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尔基曾经指出:“我们的青年是否也可以试一下,热情地用散文来写人们,并以他们的工作自豪,使散文自然而然地变成诗。”(《回忆高尔基》)散文家杨朔曾说:“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海市·小序》)这些精辟的论述,说明散文与诗最为亲近。散文与诗的类似之处表现在很多方面,但高尔基所说的“热情”,亦即作者对生活的热烈的感情,应该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中外优秀作家的创作实践向我们表明,散文与诗同样特别重视创作主体的热烈  相似文献   

2.
回归季节     
这首题为《回归季节》的诗写了春天时“我”回到家乡的愉快心情。首节两次使用“那个季节”,却不点明是春天,而是用“布谷鸟”、“柳树的花絮”等春天特有意象来暗示春天。第二节作者没有直接写自己的快乐,而是借“人们”、“潮水”、“牧童”、“短笛”等意象来表现自己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把握文章主旨,围绕主旨恰当地选择和剪裁材料”是中专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以香港作家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为例,具体分析主旨和材料的关系,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审美感受中明白了“文章的主旨靠材料来表达,文章的材料为主旨服务”的道理。杨朔说过:“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意境优美,想像丰富,情文并茂是时代对散文创作提出的要求。《故乡的榕树》就是一首洋溢着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文字优美的散文诗。表达对有庇护之恩的故乡的深情思念,抒发游子对故乡、对祖国的挚爱之情。为了表达这个主旨,作者在选择材料时可谓匠…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六月     
六月是冰淇淋六月是泡泡糖六月被我们嚼得甜甜的啊,甜甜的六月哟六月的阳光是火辣辣的我们和阳光一起奔跑我们学会了读阳光我们也学会了读雷雨六月摇着小手我们要去远方,去远方啊,甜甜的六月哟是祖国给予我们的这首诗把六月写得甜甜的,也把我们写得好好的,我们爱美,我们爱笑,我们会奔跑,我们会憧憬……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吗?“读”本是动词,一般指阅读,可作者却巧妙地写成“读阳光”、“读雷雨”,使语言更具表现力,更能引发我们的思考。我们的六月@钟代华~~  相似文献   

5.
A.《炉中煤》是郭沫若在日本写的一首“五四”时代很有代表性的爱国抒情诗,这首诗的主题、题材、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都具有强烈的“五四”时代色彩。B.“炉中煤”比喻诗人像熊熊燃烧的炉火一样的爱国赤心,诗的副标题——“眷念祖国的情绪”正是“炉中煤”的喻义所在。C.“年青的女郎”既象征“五四”以后我们  相似文献   

6.
语文六册第5课《瀑布》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写的一首写景抒情诗。这首诗由远而近地描绘了瀑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瀑布,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全诗分三节,描绘了瀑布的“声”、“色”、“形”。第一节写未见瀑布,先闻其声,第二节写山路一转,望见瀑布雪亮的全身,第三节写在瀑布脚下,仰望瀑布神奇多姿的美景。这首诗语言优美,句式多变,层次分明.比喻确切。教学这一课,要着重引导学生读懂全诗,理解比喻句,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全诗。全课教学要以自  相似文献   

7.
卞钟鸣 《学语文》2006,(6):32-33
杨朔说过:“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深刻动人,情文并茂是时代对散文创作提出的要求。香港作家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就是一片洋溢着生活情趣和浓郁乡土气息,文字优美的“抒情诗”。表达对有庇护之恩的故乡的深情思念,抒发游于对故乡.对祖国的挚爱是它的主旨。为了表达这样的主旨.作者在选择材料时可谓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8.
散文要写出诗意。这是许多散文家的共同的创作经验。高尔基说:“我们的青年是否也可以试一下,热情地用散文来写人们,使得散文也自然而然地变成诗”(《回忆高尔基》)。鲁迅把他的《野草》称为“散文诗”,很好地说明了散文与诗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梓嫣 《特区教育》2014,(12):19-19
背景小故事: 本诗的小作者在四年级第一次单元测验时,因为不想写400字的作文,于是“刷刷”地写了首诗并且,回到家中,小诗人直接对妈妈说:“妈妈,这次考试太累了,所以我没写作文,写了首诗。” 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这篇“作文”吧!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诗,作者抓住不同季节的一个突出特色,展开描述,各具情态,春夏秋冬尽在笔底。首先,作者抓住春夏秋冬的特性,用花、雨、月、雪四个特征来表现四季的变化。李后主曾用“春花秋月何时了”来表述自己个中的心情,其中“花”和“月”就是代表了春和秋的特征。本文作者准确地抓住四季特征,再加以描述,很有象征意义。与其说这是一篇散文,不如说是一首意味无穷的诗,诗的韵味很浓,很醇;诗的意境很浓,很深。例如,在“雨聆”一节中作者写道:“夏日午后,侧耳聆听雨与风的酬唱应答,雨与石的温和争辩。雨聆中的山水,讲述茂盛葱茏的故…  相似文献   

11.
杨朔同志的散文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决不是偶然的。读着他的散文,好象身浴东风,口含荔枝,乘竹筏畅游在漓江碧波上,诗意盎然,美味无穷。他说他写散文就是“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茶花赋》既是他散文的代表作,又恰恰能反映出他当诗一样写散文的经验。 你看,文章一开头就说他想构思一幅“祖国面貌”的画,以抒发他极度怀念祖国的诗情。 “祖国的面貌”,要用富有诗意的画能表现好吗?他借画家之口说:“这可是个难题”。为什么“难”呢?难就难在杨朔同志要画的不是祖国一般性的面貌,而是要求画出特色来。要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情感”,要“耐人寻味”而“零山碎水”、  相似文献   

12.
沈丽娜 《江西教育》2006,(12):39-40
设计理念:古诗教学在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和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程式化倾向。课标提倡“以生为本”“以读为本”,把阅读教学活动视为宽松愉悦的“读诗交流会”,提供充裕的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注重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老师、文本、作者、生活等多维度的对话互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教学过程:一、复习激情,穿针引线1.上节课,我们学过了《元日》这首诗,谁来背一背?(生饱含喜庆的语气来背)老师从你的背诵中感受到了喜庆、吉祥与热闹。这也是作者在写这首诗时候的心情。诗,其实就是一种心情。我们可…  相似文献   

13.
大凡优秀散文都贮满诗的意境,意境乃散文的生命。诚如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指出的:“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象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转引李洛元:《笔谈散文》)。杨朔也曾强调:“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海市·小序》),他写散文“常常在追求诗的意境”。由此可见,从散文诗化这一点研究杨朔散文应是成功地获取其审美效应的真谛。  相似文献   

14.
李白《望天门山》一诗,注家多以为是山水景物之作,有人说:“这是一首单纯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是我们诗人满怀深情对祖国河山唱出的赞歌” (张燕瑾《唐诗选析》)。有人说:“此诗描写遥望天门山所见的雄奇景色”,“不仅把山川写得生气勃勃,而且抒发了作者自己雄放杰出的豪情壮志” (浙江师院《初中古代诗文助读》)。黄日强编著的《古文选讲》指出:这首诗“通过赞颂天门山的大好风光,表现了我国江山的雄壮奇姿,反映了作者热爱祖国和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这里点到作者“理想”“愿望”的问题,但究竟是什么理想与愿望,文章未能作出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5.
【总体阅读思考】 1、根据诗作发表的时间,体会其时代意义。 2、仔细体会作者是怎样借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 3、诗歌的感情色彩浓烈,这三首诗各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什么感情?【阅读入门指津】一、了解时代背景,挖掘诗的意境。《诗三首》分别发表在近十年三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充满着对祖国的情与爱。《中华·中华》发表在《诗刊》1989年第10期上。在共和国刚平息了反革命暴乱,取得巩固政权的伟大胜利后,作者经过反复地沉思和对比,站在时代的高度,饱含深情,直抒胸臆向祖国母亲奉献了一颗忠贞儿女的赤子之心,深深地激发了一代青年的爱国热情。《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写于1979年4月。  相似文献   

16.
《快乐的节目》是一首儿童诗,写的是少年儿童欢度“六一”儿童节时的欢乐的心情,表达了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时刻准备着献身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理想。全诗一共四节。第一、二两节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们”欢度节日时的快乐心情。第三节是写祖国培养我们“幸福成长以及我们”的理想。第四节是节日欢乐的场面。全诗以“乐”为红线,心与情之乐,成长之乐,理想之乐,场面之乐,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出了少年儿童欢度节日时的快乐心境和欢乐热闹的情景。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365—427)东晋时代的伟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会存120多首,多写乡居生活,被后誉为“田园诗人”,开启唐代的田园诗派。《归田园居》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作于义熙二年(406),诗人自彭泽归隐后的第二年。这首诗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眼前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归隐后的欣喜舒畅的心情。这首诗首四句至“一去三十年”为第一层,写自己“误落尘网”。次四句至“羁鸟恋旧林”为第二层,写归田  相似文献   

18.
一、聊诗激趣,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微作文课,微作文就是文字较少,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表达准确的作文。以前我们读了很多儿童诗,这节课就让我们做一回小诗人,来学着写一写儿童诗。儿童诗究竟该怎么写呢?咱们先来看一首诗。  相似文献   

19.
第一课“订小五年计划”这首诗,是写少先队员们积极讨论和拟订第二个小五年计划。诗分五节,第一节写队员们热烈地讨论小五年计划,第二节说明订的计划必须是切实可行的,第三、四、五节提出计划的具体内容。教这首诗时,要根据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农业发展纲要的内容,结合当前的中心任务,深入浅出地告诉儿童订小五年计划的意义,教育儿童积极行动起来,为提前和超额完成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而贡献出一份力量。这首诗是以儿童的生活和思想实际为题材的。具有丰富的想象,充沛的感情,和生活的真实感。语言精练,感染力很强,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抓住诗的主要内容,全面地深入地挖掘诗篇的高度思想性,不能忽视教材中的语言因素,如通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吵吵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郭沫若的《炉中煤》一诗以倾吐炽热真挚的眷念祖国的情绪而著称.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年十二月间.作者从五四运动发生前后几年直到写这首诗的时候,一直旅居在日本博多湾上.作为一位敏感的哲人和政治上的革命民主主义者,郭沫若当时强烈地感受到新时代脉搏的跳动,正确地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