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新闻标题中运用汉语俗语,有直接使用和变异使用两种情况。汉语俗语运用使用到新闻标题中,能使新闻标题更简洁生动,产生鲜活感、亲切感。能在新闻标题中恰当地使用汉语俗语,要注意培养记者和编辑的语言修养,注意汉语俗语使用的适切性,注意在新闻标题表达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汉语中“前”字错综复杂的使用情况,基于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对汉语中其使用情况进行了分类统计,并利用认知语言学学的体验观,隐喻理论,意象图示理论等相关理论分析了汉语中“前”的认知语义。研究发现“前”主要有六个义项,都集中在空间范畴和时间范畴,其在时间域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其源域空间域,证明“前”的隐喻用法尤其是在时间域的隐喻已经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3.
尹正  邓欢 《考试周刊》2008,(5):141-143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而且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空间隐喻是最基本的隐喻类型.本文运用隐喻理论,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人体隐喻的研究,探讨汉语"脸"的空间隐喻,并提出,汉语既可以将"脸"隐喻为三维空间、二维空间,又可隐喻为一维空间.  相似文献   

4.
"吃"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中存在着大量与"吃"有关的隐喻,当然,英语中也存在许多与"吃"有关的隐喻。本文将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知识对英汉语中与"吃"有关的隐喻进行对比。虽然,曾有人研究过英汉语中与"吃"有关的隐喻,但却很少有人分析英汉语中与"吃"有关的隐喻的主要区别及其成因。本文旨在通过对英汉语中与"吃"有关的隐喻类比及其成因分析,促进英汉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作为着重强调"目的"的反传统译论,功能目的论在指导汉语新闻标题英译达到其功能标准和实用目的方面具有很强的优越性。从功能目的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汉语新闻标题英译过程中的信息取舍、措辞选择、句式变换、时态语态处理、标点处理及辞格和特有文化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广泛收集英汉语语料的基础上,对比了英汉语中时间作为空间的隐喻.英汉语中时间作为空间隐喻在概念层面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语言表述上存在一些差异.英语中更多用"自己在动"的隐喻,汉语更常用"时间在动"的隐喻.  相似文献   

7.
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汉语中产生了大量来自梵语系统的音译词和意译词,这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并形成了很多独具特色的隐喻表达."佛"和"魔"是佛教教义中两个善恶对立的概念,从日常用词到成语、俗语和歇后语,它们的痕迹随处可见.本文从现代隐喻理论的视角,对汉语中"佛"、"魔"隐喻表达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它们在概念隐喻及具体隐喻表达层面的特点,以探讨语义相对的概念作为源领域时,在隐喻投射焦点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俄、汉语隐喻的定义、来源、结构、作用几方面均存在差别,本文从句法的角度对隐喻进行分类,对比俄汉语隐喻的异同,加深对俄、汉语隐喻的理解,促进隐喻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9.
汉语中"棋"的概念隐喻具有系统性,概念隐喻的隐喻映射是以人们对棋的意象及其体验认识为基础,植根于中国传统的"棋"文化。借助CCL语料库,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分析语料中"棋"的隐喻表达,探究"棋"的特征如何被映射到目标域"人生"的特征上,发现"棋"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隐喻表达,并且"棋"框架中的概念是系统地映射到"人生"这一目标域中的,而汉语中"棋"丰富的隐喻表达也体现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动物熟语是汉语中极富民族特色的一个部分。从修辞上看,汉语动物熟语常通过隐喻构成,而动物熟语自身也常被作为隐喻使用。从认知上看,汉语动物熟语中"人是动物"的概念隐喻是人们概念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语动物熟语具有修辞性和认知性,既美化了我们的日常语言又影响着我们的日常思维和行为。  相似文献   

11.
刘燕 《海外英语》2012,(24):250-251,269
英、汉语中存在复杂而有序的隐喻认知系统,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和形成概念的重要工具。该文运用所搜集的英汉语料,对英汉"头"的隐喻词汇的认知特点进行了对比,简单指出了英汉语中"头"的词汇成为隐喻的基本运作方式,同时探讨了英汉文化差异对隐喻映射的影响,指出了不同文化中认知上的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12.
概念隐喻视角下汉语古诗意象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古诗意象与隐喻具有相同的认知特性,意象也是一种概念隐喻,意象的英译应该力求实现汉语隐喻意象和英语隐喻意象的"映射对等"。结合古诗意象英译的实例,提出了采用英语的对应意象源域译出;转换汉语意象源域为英语的意象源域;英语的对应意象源域加汉语目标域;英语的对应意象源域加注释等实现"映射对等"的古诗意象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隐喻从亚里士多德年代便开始受到关注至今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而概念隐喻的出现又将隐喻研究推向的了新的高度。本文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研究汉语中的"山"。从汉语中"山"的形象,特征,文化几个角度分析"山"的概念隐喻,并由此总结产生这些概念隐喻的原因,为国内一些概念隐喻理论提供了有力证据,进而促进隐喻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吴继娟 《英语广场》2020,(16):67-69
隐喻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抗"疫"新闻标题中,隐喻现象大量存在。文章通过抗"疫"期间的新闻标题实例,分析新闻标题中巧用隐喻的不同情况,总结得出新闻标题中巧用隐喻可以产生"使概念域之间联通,便于受众理解,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吸引眼球;使附加情感色彩更浓厚,表达强烈愿望"等效果。同时新闻标题巧用隐喻对新闻工作者的启发如下:一是要善于普遍联系,触类旁通,创新话语方式;二是要注意积累动词和名词词汇量,为语言创新奠定基础;三是要紧跟时代发展,说"时尚"的话。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语言自身的一种特性。文章分析了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隐喻化,同时提出了把隐喻引入到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汉语语言要素教学和文化教学两方面阐述了隐喻理论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对英汉语中"鱼"的概念隐喻,如"鱼"与水的文化隐喻、"鱼"的体态特征的文化隐喻、"鱼"的社会功能的文化隐喻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英语表现出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英语民族思维的基本特征是其个体自由性;而汉语却体现出陆地文明的显著特征,汉民族的思维模式趋向整体化。  相似文献   

17.
刘珊珊 《文教资料》2012,(19):39-40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人类认知与理解世界的方式和工具。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其本质就是根据一种事物或经验来说明或解释另一种事物或经验。本文对汉语中关于"心"的隐喻按照实体隐喻、空间隐喻,与人体其他器官的组合隐喻及与社会文化生活相关的隐喻等进行分类,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各类隐喻成因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汉语中关于心得隐喻的认知内涵。  相似文献   

18.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而经济新闻是了解和反映国家社会政治经济、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窗口。本文以《经济日报》2012年1月至6月每周一的新闻标题为语料,以概念隐喻中的方位隐喻、结构隐喻、实体隐喻为理论框架,用方位隐喻、战争隐喻、容器隐喻和人体隐喻对《经济日报》中的经济新闻标题进行了认知分析。结果发现在975条经济新闻标题中概念隐喻131条,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占隐喻比例相当,约45%,结构隐喻最少,占11%。经济新闻标题多用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比较少用战争隐喻。希望为新闻标题制作者提供更多的标题编辑思路,为新闻读者提供另一种解读经济新闻标题的方法,提高对经济新闻中概念隐喻的认知能力,从而更好地解读新闻内容。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5,(86):7-8
随着中国文化的"走出去",更多的汉语典籍走出国门,汉语典籍中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隐喻的应用增加了阅读的难度,隐喻的翻译直接影响整部作品的翻译质量。《庄子》内篇《逍遥游》,作为汉语典籍名篇,篇中含有大量隐喻。本文以林语堂译本中对隐喻的处理,分析汉语典籍英译的隐喻翻译策略,得出对汉语典籍中的隐喻以拼音翻译、直译加补充的翻译策略为主,不仅能使读者理解,还能更好地保留汉语典籍的美感和内涵。  相似文献   

20.
"话",即"言"也。通过选取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和《现代汉语成语词典》中关于"话","言","叙"的语句作为语料,以莱考夫的"理想化认知模式"为视角,探讨了汉语中"话"的空间隐喻的结构化,提出汉语将"话"隐喻为三维空间、二维空间、一维空间和零维空间,进而讨论了出现不同空间隐喻的三个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