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姜玉燕 《考试周刊》2013,(53):64-64
<正>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要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猜想,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使学生掌握提问的途径和方法。问题意识是学习的源泉,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使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乐于提问,利用问题化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芳 《考试周刊》2013,(40):74-74
<正>新课程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巧妙地设计问题,指导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敢于独立、灵活地思考数学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对培养自学能力的方法的再认识,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对挖掘学生的创新和探究的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提问的能力,让他们敢于、乐于、善于提出问题呢?  相似文献   

4.
林明珠 《成才之路》2010,(18):28-2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落实新课程理念关键环节。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朱飞 《华章》2011,(33)
新型教育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胆想象、敢于质疑、勇于探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的灵魂。然而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天生的,它需要唤起和培养。为了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既要让学生为解决“不知”而问,更要让学生求得“新知”而问,既应养成学生对一切未知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习惯。也要让学生具有敢于对一切看似确定的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勇气。  相似文献   

7.
新的课标准认为:"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只是单纯地回答已有问题,而是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表达自己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想法,并把这种行为升华为一种习惯。只有让学生的探究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才可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科学精神和强烈求知欲望的人。但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探究品质?下面谈谈自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探究能  相似文献   

8.
新的课标准认为:“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只是单纯地回答已有问题,而是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表达自己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想法,并把这种行为升华为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将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所谓“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拓展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建立一种以活动促进发展,以开放性解决问题为基本策略的学习模式。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形成学生自主发展的态势,通过学生自主的内化活动去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徐玉琴 《成才之路》2012,(31):84-84
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目标要求和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活动中,要利用数学问题情感激励特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实践等学习情感,让学生在问题有效解答进程中实现学习能力素养的提升进步。  相似文献   

11.
自主探究学习的提倡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施瓦布教授,其强调了学生学习方法和过程的自主性探究,他认为探究过程与方法的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创造力,且指出教师的教育教学不是命令学生进行学习,而是教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知识的能力.自主探究式教学主要指的就是学生在学习原理以及概念的时候,教师给出一定的问题及实例,让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思考、观察、讨论等方法进行单独的探究,自已发现并且可以掌握相应的原理的学习方法.将自主探究式教学应用至职高数学的教学当中,可以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学生可以产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促进数学学习的进步.在职高数学的教学中不单单是要学生可以学到学习方法,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  相似文献   

12.
陈明娥 《中学文科》2009,(17):43-43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成为有效教学呢?  相似文献   

13.
高中新课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学会数学阅读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作者结合开展数学阅读的教学实践活动.探讨了培养学生数学阅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赵石红 《考试周刊》2011,(39):76-76
新课标认为:"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只是单纯地回答已有问题,而是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表达自己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想法,并把这种行为升华为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教育的首要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能否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呢?一、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与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自主参与学习。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追求任何一种强制的统一、过份的规范、人为的约束。应当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意见机会,包括让其他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可能有不同看法,有一个理解和评价的机会;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路径差"与"时间差";应当积极地拓宽学生的学习时空,特别在数学问题的提出与表达时,要十分注意给学生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认为:“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只是单纯地回答已有问题,而是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表达自己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想法,并把这种行为升华为一种习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与文献研究发现,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教学问题,它有助于学生积极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课堂,用具体与可操作的案例诠释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中敢于提问,能够提问,学会提问的策略,即营造安全的数学课堂环境促成学生敢于提问,创设恰当数学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能够提问,基于问题自身结构指导学生学会提问.  相似文献   

18.
反思,就是对问题的再认识过程,它在数学学习中是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把握解题规律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在数学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学会反思,善于反思,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两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数学学习过程、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在数学教学、数学学习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是教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脱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在长期的学校学习中逐渐失去了自主学习、自由思考的意识和动力.如何使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怎样高效率促进学生学业成长?如何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能力?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改进数学学习的方法,必须提高教师对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认识并拓展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与文献研究发现,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教学问题,它有助于学生积极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课堂,用具体与可操作的案例诠释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中敢于提问,能够提问,学会提问的策略,即营造安全的数学课堂环境促成学生敢于提问,创设恰当数学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能够提问,基于问题自身结构指导学生学会提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