,发展棱心竞争力;在传承传统特色文化精筏的基础上,顺应市场需求不断创新:顺应产业化经营的规律和发展趋势,提高文化产业空间集中度;通过深入挖掘和大力开发朝鲜族文化资源。打造朝鲜族文化品牌,使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变,从而促进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特色乡村是河南省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能够促进河南乡村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融入"一带一路"的优势主要有:文化积淀深厚,影响深远;交通优势突出,地位重要;文化产业基础好,具有竞争优势。融入"一带一路"的障碍主要有:产业集聚程度不高,品牌效应不突出;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创新力不强;缺乏特色文化展示平台;社会中介组织缺乏,服务不到位。未来的发展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政策支持和平台搭建,提升文化产业特色乡村影响力;加快文化旅游合作,多层次推进文化和经贸交流;推动产业集聚融合,促进文化产业特色乡村产业升级;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打造知名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作用,提升产业发展中的行动一致性;强化人才支撑体系建设,为文化产业特色乡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保定坚持走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批传统特色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两大园区”“十大基地”的文化产业新格局,成为保定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非常明显,文化产业总体上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文化产业总量偏小、实力偏弱;对文化资源缺乏深入挖掘,品牌效应尚未形成;文化产业创新力度不足,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偏低;营销手段落后,特别是缺乏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因此积极发展保定文化产业,塑造文化产业品牌,实施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文化产业精品带动战略、文化产业科技化传播战略是提升保定市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地域文化资源和区域文化产业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区域文化产业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池州地域文化资源丰富,构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深度挖掘与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和形成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是实现池州地域文化资源这一"比较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