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声》一文中的第四、五自然段写了青蛙妈妈投石击水,激起水波,以水波比声波,给小青蛙讲清了回声产生的道理。这部分内容是教材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学生既能明白产生回声的道理,又能受到语言文字方面的有效训练?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如下的办法: 一、划句标词,读文想景。学生先自读第四自然段,划出表示河水变化的  相似文献   

2.
我是这样设计《回声》第二课时的□大连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张岩《回声》这篇科学童话共教学三课时,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的四到六自然段和三个生字,重点是理解第五自然段中青蛙妈妈对小青蛙说的话。为了解决这个重点,我重视了直观手段的合理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相似文献   

3.
《回声》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讲的是小青蛙在石桥洞里听到自己的声音,它奇怪地问妈妈.妈妈的解答使它明白那声音是回声.课文用童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解释了回声这一自然现象。教学难点是理解第五自然段中青蛙妈妈对小青蛙说的话.  相似文献   

4.
《回声》一文讲的是,小青蛙在石桥洞里听到了自己的声音,它奇怪地问妈妈,妈妈的解答使它明白了那声音是回声。细读课本,认真分析琢磨,文章的第4、5节是全文的重点,也是全文的难点所在。第4节讲的是青蛙妈妈投石击水给小青蛙讲水波的运动过程,第5节是讲青蛙妈妈用水波来类比声波,给小青蛙讲回声的道理。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是水波扩散和荡回的运动以及回声的形成过程,重点要理  相似文献   

5.
"通感"是文学作品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在低年级音乐课中借用"通感"手法,同样也收到了好的效果。教学实例:在学习《小青蛙找家》一歌时,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所设定的教学重点是:1、将歌曲独自"跳跳"唱得短促而有弹性,同时速度也不可以加快。2、随着音乐轻快地模仿青蛙蹦跳的动作。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找到这一感觉,我拿出了一个学生经常玩的蹦蹦球,学生们立刻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那么,如何把握好写字这个重点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写字形成浓厚的兴趣、端正的态度、正确的方法、良好的习惯,最终提高写字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一、利用多种途径,激发写字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冯渝玲 《广西教育》2008,(16):35-36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31课《回声》是一篇科学童话。文中借小青蛙遇到的趣事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种自然现象—回声。教学时应从文章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在每天的课堂上至少安排10分钟的写字练习"。优化写字教学,奠定学生扎实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大有益处。信息技术是优化小学写字教学的一缕阳光,是一把打开写字教学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9.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低年级应以"多认少写"为原则,在课堂上夯实基础,在课堂外加强训练。文章以《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为例,对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有文路,但文路并不等同于教路。一节课的教学思路是教者细读文本、了解学生学习起点后对课堂的整体把握,也是教者教学目标、教学理念的综合体现。教师通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三次不同的教学设计,从以文章原有的脉络为顺序推进教学,到以习得方法为主要目标设计教学步骤,直至紧扣学生的阅读体验展开课堂对话,真实地再现了教学设计从以"文"为本到以"生"为本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回声》讲的是一只小青蛙在石桥洞里听到了自己的声音,它奇怪地问妈妈,青蛙妈妈以石击水,以水波作比,使它明白了那声音就是回声。课文用童话的形式,生动地解释了回声这一自然现象。在教学中,我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借助电教手段直观形象的优势,帮助学生理解回声这一熟悉而难懂的现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投放幻灯片,让学生感知回声产生的环境。课文的一至三自然段,讲的是小青蛙在石桥洞里听到了奇怪的声音。这部分是课文的一个侧重点,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十八课《回声》一课,是一篇科学童话。讲的是小青蛙在桥洞里听到了自己的声音,它奇怪地问妈妈。妈妈的解答使它明白那声音是“回声”。课文用童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解释了“回声”这一自然现象。我在授课时,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以无意注意为主,喜欢直观、生动的感知材料这一特点,巧用电教媒体,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一、运用录音媒体激发兴趣,整体感知上课伊始,几十人的课堂难以马上安静,特…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教学立足学生语文关键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着重培养的学科关键能力。小学低段阅读关键能力包括:识字写字能力、词句理解能力、正确表达能力等。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一篇新课文《我叫黑脸琵鹭》第一课时教学实践,谈一谈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关键能力。一、识字教学——多一点"趣"识字、写字能力是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更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  相似文献   

14.
教学《他得的红圈圈最多》一文,联系上学期上过的《怀索写字》一课,不由对写字中的批阅、写字与做人等产生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写字教学明确规定:"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这充分确立了写字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可我们许多一线教师就连每堂课都坚持写10分钟以及写什么内容都颇感困惑。笔者在平日的讲课中重,点从如下几方面来进行写字教学。一、要保证时间,切实转化教师的观念在课堂中现在随着年级的升高,写字时间似乎越来越少了。我认为,中、高年级要落实每节课10分钟的功夫来  相似文献   

16.
目前,第一学段写字课堂中存在"苦行僧修行"式、"依葫芦画瓢"式和"一锅煮粗暴"式等不符合学情特点的教学,这导致学生写字情绪低落、学习效率低下。在教学实践中,要改变这种现象,可采取以俗解雅、由表及里、因"迹"施教等策略,构建高效的写字课堂,让学生爱上写字。  相似文献   

17.
"导学单"是当下"学导课堂"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媒介,它是由教师依据本次教学活动的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的特点设计的一种学习单,学生可以借助导学单自主地、有目的地完成学习任务。智慧、灵动地使用"导学单"成为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关键。课堂是为学生而设的,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正是基于对课堂教学的这种原点思考,周一贯先生在《语文教学通讯》2012年第3期发表了《重构语文"学导课堂"应然性和可然性》一文,该文提出了重构"学导课堂"的理念,为一线教师探索和实践"学导课堂"指明了方向。"学  相似文献   

18.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将汉字教育单列为一个教学领域,并且把常用术语"识字教学"改为"识字与写字教学"。识字与写字教学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五大板块之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小学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由此可见,识字写字  相似文献   

19.
对于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而言,我们要在课堂中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把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第一学段识字写字的第一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笔者觉得,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故事、动画,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一、利用多媒体导入生字,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当前小学写字教学已经被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我们采取了如下策略进行写字评价:一、丰富评价内容1.根据目标,评价技能。所谓目标,就是教师对每节写字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将汉字归类,确立写字目标,这也是评价的要点。例如,教学苏教版二上《小鹰学飞》一文的写字时,教师将本课中上下结构的字整理归类,设计出《写好上下结构的字》的专题写字课,而"上下紧凑,中心对正"就是这一课的要点。那么,写字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