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两处写了李大钊“瞅了瞅”、“望了望”自己的妻子和女儿的情景。虽然“瞅了瞅”、“望了望”都有“看”的意思,都是对李大钊眼神的描写,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  相似文献   

2.
《十六年前的回忆》(六年制语文十册)第四段,写李大钊在法庭上坚定、沉着地与敌人斗争。其中有两处描写了李大钊的眼神:①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②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课。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认识“瞅、钊”2个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教学准备:李大钊同志照片及相关资料。第一课时一、导入出示李大钊照片,请学生简单介绍李大钊同志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暖”与“寒”真义真情何在?□江苏宝应县桃园小学刘寿华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9课《长征》用8句56个字,集中表现了在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战士敢于战斗,藐视一切困难,藐视一切敌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其中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相似文献   

5.
教学本文,不仅要让学生领会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在敌人面前无所畏惧的伟大精神,而且应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照应的写作方法。一、首尾照应结构严谨文章的开头写“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文末又写“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这样的首尾照应,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也起了强化作用,表现了作者对敌人的强烈憎恨,对李大钊同志的深切怀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前后照应合乎逻辑第三节中提到“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  相似文献   

6.
六年制十册第18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记叙了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跟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作者通过各种方法刻画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精神风貌。正面写: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作正面描写,如在法庭上,“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  相似文献   

7.
《我的爸爸》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的课文.内容是写李大钊同志的女儿回忆小时候爸爸教育自己的故事.一、作者的写作思路.作者的思路是在一个短语“永远不会忘记”的统领下,引出两个“我就会想起”的小故事,歌颂革命前辈的高尚品质.因此,从思想教育内容来说,本课比同册书中其他的文章更为丰富、更加深刻,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更要重视人物崇高品质的全文总起(第一自然段)第一件事总述举例 第二件事总述举例二、课文的重难点及教路设计.1.重点: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的第一个事例.2.难点:理解第二个事例;李大到在那个时代讲的话和教唱《国际歌》的情景.理解句子:“我的爸爸李大钊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几十年了,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对我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问题与主义”论战,是五四时期第一次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潮的公开激烈的战斗。斗争完全表明,革命的先驱者李大钊同志,是一名英勇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战士。陈毅同志曾以“先驱好肝胆,松柏耐岁寒”的诗句来颂扬李大钊,实际上反映了党和人民对他最公正的评价。可是万恶的“四人帮”,为了要把这位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打成“资产级级民主派”,竟然污蔑这次“问题与主义”论战是所谓“资产阶级内部的争论”,他当时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著名论文,是“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立场来欢迎十  相似文献   

9.
现行高中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26页:“1862年,由于歹徒出卖,陈玉成被俘,不久,英勇就义。”笔者认为,其中“歹徒”说成“叛徒”更准确。《辞海》对“叛徒”是这样解释的:“通常指革命组织或政党成员中背叛革命,投靠敌人,或被捕被俘后,向敌人自首并出卖组织和同志,破坏革命事业的分子。”通过此注释可以分析出划定一个人为叛徒的必要条件:一、此人须属于一个革命组织或政党;二、此人须投敌变节,出卖组织和同志,破坏革命。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八册《倔强的小红军》一课中,“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梆梆的,装的是什么东西呢?”这句话中的“梆”字应该用“梆”还是用“邦”? 在六年制小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1996年11月山东第1次印刷)第八册本课中用的是“梆”字。在以后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1997年9月山东第2次印刷,1998年9月山东第3次印刷)第八册本课中均用了“邦”字,到底该用哪个字呢? “邦”字在《新华字典》中解释为:国,友邦,盟邦。还有…  相似文献   

11.
烏蘭夫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發言中指出:“……在战胜了共同的敌人之后,中国各民族根据历史經驗选擇了建立統一的各民族的国家,并且在这个民族大家庭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道路。……各民族共同生活在一个祖国大家庭內是各民族人民的願望,也是历史發展必然的結果。”本文試就这一主題加以論述,并望讀者指正。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选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小学语文》在2007年第3期以及人教版教材答疑栏目均有历岗先生《(望庐山瀑布)中的“疑”字怎么解释好》(以下简称“历文”)的文章,历文认为《望庐山瀑布》之“疑”字释为“疑心”好。  相似文献   

13.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小交通员》一课中,“把豆腐钱给我吧”这句话是立安用来应付敌人的。联系下文“我爹病了,叫我来收18号的豆腐钱”,我认为应理解为:这样使敌人认为立安是豆腐店老板的后裔。可是《教育参考资料》解释  相似文献   

14.
电视连续剧《日出东方》第五集中,有李大钊亲自驾驭马车护送陈独秀秘密逃离北京的镜头。此时,屏幕上出现“在李大钊的鼎立相助之下,陈独秀终于脱离了再次被捕的危险”等字样。“鼎立”是指三方势均力敌,形成对立局面。如:“赤壁之战决定了魏、蜀、吴三国  相似文献   

15.
“谋攻”篇中“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一句,郭化若同志在《孙子今译》一书里译为:“所以弱小的军队如果固执坚守,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散文选》译  相似文献   

16.
难忘长征途中的“同志”情(摘自《人民日报》)在解放军总后勤部举行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活动中,老红军张文、李其华、戴觉敏(自右至左)登台演唱《南泥湾》(原载︽人民日报︾)春青11月中,红军渡过了湘江,冲破了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一天下午,部队走在一...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三三年春,国民党反动派向中央革命根据地悍然发动了第四次反革命“围剿”。当时,毛泽东同志已经被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排挤出红军的领导岗位。在这严重的危急关头,周恩来同志(当时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朱德同志(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以其无产阶级革命家那种天塌下来擎得起的雄伟气魄和胆略,毅然决然地指挥了中央根据地军民进行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第四次反革命大“围剿”的革命战争。他们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采取“诱敌深入”、“声东击西”、“放其头,打其尾”、“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战术,在江西的宜黄南部地区,连续打了两个大胜仗,全歼敌人三个主力师,缴枪万余支,胜利地粉碎了国民党的第四次反革命“围剿”。这是毛泽东同志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也是中央根据地军民创造的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又一奇观。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教学研究》2002年第2期中四川自贡市教科所王松明同志的《“フ”应称作“横撇”》一文,文中写道: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册教科书及教师教学用书将“フ”称作“横折撇”,经多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6课《大海的歌》第二段第二句说:“船开了,海轮随着海波荡漾,在海港里静静地航行。”这是一个并列复句,由两个分句组成,“船开了”是第一个分句,“船”是主语,“开了”是谓语;“海轮随着海波荡漾,在海港里静静地航行”是第二个分句,“海轮”是主语,“航行”是谓语,“随着海波荡漾”是介词结构当状语,“在海港里”也是介词结构当状语,“静静”是形容词当状语。但是,有的同志没有这样理解,如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纪实》中一位老师在讲这句话时,是这样引导学  相似文献   

20.
课文分析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教育的好教材。作者通过回忆,记叙了父亲——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以及在法庭上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迹,赞扬了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忘我工作,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本文在回忆李大钊同志事迹的过程中,为了使文章的各部分联系紧密,使事情表达得更连贯、更清楚,在写作时注意了前后照应,这是本文在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