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 《长城》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组成。第一幅图是从远处看到的长城,画面展示了长城随着起伏的群山蜿蜒盘旋的雄伟气势,给人的突出印象是长而壮观。第二幅图是长城近景,这幅图清楚地显示了长城的结构:城墙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城墙外侧有垛口,垛口上面有了望口,下面有射口;城台在城墙顶上,近景图显示了长城的高大坚固。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看图学文《长城》中有这样一句介绍城墙结构的句子:“城墙外侧有两米多高的垛口,垛口上面有瞭望口,下面有射口,是瞭望和射击用的。”要求学生弄清城墙的外侧、垛口、瞭望口、射口以及它们的位置。教学时,教师可利用教学挂图②,用“图示法”来讲解,学生便会一目了然。挂图中这样图示:  相似文献   

3.
海外的长城     
我国的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它西起嘉峪关,东止山海关,全长6000多千米。长城不只是中国有,海外有些国家也有,只不过他们的长城远不及我国的长城长。  相似文献   

4.
封面图案是著名的承德地区金山长城。按承德金山长城系新近发现的现存的明代长城最雄伟壮观的一段,在承德地区滦平县与北京市密云县交界处,全长近三四十里。其规模之宏伟,地势之险要,保存之完整,大大超过了居庸关八达岭长城一段。这段长城系明代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所监修,城砖每块一般重三十斤以上,城墙宽阔,可以驰马。这里的山脉是燕山山系的金山,故名金山长城。山势异常险要,城墙顺山势而修,起伏蜿蜒,非常陡峻,有的坡度可达七八十度。每隔一二百米,即有一敌楼,敌楼一般是二层或三层,下面一层是士兵宿舍和武器库,上面一层是碉堡,有射击孔,对内对外均可射击。其最高处的敌楼叫望京楼,据说晚间可以望见二百多里外的北京灯火。城墙内侧,每隔不远,还筑有粮食仓库,城墙外侧还建有外墙。长城北面山势陡峻,直上直下,易守难攻,敌人难以接近。这段长城约建于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尚存  相似文献   

5.
课文救生圈     
筵最长的城墙配合小学人教实验版四年级《语文》中《长城》课文阅读我国的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它像一条巨龙。由于万里长城气势雄伟、工程艰巨、历史悠久,不仅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少有,即使在世界建筑工程史也很罕见。因此早在几百年前万里长城就被列入了世界历史七大奇迹之一,1961年被我国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1987年又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关隘、城台、烽燧、城墙是长城的主体。有人曾作过粗略的估计,如果把明清修筑长城所用的砖石土方,筑成一道2米厚、4米高的围墙,将能绕地球一圈还多。这还只是城墙的本身,如果再加上各种…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必读》2011,(9):2-F0002
长城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中国北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公里,通称万里长城。长城的修建持续了2000多年,从公元前七世纪楚国筑“方城”开始,至明代共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5千公里。万里城墙上分布的百座雄关、隘口以及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打破了城墙的单调感;城墙沿山脊建筑,  相似文献   

7.
长城的诉说     
古老的长城无疑是战争的遗产,历史的镜子,是历史留给人类的纪念。 看着那一处处城墙,一块块砖瓦,一级级阶梯。我不禁陷入了深思。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或许旱已淡化,沉积在那不易令人察觉的心灵深处,斑驳陆离的城墙正在一片硝烟中淡化成背景。历史有太多次重景,每一次重复都伴随着撕心裂肺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朝鲜长城从朝鲜西北部的鸭绿江下游起,沿着崇山峻岭伸到东海的东朝鲜湾海滨,有一道长370多公里的城墙,被称为朝鲜的千里长城.是高丽人民从1033年至1044年,历时12年修筑的。印度长城 500多年前,印度人民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修建了一道全长70公里的长城,城上建有烽火台32个。是目前国  相似文献   

9.
英国的长城     
世界上的人大都知道中国有万里长城,但知道英国有长城的人恐怕为数不多。在英格兰(E ngland)和苏格兰(Scot-land)之间,沿着分界线有一条逶迤的土墙,称为英国的长城,或哈德良长城(H adrian s W all),或罗马长城(R om anW all)。至今仍有城墙遗迹,是一个旅游胜地。哈德良长城是罗  相似文献   

10.
天宫守城人     
你肯定不认识尹喜。尹喜活着的时候,也就是春秋战国时候,他的邻居都不太认识他。尹喜是个守城门的小官,工作范围在城墙上。他有一项不可告人的业余爱好---喜欢在上班的时候,站在城墙顶上看云彩,脸上还带着奇异的微笑。  相似文献   

11.
长城究竟有多长我国古代伟大的建筑──长城,开始修筑于公元前七世纪。当时中国境内的楚、齐、秦、韩、魏、燕、赵等诸侯国,为了保卫各自的领地,陆续修建了许多高大的城墙,这些城墙很长,故称之为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原来北方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1课堂实录与简析1.1片断一:以恰当的比喻引入正题中国古代建筑是值得骄傲的奇迹,长城等诸多城墙历经千年而坚实如磐、宏伟壮观。那么这些城墙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城墙的结构究竟如何?为了探寻这一问题的答案,大量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投入到其中。那么,要认识一件事物的具体结构,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学生展开讨论,个别学生还了解到其中用到了糯  相似文献   

13.
外国的长城     
《学子》2003,(6)
澳大利亚长城 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为了保护羊群,建造了一条长达5531公里、高1.8米的长城。它位于昆土兰州。朝鲜长城从朝鲜西北部鸭绿江下游起,沿着崇山峻岭伸展到东海的东朝鲜湾海滨,有一道长达370公里的城墙,被称为朝鲜的千里长城。它是1033年到1044年历时12年修筑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安康地区白河县地处陕鄂两省三县交界之地.县境北、东、南三面与湖北省郧西县、郧县、竹山县共界,西与旬阳县毗连.与湖北竹山县交界的山脊上有一道长200多华里的块石垒就的城墙,平均高度3.5米,宽1.2-1.8米不等.在垭口通道处留有城门,有些地段城墙上还修有雉碟、射孔、箭楼.80年代中期,有报载文认为这连绵200多华里的城垣是"楚长城",其后被国内数家传媒报道.笔者在编纂县志过程中,实地踏勘了城垣的部分地段,采访了当地耆老,搜集了一些碑碣和前人的著述手稿;同时尽可能的查阅了有关楚国的历史文献.现就竹(山)白(河)边界的城墙是否是"楚长城"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例1]空间:东西逾万里。时间:前后越千年。这就是长城——中国古代和世界古代伟大的工程。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城是古代边境御敌的军事工程,是以土、石、砖等垒筑的连续高城墙……长城在战国时期普遍出现。 摘自《中国长城史》第25~54页材料二(大业三年)七月,发丁男百余万筑长城,西距榆林、东至紫河……(大业四年)秋七月辛巳,发丁男二十余万筑长城,自瑜谷而东。  相似文献   

16.
披着朝霞 沐浴春风 我们怀着英雄壮志 登上了八达岭长城 满眼壮观雄伟 满心伟大光荣 我们欢呼 祖国历史的骄傲 我们歌唱 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 歌声飘滚成云海 红领巾映红了整个天空 啊,我们接受阳光的拥抱 我们是长城顶上盘旋的小雄鹰 熠熠生辉的远大理想 化成新世纪一条腾飞的龙 (播图:杨文涛)(资任编辑施亮)我们登上了长城@任永清$河北省怀安县文化馆~~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长城》,方法尽可因人而异,但有两点是应当注意把握的。其一、要通过看图,培养学生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能力。可预先出示思考题:从两幅图中看到的长城有什么不同?这两幅图反映作者各是从什么位置看长城的?指导看“图一”,可从图入手,让学生先看远处长城的形状,再看长城周围群山起伏、连绵不断的地势,并结合学习课文首句“远看长城,它象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激发学生对长城雄伟外观的联想。指导看“图二”,可从文入手(因长城的结构不易从图中看出),让学生先分析第二自然段的写作层次:顶上(方砖,平整)——外侧(垛  相似文献   

18.
蜿蜒于湘黔交界的千里苗疆边墙,被专家确定为中国南方长城。据专家介绍,长城与一般城墙不同之处有三点,一是长度在数百里以上;二是不封闭;三是由许多城堡、墩台、关门、敌台、敌楼、城墙等所组成的防御工程体系。从这三点来看,湘黔交界的苗疆边墙完全符合。在北方的明长城也称边墙。每一“镇”(军防区)的边墙有长有短,北京保卫明十三陵的“昌镇”,有200余公里,与湖南“镇竿”一镇(古时凤凰)边墙的长度差不多。湘西长城不仅其防御体系与北方明长城一样,而且其军事机构设置、官兵制度也都相同,其为明长城的一部分无疑。湘黔…  相似文献   

19.
观看了中央电视台’94春节晚会的人一定会记得董文华那首《长城长》。看到画面上那位手持“中国队”旗子的老者和一群在城墙上尽情挥舞的孩子时,我的同胞,你果真“知道长城有多长”?你果真“知道几经风霜凝聚了千万英雄壮志的血肉”?  相似文献   

20.
长城赋     
长城是华夏民族的象征,中央电视台经常播出那个“传承文明”,然后就出八达岭长城的镜头,我早已耳熟能详。我在苏州盘门玩时也见过城墙,和长城一样坚固,但并不觉得有什么稀奇。而当我真正站在长城脚下,才能明白这究竟是怎样项工程,怎样一个奇迹。它和江南的城墙完全不一样。那是怎样的气魄啊——山连着山,绵延起伏,一直延伸到目光所不能及的地方,满眼的苍翠;葱郁的山尖,在清晨的薄霭轻雾中,时近时远,若隐若现。而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