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杰 《江西教育》2022,(20):89-91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体育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当下的体育教学必须从身心疏离走向身心融合、统一。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的身体在场、心理在场、生命在场。为此,我们要探索体育教学新路径,帮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建立“身体图式”“心理图式”。“具身认知”视域下的体育教学,能够激活学生的生命潜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学习中的具身体验与入心笃行,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四史”教育内容的特殊性。本文通过明晰“四史”教育的意义,思索当下教育中的“离身”困境,进一步探究基于具身理论的认知转向,以“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单元的教学为例,探寻入脑入心的“四史”学习教育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育是对青少年身心并育的过程,“身”是身体潜能的开发,“心”是心理品质的培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把心理品质的培养列入教学计划,在平时指导学生锻炼的过程中进行渗透教育,使青少年身心获得同步发展,健康成长。笔者在二十多年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尝试利用课前队列学练活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品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学校体育学研究和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晓兰  李昌军 《黄山学院学报》2003,5(2):125-125,127
学校体育由三大因素构成,即:设施、教师、教材和学生。这三大因素的结合及相互作用构成了学校体育的存在,并决定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体育已经不再被认为是单纯身体教学,而是通过身体对人进行全面教育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体现出“身”“心”关系,是一个由“身”至“心”的过程,应将教学内容的操作,与追求身体健康,学习运动技术,充实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建立和谐揄快的人生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两种不良的教学形式:一种是“教者发令,学者强应”的“填鸭式”教学,另一种是“一堂课、两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学。前者使学生“身顺而心违”,学生虽发展了体质,但.却感觉痛苦;后者只讲自由不讲纪律,助长了学生消极涣散的情绪。这样的体育教学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产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情绪。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必须身心并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的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质量合格人才。体育教学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主要手段,不仅要强健学生的体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而且还要丰富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高尚的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修养。根据体育教学的需要,体育教师对自己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刻苦钻研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使自己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对学生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做到身心并重。 一、身心并重是体育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7.
勇敢者之路     
一、设计思想;本课以《体育课程标准》学习领域水平发展目标为依据,通过设计定向障碍跑的教学,借助多功能体育教具,设置一定的情境,围绕“勇敢者之路”这个主题开展各种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练”的过程中,“身、心、社”等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8.
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学生体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有着较高的德育价值。研究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以体促德”的实施策略,正确认识和把握德育与体育的内在联系,可以提高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达到以体促心、以体促德、以体育人、立德树人的目的,助力小学生品德素养的提高以及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家俊 《考试周刊》2013,(94):131-131
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现代体育教学要走向多元化,但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学校体育教学在对学生身体改造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广义健康发展与狭义健康的发展。新的历史对学校体育教学又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更注重体育精神的内涵,更注重身与心的统一,体现欢喜与愉悦性;身心和谐性;心理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费幼文 《学苑教育》2023,(8):12-13+16
具身体验与传统的离身式教学方式不同,它更注重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认知、身心共振。本文以一堂书法优质课为例,通过建构“景·情·趣·创·评”五段式具身体验课堂,引导学生“以眼察之,以言表之、以手创之、以身展之、以心悟之”,创设学生喜欢的“具身体验”书法课堂。  相似文献   

11.
著名的心理学家郑日昌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明确指出:"人是身与心的统一体,身是‘硬件’,心是‘软件’,好比‘人’的撇与捺,二者缺一不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锻炼体育技能,强健学生的身体,还要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来丰富体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能享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满足其心理需求,使学生在身心方面得到健康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显然无法使学生得到身心的发展,此时教师需要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开展生动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情境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认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与以实践性知识、操作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的职业教育教学有着较高的契合性,对其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职业教育具身教学提倡“身心一体”感觉统合的深度教学方式,强化教学主体间“身心互动”的“具身交往”过程,突出“真实”环境下实践性知识的具身表征与传递。为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可采取基于身心感官功能,创设具身学习环境;加深专业实践体验,促进学生具身反思能力提升;围绕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构建职业教育具身教学实践共同体;关注具身实践学习表现,强化过程性体验评价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应当趣味性与学术性并重,做到“以趣促学”、“以理强学”、“理趣结合”,这样才能用古代文学课程本身的魅力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  相似文献   

14.
具身教学是具身认知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延展与应用,强调教学过程中的“身心一体”与“主客融合”,关注学生个体的过程性身体体验,旨在以身体体验促进学生学习,是一种“事件性”教学,实现了对“二元论”的悖离。具身教学在于通过“具身交互”培养主体的人,通过“身心融通”培养完整的人,通过“知行合一”培养践行的人;通过“开放生成”培养个性的人。具身教学的生成进路在于认知理论的基础性置换与教师教学信念的培植,并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以“具身”思想为引导合理开发和应用教学媒体技术。  相似文献   

15.
张红 《学子》2004,(12):46-47
德育教育是学校素质的重要内容,是经由多种渠道来进行的。而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学校的体育目标,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有着极大影响,既可以练“身”,又能够育”心”。体育教学这种独特的教育功能,使它当然地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所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功能,抓好体育教学,无疑对德育教育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本校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探索既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又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新型体育教学体系。提出了“适用性”体育教学观念。我们认为只有通过选择适宜学生身心特点的运动项目,将传授知识技能与增强学生体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总目标是:“以育人为宗旨,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配合,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基础。”在实现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总目标的过程中,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不仅担负着锻炼学生健康体魄,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论述了目前中学体育课程中人文精神关怀的真正内涵,分析了中学体育课程中人文精神关怀缺撼的原因,指出中学体育教育应该充分完善与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把这种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兴趣、习惯、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教育活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做到“育体和育心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严芳 《考试周刊》2011,(58):152-153
课程改革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于一年级刚人校新生来说,课堂教学尤为重要。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尽量让枯燥、单调的教学变得新颖、活泼、轻松:让学生的身、心、德、智在愉悦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