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招生在全国各省市之间分配名额很不平衡,呈现出向“地方化”倾斜的特点。“地方化”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剧教育不公平。要解决高校招生“地方化”的问题,中央政府要结合重点院校,制定出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计划编制比例,逐步调整高校招生名额分配:教育资源不足的省市应自主创新,扩大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重点高校也应担当起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楷模和表率,以公平公正作为名额分配的首要原则。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之友》2006,(4):60-60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认为“统一高考,统一分数线”不可能做到。要统一高考,就要统一改卷,各个省自己改,人为因素很多。但要把试卷运到北京,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改卷时间会很长。另外,如果全国统一分数线,那西藏、新疆等地的考生怎样上大学?现在采取给高校、给各个省分配名额的办法,实质上已经实现了教育的区域公平。一个省名额定了后,高分考生上好学校,分数少的就上差一点的学校。  相似文献   

3.
胡艺 《生活教育》2009,(4):25-25
高考的户籍制度该不该取消?这在全国“两会”上成为热门话题。很多教育界全国人大代表认为,高考户籍限制放开后。将出现大量“高考移民”.这将造成更大的不公平。广东省台盟副主任孔令人代表认为,非户籍考生可以在外地参加高考,需要从国家层面改革高招制度,至少应该对各省招生名额进行适当调整。(3月4日《羊城晚报》)  相似文献   

4.
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六大这15年期闻,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原则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十三大是“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十四大是“兼顾效率与公平”;十五大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则进一步发展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前几次代表大会较侧重于效率问题,十六大则开始侧重于公平问题。针对十六大报告中这一个人收入分配的新原则,本文重点分析了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这两个分配层次是如何实现收入公平的。注重效率的初次分配有助于社会财富的增长,为收入公平的实现打下物质基础;注重公平的再分配有助于收入差距的缩小,为收入公平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重点与均衡:两岸三地大学发展策略的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对高等教育公平性的质疑直指大学重点发展政策,有效协调“择优重点”和“均衡分配”之间的矛盾是两岸三地大学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在整体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该注重效率和效益。重点发展政策中的资源分配不能仅用“社会公平”的概念来衡量,但应当进一步厘清其资源分配思路。  相似文献   

6.
《教育情报参考》2005,(8):18-18
高招四个“决不允许” 日前,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林蕙青说,教育部提出了四个“决不允许”,用四道高压线维护高招公平公正,请考生和家长不要听信谣言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7.
本课内容是高一政治必修《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共分两目.第一目“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主要介绍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第二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介绍效率的含义和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下面我以“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两个重点内容为核心展开教学过程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平,是一种平等的社会关系,实现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文明的、理想的社会状态。中国古代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等公平思想,西方发达国家也有很多关于公平的思想;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公平”,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更是频繁提及“公平”。坚实的思想基础、党和政府强有力的作为,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可能性与现实性。  相似文献   

9.
要历史、全面地看待公平与效率的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以下用□):几年前,学术界就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提出质疑,认为它忽视了社会公平,损害了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您怎么看?  相似文献   

10.
一、“重点学校”何以成为问题 其一,重点学校建设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使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差距日益拉大。在建设重点学校的过程中,各地政府为了落实这个政策和显示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不惜余力地把有效的财力用于重点学校基础条件建设,高水平的教学楼、体育馆等校园建设攀比而上,导致不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和教学条件悬殊加剧,普通学校和民众不公平感加深。在当今追求教育公平的社会,“重点学校制度”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公平抱怨。  相似文献   

11.
《招生考试通讯》2006,(9):20-25
策划动机 作为关系到考生切身利益的“大海选”,高考的公正性逐渐成为考验整个社会公平的重要评判标准。高考的实施与运作。更多地反映出整个社会对“公正、公平、公开”这一高招工作基本原则的理解与操作。在坚守高考“公正”的底线的过程中,如何维护高考的公正与公平,每一位考生及家长都有权利和义务作出自己的诠释与践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在家教育     
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而教育公平则是促进社会公平的“最伟大工具”。因为一个社会不可能做到财富的绝对公平,所以要尽力做到机会的公平。教育公平则是机会公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时代,如何看待大众型大学的教育公平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也许有助于深化对大众型大学的教育公平使命的认识:第一,着眼于高等教育内部,认为大众型大学能加强高等教育的机会补偿功能,促进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同时,大众型大学还能改善高等教育的过程公平状态。第二,着眼于社会,认为大众型大学在促进完善社会分层、协调“优秀”与“平等”价值取向等多方面肩负着艰巨的公平使命。  相似文献   

14.
策划动机作为关系到考生切身利益的“大海选”,高考的公正性逐渐成为考验整个社会公平的重要评判标准。高考的实施与运作,更多地反映出整个社会对“公正、公平、公开”这一高招工作基本原则的理解与操作。在坚守高考“公正”的底线的过程中,如何维护高考的公正与公平,每一位考生及家长都有权利和义务作出自己的诠释与践行。为此,本刊选取2006年高考中四个最引人关注的样本——暗流涌动的“高考移民大军”,捅破高招名额“窗户纸”的中国政法大学,无助呐喊的“裸考”者们,以及神出鬼没的“招生托儿”,对它们进行一番深度解读与剖析,以期最大限度地勾勒出高考“公正性”的鲜明轮廓。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考察了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分配仍然向国家干部、企业经理等优势社会阶层的子女倾斜,社会分层扩大了高等教育的起点不公平;优势社会阶层子女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处于有利地位,社会分层扩大了高等教育过程不公平,在重点本科院校中,过程不公平程度较大,而在一般本科和专科院校中,过程不公平程度较小;优势社会阶层子女更容易获得就业机会,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的结果公平有着不利影响,在重点本科院校中,这种影响较小,而在一般本科和专科院校中,这种影响较大.文章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多纬视角下的公平与效率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相对应,同时考虑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公平”主要是指“经济公平”和“社会伦理公平”。“经济公平”与效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社会伦理公平”则与效率既相冲突、又相统一。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时,应该坚持“经济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和“效率优先,兼顾社会伦理公平”。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质是指后。在追求公平与效率两大目标过程中,应该坚持“政府抓公平,企业抓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以物权分析为切入口.可确认物权效率与物权公平的静态统一向动态冲突发展,依靠物权社会化的限制,使冲突转化为效率和公平的高层统一。物权制度的两个统一能够代表初次分配中的对立统一。初次分配中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的高层面统一.是市场失灵时政府干预的结果.政府限制权利滥用使权利社会化而导致收入分配均衡。效率优先论是“权利本位”的价值理念.关键在于追求什么目标的效率.以牺牲资源环境、他人公平为代价的净货币收入的效率优先不可取;占有规律决定了私人高效率不可能分给穷人“蛋糕”。准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两个统一可明晰政府与市场分工。维护社会公平是政府的“良心”。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高考地区不公现象,提出了兼顾效率与公平的高校招生名额分配模型,即以各地区考生占全国比例为基础,用"基础教育水平系数"政策扶持系数"和"地方倾斜系数"进行微调来测算国办高校在不同地区的招生名额.根据不同级别的高校,提出了三种典型的名额测算办法,即绝对公平原则下的名额配置模型、效率优先原则下的名额配置模型和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下的名额配置模型.国地合办高校可依据其办学经费来源将其名额资源分为两部分:全国公共资源部分和地区公共资源部分,其中全国公共资源部分可直接借用上述模型,地区公共资源部分可由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协商确定其在不同地区的招生计划.既体现了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也可为不同类别、不同级别院校招生名额分配提供具体参考.  相似文献   

19.
效率和公平作为人类社会不懈追求的两大目标,二者本应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却很紧张。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具备了实现效率和公平辩证统一的优势,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现实中到底该如何处理二者关系,还是一个难题。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们一直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目前我国社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公平问题,这要求我们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效率和公平并重”。对当前而言,维护社会公平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十六大后,和谐社会观念深入人心,其中收入分配领域的“不公平”备受关注。作为中学政治教学首先要把握对“公平”的正确理解,才能认清哪些属于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