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由于政治环境宽松.中国新时期文学大量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及其思潮理论的影响,作家们开始注重文学的主体性特征,本文主要考察西方文学意义上的意识流小说作为进入中国的第一股现代主义潮流如何被引入中国、如何被中国当代作家吸收借鉴,在对它的运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归化和嬗变及这种变化对中国当代文学融人世界文学潮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由于政治环境宽松,中国新时期文学大量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及其思潮理论的影响,作家们开始注重文学的主体性特征,本文主要考察西方文学意义上的意识流小说作为进入中国的第一股现代主义潮流如何被引入中国、如何被中国当代作家吸收借鉴,在对它的运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归化和嬗变及这种变化对中国当代文学融人世界文学潮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方国家刊登中国当代小说及其评论的重量级文学期刊是推动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重要媒介。美国的《今日世界文学》被称为编辑得最好、信息量最大的文学期刊之一,自创刊后就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文学,不断推出当代文学研究专刊、专辑、专栏,发表了大量中国当代小说及研究著作的书评,并创立《今日世界文学》中国版《今日中国文学》,成为国外传播中国当代小说的意见领袖。它以专业的权威性,引导着英语世界里中国文学接受者的文学阅读和文学趣味,推动着西方人对中国当代小说的接受。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世界文学史写作与世界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学者从1927年撰述世界文学通史类著作至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展现了深具特色的世界文学观:有"排中"的世界文学史,也有中国文学包含其中的世界文学史,后者更有利于呈现世界文学的整体面貌;在后一类世界文学史著述中,"中国文学"的位置有多种体现方式。中国的世界文学史类著述强调东西方文学的二元对立,以及东方文学对世界文学的贡献;在世界文学史动力理论的探讨上,中国学者提供了阶级论、人性论、世界主义三种有价值的模式;中国学者撰述的世界文学通史,其构成因素基本上只取那些在国别文学中"享有世界声誉的优秀作品",而国际间对此却有更丰富、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文学史上,莎士比亚被公认是西方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莎士比亚几百年来一直受到许多国家读者的喜爱,他的作品早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无价珍宝。为什么莎翁在世界文学史上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他的作品为什么具有如此惊人的艺术魅力,如此深入人心?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发展的,文学观念自然也是发展的。从世界范围看(尤其是西方),自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现代文艺思潮,大大冲击了传统的文学及文学观念,令世人耳目一新。就我国的情况看,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终于跳出原有的文学藩篱,解除了思想上、艺术上的禁锢,而迅速发展起来,冲向并汇入世界文学大潮,显示出开放性、多元性的特点。小说写的不像“小说”了,诗歌失去了过去的悠扬、明朗,戏剧舞台也开始发生了“倾斜”……就发展眼光看,这当然是好事。它显示了中国文学的新生与活力。可是,在我国现行的课本里,…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学的外译问题。本文首先探讨了建国后几十年中国文学的外译本在西方遭受冷遇的原因,认为这主要不能归因于我们的官方赞助人、意识形态和翻译策略,而是因为当时译入语文化尚无对了解中国文化和文学的迫切需要。笔者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西文化交流日益深入,西方社会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愿望也日益强烈。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学作品正在被译成外语,西方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也开始趋向异化,这正是因应了西方读者对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和文学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期待。笔者认为,中国文学要真正走出去,也应该着眼于如何满足这种需求和期待。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文学的大师们都有意或无意地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在西方发达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产生的,当它进入精神与物质滞后于世界的中国时,它受到了有力的拒斥和挤压,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必然。但中国要发展,中国文学要走向世界,世界文学也一定会走进中国。今天,随着中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现代化,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回顾新文学的大师们一方面借鉴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与世界文学接轨,另一方面又继承优良传统,扎根于民族的大地沃土,走一条中西融合的道路,以此成就了中国现代文学辉煌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论把文学看作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审美显现,西方更倾向于认为文学是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反映。由此也形成了中西方在理解艺术真实问题上的传统差异:中国侧重作品思想内容与人的思想感情的一致,西方强调作品内容与现实生活的一致。虽然中西方艺术真实论内容着重点不同,但是二者都认为文学应真实反映自己的描写对象。本文正是在认识文学本质观的基础上对中西艺术真实论进行大致比较,并简单阐释艺术真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单元导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选编了几篇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促进了文学中对异域环境和人的想象,喜欢抒写爱情的西方文学,自文艺复兴以来,在中西文明交流的背景下,便开始热衷于描写异国恋情。随着中西文学交流日渐频繁,到20世纪,这类小说层出不穷,但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爱情模式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是被西方话语想象出来的,中国其实是西方人不断构建超越自我、肯定自我的一个文化他者。对此现象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反思自我文化,重塑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2.
对照中西宗教发展史,人们不难发现一个差异,那就是:西方从多神教转变到一神教,中国则从多神教演进到更多的多神教。这一中西宗教发展上的差异,在中西文学发展史上也留下不同的特色。在西方的古希腊、罗马奴隶制时代,多神教神话文学特别发达;反之,在中国,直到封建社会后期,即元、明、清时代多神教神话文学才达到繁荣的顶峰。这种多神教神话文学在中国史学上的首尾照应,形成世界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观。  相似文献   

13.
臧琪 《海外英语》2013,(2X):211-212
艾米莉和李清照分别是西方和中国文学史上突出的女诗人。艾米莉的代表作I’m Nobody运用了西方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分析法,使之成为西方女性文学的代表作。而李清照的《声声慢》是典型的闺怨诗,被中国女性文学视为集大成之作。该文旨在通过对艾米莉与李清照的代表作进行比较,进而简单分析中西女性文学的异同,加深人们对女性文学的认识,提高人们对女性文学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西方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最有影响的派别之一,它的产生基于对人的心灵世界的挖掘,承载着对人的本真思想的探讨、对意识深层的揭示以及对个体生命的理解和感知。它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实践着文学是人学的命题。中国新时期作家对意识流小说的接受同样基于对人的认识、对特定时期人的观念不断提升的前提。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相对西方意识流文学而言是一种时空上的错位与审美观念上的应合。自此,当代文学的叙事艺术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核心是从对外部事物的描写转向内部世界的探讨;当代文学的创作视点也从此真正走进“人”这一文学创作主体。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的湘西文学为中国现代文学建立了一个独特的文学体系,他摆脱了20世纪"五四"文学以西方文学为参照的惯例。同时也避免了乡土文学的感伤与忧郁的文风,用自己熟悉的湘西世界,融合西方文化、现代文化、中国民族文学,用浪漫主义手法表达自己对现代都市文明病的忧郁。  相似文献   

16.
世界文学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基础上发展到近代,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一方面,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继续发展,仍对文坛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出现了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文学,形成一股新的充满生命力的文学潮流。与此同时,在欧美文坛上,沿着19世纪象征主义文学这条线索,相继出现了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荒诞派、新小说派等文学流派,汇成一股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现代主义文学在它产生不久,即对我国有过影响。“五四”以来,它们中的一些流派陆续被介绍到中国,由于中国的社会条件和西方不同,中国正在进行挽救民族危亡…  相似文献   

17.
文学理论共同体普遍认可的文学活动模式构成文学活动范式。文学活动理论的演进史不过是文学活动范式不断革命的历史。在西方和中国当代文论史上,发生了从“世界-作家-作品”范式到“作家-作品-读者”范式再到“世界-作家-作品-读者”范式两次文学活动范式的重要革命。文学传媒要素在文学活动中的本体地位的显聊.,为文学活动范式第三次革命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初,具有现代学术意义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相伴而生。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体系是随着中国文学史学科体系的定型而确立的,它们的基础都来自于传统文学观念的现代转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不仅接受了西方现代文学观念,采纳了西方价值标准和研究方法,而且使用了一整套西方权力话语,形成了不同于传统学术研究的新格局。其积极意义是促成了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使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现代学术接轨。其消极影响是抹煞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事实上存在的差异,忽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现象的研究,把中国古代文学作为印证西方文学思想的材料,丧失了与西方文学平等对话的权力。2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将摆脱一切向西方看齐的民族自卑心理,以我为本,转换观念,重新确立中国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象征主义文学,是现代派文学中产生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当代英国大诗人托麦斯·艾略特(1888—1965)是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长诗《荒原》,是西方文学史上被称为欧美“现代诗歌里程碑”的一篇长诗。从思想内容看,它展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世界广阔的社会生活,包括政治、经济、军事、  相似文献   

20.
从"文革"结束到新世纪以来的今天,中国文学走过了近三十年挑战与应战交互作用的壮阔历程.近三十年来,中国文学贯穿性的思想灵魂的主线索是寻找人,发现人,肯定人,即对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这一时期,中国文学的艺术探索精神的变化则可以概括为:启蒙、先锋、世俗化、日常化;与此同时,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联日益密切,经历了从最初的向西方学习到中国自身的文化苏醒再到民族文化和异质的西方文化对话、重组,并逐步与世界文学交流、交融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