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冯茹丽 《小学生》2011,(5):30-30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收。”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放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关于语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里叶老把两个“自能”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和衡量教学成功的标准,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多么重要。通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起来,这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3.
李庆友 《辅导员》2014,(4):60-60
语文自学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项综合能力,是观察、想象、思维、记忆等智力因素与意志、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综合体,也是语文教学中的技能目标。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看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可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力从何而来?不是当“观众”得来的,也不是当“听众”听来的。同任何事件一样,能力是从实践中来的。勤于实践,能力必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探讨的深人,我越来越感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王顺芝 《考试周刊》2010,(32):69-70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自学能力,是学习者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一般不依赖于他人而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独立获得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已充分认识到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由此便展开了一系列的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这是教育从业者经常会提到的一个问题。叶圣陶先生对此有过具体的解释:“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简单地说,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授人以渔”,在我看来,就是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自学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项综合能力,是观察、想象、思维、记忆等智力因素与意志、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综合体,也是语文教学中的技能目标。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看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可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揆情度理,激发自学情感  相似文献   

9.
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将语文教学目标描述为"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这与新课改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相一致。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益于学生健康学习、创新学习,且终身受益。自学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自我监督,准确定位,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教育界一直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人们对自主学习的认识,主要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学生独立学习的形式,以学生为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学生会学,才能更主动地获取知识。把阅读课文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心智,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基本含义是指独立阅读和独立作文的能力,是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倡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教、给讲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呀!"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我认为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就应当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具有对周围事物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主动获取知识,表达自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的初级目标在于使学生“自能阅读,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它的终极目标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语文,不断提高语文能力和精神境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师要变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为培养学生的“发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说:“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教师的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又认为,“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受用。”新暑期的教育形势也要求我们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为此,我在教学中既注重教法的改革,更重视学法的指导,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自己读书、自己写文章。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因此.我们的教学追求应该是学生的“自能”.我们评价学生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也应该是学生“自能”的程度。那么.该如何利用好课堂教学来逐步实现学生的“自能”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叶圣陶先生早就为我们指明: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所以,学生的“自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追求,学生“自能”的程度应该是评价学习成败的关键。那么该如何利用我们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来实现学生的“自能”呢?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读好书”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同时还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学生的阅读大部分是在课外进行的,要想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教学境界,就要鼓励学生自主研读。利用课堂这块语文学习的主阵地,教会学生掌握有效的自主研读的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标也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学生须能看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  相似文献   

18.
着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曾这样说过,“学生需能读书,需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由此看出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作文,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汤正良 《湖南教育》2007,(10):21-22
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是叶圣陶先生描绘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而互联网无疑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自主、自由、合作、互助的平台,可以为中学语文教学开辟一个激发学习兴趣、实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优质场.  相似文献   

20.
对于语文教学。叶老一句“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可以说道出了语文教学的精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最终“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