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小亮 《武当》2010,(5):19-19
陈式太极拳老架有七种套路。即陈式拳一至五路,炮捶一路,长拳一路(长拳一百单八势),共五十七式。二套共二十七式,三套(大四套锤)二十四式,四套红拳(小四套锤)二十三式,五套二十九式。  相似文献   

2.
序说武式太极拳三路小架亦称“李家三路小架”,武式太极一路中捋架于1857年研创,武式太极二路炮捶于1859年研创,武式太极三路小架由永年广府西街武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李亦鱥,于同治壬戌年(1862年)在母舅武禹襄所传拳  相似文献   

3.
孙建国 《武当》2007,(1):4-7
序说 武式太极拳三路小架亦称“李家三路小架”,武式太极一路中捋架于1857年研创,武式太极二路炮捶于1859年研创,武式太极三路小架由永年广府西街武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李亦畲,于同治壬戌年(1862年)在母舅武禹襄所传拳架基础上,多年苦练研创的第三套高层次功夫架。一路中捋架和二路炮捶,已在《武当》杂志1998年1期至10期系列刊登,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而三路小架一直在恩师所著《秘谱》中保存,多年来从未披露于世,更少传于外姓人,直到我的恩师武式太极拳第四代嫡系传人李锦藩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才传于永年个别人室弟子。为继承和发扬先辈传统武式太极拳系列完整套路,使恩师所传系列套路真谛免于失传,本人首破家传门规,特将三路小架披露于此,望太极同仁参阅,共研揣摩其奥妙真谛。并对本门传人朱瑶盛、柴剑鸿、金爱平三同志的大力协助整理表示谢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传统武术各流派,其核心部分都有一些基本训练套路,譬如查拳的十路弹腿、八卦掌的老八掌、形意拳的五行拳、陈氏太极拳的一路大架等。就是这些基本训练方式,形成了该武术流派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陈氏太极拳六大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外似处女,内似金刚中华武术,门派繁多,仅拳术就有几百种,各门派都有其独到之处,归纳起来,不外乎是内外两家。外家拳多以拳打脚踢为主,窜蹦跳跃,腾挪闪战,攻防含意较为明显,让人一看便知是武术。陈氏太极拳则别具特色: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气不动,外形寂然不动,内气一动,外形随气而动;以内气催动外形,上下相随,连绵不断,以腰为轴,节节贯串,不丢不顶,圆转自如,轻轻运转,默默停止。其攻防含意大都隐于内而不显于外,往往使人误认为此拳像摸鱼一样,不是武术。特别是老架一路,以柔为主,要求周身放松,不用僵力,…  相似文献   

6.
《中华武术》2005,(10):4-4
8月22日上午,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向焦作市捐赠了他花费15年心血编撰的太极拳资料。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筱麟、焦作市政协主席赵功佩、河南省体育局副局长王鹏应邀出席捐赠仪式。陈正雷向焦作图书馆捐赠的资料分光盘和书籍两部分,其中光盘系列包括《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陈氏太极拳养生功》《陈氏太极拳单剑》等共15种28盘,  相似文献   

7.
孙建国 《武当》2010,(8):18-18
武式李传太极拳有三种徒手拳架套路,即一路中捋架,二路炮捶,三路小架,分别始创于1857年、1859年和1862年。皆为永年武禹襄与其二甥李亦畲、李启轩共同研创,桩功更源于之前,之后便义有刀枪剑杆及推手等十多种套路传承至今,各有其功能所应用。现将武式太极拳第四代嫡系传人李锦藩恩师所传三种徒手套路功法与桩功的关系解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孙建国 《武当》2014,(3):44-47
武式家传太极拳有三种套路,分别为一路中捋架、二路炮捶、三路小架。由永年广府武禹襄与其二甥李亦畲、李启轩共同研创于1857年、1859年和1862年,现将套路中部分动作招式应用展示给大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武宣 《武当》2012,(4):10
《武氏太极拳全典》由永年广府武氏太极拳第五代直系传人孙建国先生潜心编著十年而成,即将由深圳灵智伟业出版。我国著名武术家吴彬先生为本书题名,陈杨武吴孙等各派太极名家皆为本书题词祝贺。新书内容分上下两卷,收录有前辈《拳谱》《拳论》的套路分一路中捋架、二路炮捶、三路小架、单双推手、发功、拆招应用、精简24式和  相似文献   

10.
孙建国 《武当》2013,(8):22-22
武李家传太极拳徒手套路有三套,而现在世面上流传的只有一套,内涵也大不相同。三套内容皆由武禹襄祖师(广府东街)与(广府西街)二甥李亦畲、李启轩共同研创。分别定型于1857年一路中捋架、1859年二路炮捶、1862年三路小架。打手习练有三种,分别为定步推手、活步三步半推手与散手。秘传功法有三层,分别为"拥、撞、飘"。三套拳架、三种打手、三层功法,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和功夫逐步递增的层次。其套路和功法就好似学生上学一样,先上小学,次上初中,再上高中三大阶段。初级阶段先习练基础内桩功和一路中捋架套路,就相当于上小学打基础。主要目的是为了习练内外三  相似文献   

11.
三皇炮捶拳属于内家拳,传入北京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这门拳术是技击与气功相结合的拳术,强调“以气为主,以理当先;上步有情理,脚下有圈劲”。沉稳刚劲,内力充实;快猛巧捷,飘忽轻灵。发力气劲合一,刚柔相济,气势勇猛。归纳起来有四大风格特点: 一、简练朴实。大道至简至易,合于阴阳天地之道。简练朴实,舒展大方更显其高雅。外表虽是粗拳笨腿,内情却精微异特,朴实无华,刚柔相济,阴阳变化之妙,非师授加实践揣摸不可得。 二、沉稳刚劲。要求桩功实,两腿稳健有劲,机体松静自然。提携天地,天人合一,沉稳放松,有利于天地…  相似文献   

12.
炮捶亦称“三皇炮捶”。其运动特点表现为一蓄一发,劲力充实;以力当先,重刚轻柔。基本功以马步桩为主,基本拳法有:开门炮、劈山炮、连环抱、转角炮、十字炮、脑后炮等“十二炮法”。现主要流传于北京、河北、山西、山东、辽宁、河南、吉林等地有传习。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述陈式太极拳老架的内容及其技术特点,从运动生物化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了解传统陈氏太极拳老架的供能方式。分析结果表明: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供能方式主要为糖有氧代谢;陈太极拳老架二路的供能方式为糖有氧代谢、磷酸肌酸、糖酵解混合供能。  相似文献   

14.
词曰:世人都晓尊三是尽向鼻祖问端详。谁识文武同一理,内修外练两平常。细思量,莫彷徨;上药三品存神王。练操有形俗能受,修求无迹论短长。(《鹧鸽天》) 三皇炮捶拳拳名的含义:炮者足也,捶者手也,以修炼人之三宝精、气、神合而为一,所显现的拳脚功夫,三皇之名所由起也。伏羲(天皇)主神、神农(地皇)主气、黄帝(人皇)主精。创始人以古圣先贤之名依附于拳名之上,暗藏玄机于不露。以人修炼三宝附诸古仙道,实为神仙学,是修道、修人的大功夫。故而有“神拳”之美誉。 一、“三皇门”既有拳谱,又有功法“三皇炮捶拳”手抄本拳…  相似文献   

15.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6~12式)□文/陈正雷〔接上期〕第六式金刚捣碓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向左转,重心左移;右手变掌顺缠走下弧与左手相合,目视左前方(图30)。要求:右手与左手相合时,随身体转动,协调一致,此动先吸气后呼气。内劲:劲由丹田至腰脊缠至两臂,...  相似文献   

16.
孙建国 《武当》2009,(8):15-16
武式太极拳属太极拳系中的中小架式,又称中捋架。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拳架小巧紧凑 武式太极拳的创始人出自于书香门第,清朝时期达官贵人身穿长袍大褂,不迈大步,不下大势,特别注重内在修养,所以在练功时架子较高,拳式小巧紧凑舒缓。但武禹襄祖师早年随其父武烈习练长拳、洪拳,已有深厚的功底。而到赵堡后得有《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拳概要图》等,归里后与二甥李亦畲、李启轩研创多年,于1859年另创有二路太极炮捶和三路太极小架。此拳法对敌应用,发力快如闪电,用劲动如雷霆,步伐变化多端,身法有刚有柔,  相似文献   

17.
三皇炮捶拳门的大枪名为子龙大枪。又叫丈八枪或涨把枪。然而,不管其枪日何名,由于其度度可观,份量较重,劲力独特,故在武林中独树一帜,众口称奇。大枪,总长为一丈二寸至一丈八寸左右,重量在五至八斤左右。枪头为一尺二寸至一尺三寸,重量在一斤半至二斤之间。根据所得白腊杆粗细而定枪头重量和枪库大小。大枪的历史,据拳谱记载及调查证明,应与炮捶拳齐名。其用手、身法、步法、劲力皆与拳合,处处与拳理相通。故炮捶拳门老一辈常说:“练拳而不练大枪只会了一半,不谓兼全”。三皇炮捶第四代传人宋彦超字迈伦,在得此拳法  相似文献   

18.
张凯 《精武》2006,(1):24-25
炮捶又名三皇炮捶。“炮捶”二字是形容其拳威力如炮,故名。炮捶发力发声,以气催力,用力刚猛,击法上挨轻躲重,有含、收、蓄、滚、挑、按等法。三皇炮捶套路短,架式小,动作刚健有力、沉稳,技击性较强。器械有大枪、剑、刀、棍、护手钩、梅花铲、凤翅镗、金钢圈、牛心拐等。下面,笔者介绍三皇炮捶的刀对枪实战技法,供习者参考。第一节 1.刺头拦截:甲右乙左。甲方两手握枪,左脚向前上半步虚点于右脚前,成为左虚步,同时两手持枪直刺乙方头部,力点在枪尖。甲方左手在前,右手在后,目视刺头枪。乙方右手持刀自下向上、由里向外拦截甲方刺头枪,力点在刀头,同时右腿屈膝提起,目视拦截刀,左掌  相似文献   

19.
赵宏杰  王金庄 《武当》2014,(9):33-33
八极拳修炼的明劲、暗劲和化劲,是八极拳的三层境界,也是修炼的三个阶段。 一、明劲八极拳明劲的修炼,是八极拳的初级阶段。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学习过程,首先要掌握好掌法(立掌、切掌、劈掌、推掌、按掌、甩掌、撩掌),拳型(仰拳、平拳、栽拳、立拳、螺旋拳),步法(马步、弓步、虚步、趟步、闯步、震步、碾步、搓步),桩法(站桩、搂桩、靠桩),在此基础上开始学习八极拳(大架)、八极小架、六大开(顶、抱、掸、提、胯、缠)、金刚八式(撑捶、撑掌、  相似文献   

20.
三皇炮捶拳     
传统拳种的三皇炮捶,属短打类拳之一。其历史悠久,据古谱记载祖师为人皇氏轩辕黄帝(生于公元前2697年)。故又称“人宗门”、“人祖门”、“三皇门”。史书记载:“三皇者,天皇伏羲,地皇神农,人皇黄帝是也。早在战 尤于涿鹿时已形成三皇炮捶之雏形,因其出手如捶,发劲似炮,而得名。《少林七十二艺·点穴术》记载:“今之言技击者,厥惟两派四门。两派者何?少林、武当是也。四门者何?三皇、形意、八卦、言门是也。考两派四门之历史,则三皇门为最悠久。少林派祖师为初祖达摩禅师……。武当派祖师张三丰。三皇门(今世称人祖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