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20世纪行将结束。在这非凡的100年中,人类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超过了以前各世纪的总和。科学家们纷纷总结人类在20世纪的最大作为:有的称为“原子的世纪”,有的则叫做“微电子和信息技术的世纪”等等。总而言之,大多没有离开物理学的领域。 21世纪即将来临。在科学技术领域,谁将主宰这新的100年?对此虽众说纷纭,然多数未来学家预言,  相似文献   

2.
人类已经进人一个崭新的21世纪。这个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将有怎样的特点、科学技术将在哪些领域取得新突破、对人类社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中国应该采取怎样的科技政策来适应时代的变化,本刊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科技部朱丽兰部长。 记者:20世纪100年科技的发展超过了此前几千年历史的总和。相对论的发现、量子理论的建立、分子生物学的DNA双螺旋结构的确定、地质学中的板块模型的构建等导致了20世纪的一系列重大科学革命,这些科学革命又很快地转变为相应的技术。各种先进技术的开发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方式,如原子弹爆炸技术、宇宙飞船登月技术、人类基因组工程、电子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现在,我们已经迈人了21世纪。朱部长,您能不能预测一下21世纪的科技发展会在哪些方面取得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新的机遇 20世纪问世的航天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通信、广播、电视、气象预报、资源开发、导航定位、天文观测、微重力研究等许多领域产生了质的飞跃,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和国防事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人类在21世纪将更青睐航天技术。 航天技术之所以能如此辉煌,是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农业和农业科学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人类依托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大大促进了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现在离下一世纪只有五年时间了,即将到来的21世纪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各国的政治家、企业家和科学家已做过许多预测,虽然说法不一,但有一个基本点是共同的,这就是:21世纪将是一个高科技世纪,特别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迅猛发展,并在未来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科学技术大发展、大突破、大崛起的非凡的世纪,人类的生存状态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传统职业将被“淘汰出局”,取而代之的高科技将使我们生活变得更加缤纷多姿。据科学家科学的论证和分析,在21世纪里,以下十大传统职业将被淘汰——电影演员电脑三维视觉技术的极大发展以及虚拟现实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各种新的技术将不断涌现,科学家对21世纪人工智能、粮食、能源三大领域的大发明作了预测探讨。新型量子计算机提起20世纪的最大发明,无疑地要算是计算机了。计算机在加速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急剧地使社会系统发生了巨大变化,揭开了现在的信息化社会的序幕。今后的新型计算机将大大改变21世纪的社会面貌。日本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的田村所长考虑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将制成纸莎草(纸未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资源科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是科技革命的世纪。生态学、经济学、地球科学与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蓬勃发展、资源综合考察与研究工作的广泛开展和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日益突出,为资源科学的发生、发展奠定了思想背景和科学基础。20世纪的资源科学思想经历了20世纪早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本位资源无限史观、20世纪中期的“资源有限仓”及其论战向20世纪末期的资源持续利用史观的转变,与此同时,资源科学综合研究领域日益拓展,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可以预期,21世纪将是一个以资源持续利用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时代,资源科学研究的重点将转向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并且人类社会进化水平愈高,资源科学研究也愈将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方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8.
从科学技术发展的周期性看,人类文明史经历了多次技术革命后,21世纪又将迎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高潮.从大视野的角度提出了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6个新特点:前沿技术呈现新一轮突破;国际科技合作向广度和深度拓展;世界科技格局趋向三足鼎立;国际人才争夺全面展开;企业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世界南北科技差距日趋增大.  相似文献   

9.
2000年已经到来。回首百年,一方面是科学的力量,推动人类社会抵达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鼎盛时代。马克思说的,一百年来,“它所造成的生产力却比过去世世代代总共造成的生产力还要大,还要多”的名言,仿佛就是对20世纪说的。另一方面是各国为了发展经济,提高国力,都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到了政府的首要议事日程。于是,科学技术政策及其研究,科学技术指标及评估,亦就应运而生,成了20世纪中叶以下近50年来国际学术界的热门课题。对前者,邓小平曾精辟概括为10个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后者,党中央在1995年高瞻远瞩地确立为指导我国跨世纪进程的战略国策:“科教兴国”。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在探索宏观世界的同时,也在向微观世界进军。在20世纪,空间技术、生物工程、信息科学、临床医学都得到了巨大发展。这些高技术在21世纪能否保持目前的发展势头,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微型机电系统的发展。 微型机电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自1987年美国加州大学首次  相似文献   

11.
科学,创新与求异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是人类社会、人类历史变化最烈、发展最快的世纪。发展之快,变化之剧往往使人目不暇接,使人“思难适变”。其中,科学技术在20世纪的迅猛发展,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这不仅仅是因为日日新、月月异的科技成果已大规模大力度地进入了寻常百姓生活,更是因为科学技术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和各国综合实力方面所显示的巨大作用。因此,在迎接21 世纪的挑战时,“科教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倡导科技创新”的种种号召,种种口号已日益成为神州大地、举国上下的最强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信息时代,世界各国正在实施面向21世纪信息社会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信息技术将带动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整个社会前进。我国也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早在1986年就把信息技术领域确定为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航空是人类拓展大气层的产物。经过百多年来的发展,航空已成为21世纪最活跃和最有影响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该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标志着人类文明的最新进展,也表征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4.
诺贝尔科学奖是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缩影。它向我们提供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全息图景:研究方法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研究手段由单一向综合转变,研究力量由个体向群体过渡,研究中心由欧洲向美国转移。正确认识这些特点和规律,对于科学把握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正回响着两句具有客观效应的口号:一曰“未来世纪将是大脑文化世纪”;二曰“21世纪将是亚太区域的世纪”。前者,说的是全人类的未来:大脑智慧文化的未来;后者说的则是区域变迁的趋势:21世纪的世界发展中心将从西欧北美转移到亚洲太平洋地区。由此可见,全人类对自己双肩上扛着的大脑文化已十分重视,悟识到大脑文化是人类文化(文明)之龙头和中枢,且对亚太地区寄予了厚望、关注和信任,相信21世纪将是亚太世纪。中国,地处亚太地区的中心位置,且是亚太地区的大国之一,亚太的发展与中国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言而喻,中国对21世纪的亚太发展尤为关注,且更应着力于亚太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科技的发展,从而促进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恶化,环境材料的日益受到重视纳米材料科学技术将成为21世纪初最为活跃的领域,21世纪将逐渐实现扫需设计材料。  相似文献   

17.
美国经济学家C·J·布朗著文指出:信息及信息技术是21世纪经济增长的基础。因此,美国的未来取决于美国如何利用这些技术,用以加强美国在世界经济政治领域中的领导能力。争夺21世纪的金山70年代以来,信息,特别是科技术息,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人类的重要资源,它具有和劳动资源、原料资源和动力资源同等的社会地位。至本世纪末,信息及信息技术将形成21世纪的新兴产业。根据信息领域专家的预测:至2000年,仅信息领域中  相似文献   

18.
《未来与发展》1997,18(6):4-5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发展最为辉煌的世纪,无论在发展的速度上,还是发展的深度上、广度上都远远超过了曾引起第一次技术革命的18世纪和引起第二次技术革命的19世纪。相对论、量子力学的诞生和DNA双螺旋分子结构模型的发现是人类对科学世界认识上伟大的历史性飞跃,由此引起了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理论物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正在设计、探讨21世纪人类的住宅.如今比利时、日本等国的建筑工程师们已设计、建筑出了21世纪人类的住宅,并向人们开放,供其参观.这些住宅除了为人们提供舒适与便利,安静与卫生的环境外,还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住宅内充满着梦幻,犹如进入仙境.  相似文献   

20.
致读者     
充满发现、创造与发展的20世纪,已经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已跨入21世纪。在新世纪中,科学技术将成为人类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主导力量,人类对自然将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将有更大的自由把握自己生存的命运和发展的方向。人类的发展对人的科学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