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认为黑格尔将普遍性区分为以往形而上学的抽象的普遍性和辩证法中的具体的普遍性,提出抽象的普遍性既是黑格尔对传统哲学进行批判的对象,同时也是其自身哲学的出发点,只不过在黑格尔看来这种普遍性是内蕴矛盾的直接的普遍性。对这种直接的普遍性进行批判的历程就是辩证法,而辩证法所最终实现的就是具体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是唯心主义概念辩证法大师,他在客观唯心主义基础上对他以前的形而上学进行了系统的批判,他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体系就是在批判形而上学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了解黑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其辩证法思想、加深理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不无裨益。黑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批判贯穿于其整个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黑格尔辩证法和一般哲学的批判”一章为依据,阐述了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分析和批判改造。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过程中提出的唯物主义对象化理论即实践的观点,为实现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改造奠定了科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由于坚持了这一观点,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在世界,才在批判继承哲学史上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以实践辩证法和自然辩证法为基本内容的唯物辩证法。建立科学实践观,并将科学实践观引入辩证法,是马克思在辩证法上实现伟大变革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理论来源之一,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辩证法对马克思辩证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马克思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中阐述他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批判和改造,即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从而进一步探讨马克思辩证法的创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近代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勾勒,探讨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及一般哲学的批判。马克思的这一批判既能体现其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和超越性,又能反观整个近代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及其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关联性,因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波普尔将赫拉克利特当作历史主义早期理论家之一,他对历史主义的批判即是从赫拉克利特开始。波普尔将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归结为两个主观点"宇宙的变化和隐藏的命运",却不从哲学史发展角度来分析这两个观点,完全曲解了赫拉克利特辩证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后,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进一步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首次正面批判了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同时对过去的政治经济学,特别是蒲鲁东的形而上学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实质是黑格尔概念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中的抽象运用,是一种“庸俗辩证法”。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实现了历史辩证法对蒲鲁东“庸俗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基于此,对《哲学的贫困》中历史辩证法对“庸俗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费尔巴哈哲学作为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中间环节”,他并不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从哲学史考察,费尔巴哈对作为辩证法大师的黑格尔的批判,并未否定黑格尔的辩证法,只是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辨性;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并未否定费尔巴哈的辩证法,只是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事实上,费尔巴哈哲学中包含有相当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承认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因果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观点,矛盾观和否定观等。但费尔巴哈的辩证法并不是科学形态的成熟的辩证法,他的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是基于直观方式的结合,他的辩证法不是“世界观”意义的辩证法,他不了解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在社会历史领域仍然跌入唯心主义的泥淖。这些缺陷决定了费尔巴哈的“唯物”辩证法必然被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所超越。  相似文献   

9.
德拉·沃尔佩把黑格尔的历史唯心主义还原为一种一般唯心主义,认为黑格尔的哲学在本质上只不过是一种否定的神学,其辩证法也只是一种先验的辩证法;而马克思的哲学则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这种批判表现为马克思与黑格尔在方法论上的彻底决裂,进而认为方法论的变革——科学辩证法——才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根本体现。但是德拉·沃尔佩在解释这种方法论变革的时候,并不是立足于马克思文本本身的含义,而是戴上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的眼镜来反观马克思的方法论的,在本质上已经用亚里士多德的无矛盾原理和伽利略的实验方法偷偷地置换掉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的方法论还原为一般唯物主义的实验理性,这是对马克思哲学的极大误读,已经远远地背离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是马克思主义以前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用辩证法的观点来批判诡辩论的哲学家。他把诡辩论看作是一种以荒谬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的思想方式,”即形而上学方法,指出“辩证法切不可与诡辩相混淆,”从而揭露了诡辩论反辩证法的内容和实质。这是黑格尔反对诡辩论的一个重大功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黑格尔对诡辩论的批判,列宁许多著作,特别是《哲学笔记》一书,常常加以摘引,并给予充分肯定和评价。黑格尔批判诡辩论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和深刻的辩证法思想,至今还未失去它的意义,是值得我们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加以批判继承的一项哲学遗产。  相似文献   

11.
"近代"在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指走过中世纪的黑暗之后,十六世纪至黑格尔时期的西方哲学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对辩证法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以客观原则对客观辩证法的研究、以主体原则对主观辩证法的研究和黑格尔对思维与存在统一的辩证法的研究。他们对于辩证法的研究做了深刻的研究和重大的贡献,然而其始终未能突破意识范围而停留在认识原则的层面解决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提出"实践"的概念,才在现实上真正实现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本文通过分析认为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是近代辩证法理论演进的逻辑归宿。  相似文献   

12.
西方哲学有与数学结盟的强大传统,但黑格尔是西方哲学家中的异类,他尖锐地批判数学。文章分三部分。文章首先交代了西方哲学的强大数学传统,这是黑格尔批判数学的背景;其次,深入分析了黑格尔对数学的批判,包括他对数学证明、数学洞见、数学自明性的批判;最后,讨论了黑格尔的量的观点,作者认为这是黑格尔批判数学的哲学根据。  相似文献   

1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黑格尔辩证法与古典经济学的“卡尔式”融合而既克服了古典经济学简单陈述事实之逻辑推演的脆弱性,又克服了黑格尔辩证法抽象谈论事实之人道辩证的抽象性,它通过把劳动原理置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之现代分离结论下而得出劳动人性论与异化劳动论,既实现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经济学化,又实现了古典经济学的辩证法化,还带来了传统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实践的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回答。它关于自由人类秩序的经济哲学探究以对马克思早期关于“外化即异化”自由悖论之“自由人联合体”回答的学理延续和对马克思未来关于历史与人道结合之唯物史观的实践唯物论建构的深远影响而确立起自己在马克思思想史上的不朽地位。  相似文献   

14.
克尔凯郭尔对黑格尔的思想进行了激烈和尖锐的批评和攻击,二者在哲学思路、宗教观和辩证法三个方面体现出根本的差异和对立。然而,克尔凯郭尔的思想又受到黑格尔潜移默化的影响。梳理和探究这种关系,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二者的思想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以唯心辩证法的观点,论述了生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生命的规定是主观性。并提出了“生命就是矛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避免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本体论化、抽象化、实证化,教师应从阐发传统本体论哲学观产生的缘由及内在缺陷,具体论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丰富内涵,将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真正统一起来,划清其与近代知性科学方法和黑格尔概念辩证法的界限等方面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17.
The following comments are intended as a constructive critique of the questions posed by Lima, Osterman and Rezende. The issues raised by the authors advocate for a return in research and teaching to the impetus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t approaches in the originators of the sociocultural school, including Vygotsky. The focus of this response is directed toward the need to historicize dialectics itself, as a tradition, method and approach. The relation between dialectics and materialist critique requires a critical scrutiny that also provides pedagogical spaces and temporalities for an entwining of dialectical practices with dialogic interchange. The intent of the following comments is to engage with the authors in shaping a materialist critique of some of the ways through which the sociocultural school and ‘Vygotskyian inspired practices have been domesticated within the neoliberal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