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斯科大学新闻系是苏联新闻教育和新闻学术研究的中心。现就我的见闻,向我国新闻界、特别是新闻教育界的同志们作一点介绍。一、八十年代以来莫大新闻系概况莫斯科大学新闻系目前共开设九个教研室和三个实验室。据1986年初统计,该系共有助教以上的教学和科研人员187名,其中教授、副教授、科学博士及高级科研人员共94名,占教学、科研人员总数的50%,可见教学和科研队伍是很强大的。该系目前开设了全日制部,学制五年;夜校部及函授部,学制六年。此外,还有预科、青年新闻  相似文献   

2.
今天的莫斯科大学新闻系文有仁,宋立芳有悠久历史的莫斯科大学新闻系,在苏联解体之后,为适应俄罗斯的政局变化,在教学内容和组织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我们前不久访俄时莫斯科大学新闻系主任雅·尼·扎苏尔斯基对我们说的。苏联十月革命以后十分重视新闻教育。早在...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七年三月十四日至十八日,莫斯科大学新闻系召开了第三次全苏新闻教育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苏共中央宣传部的负责人,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领导人,各大学新闻系和新闻专业、苏共中央直属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印刷学院的代表,苏联新闻工作者协会的领导人,报纸、出版社、电视和广播编辑部以及塔斯社、新闻社的代表共一百余人。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副部长 H·C·耶果罗夫教授主持开会并作了关于全苏新闻教育状况的报告。  相似文献   

4.
《马列主义新闻学理论基础》今年8月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作者苏联莫斯科大学新闻系教授B.B.乌契诺娃。译者傅显明、赵水福、刘水才、李福安。本书是苏联近几年出版的一本比较重要的新闻理论著作。它对新闻业的形成,新闻活动的规律,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列宁主义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全苏“知识”协会理事会大众信息与宣传委员会主席维·戈尔丹斯基和莫斯科大学新闻系主任维·扎苏尔斯基等三位新闻界权威人士就科技新闻队伍的状况问题进行了交谈。他们认为,苏联目前从事科技新闻的记者正处于青黄不接的艰难时期。近年来,莫斯科大学新闻系的学生在三年级开始专业定向时,大多数人选择了工业经济、农业、体育或是道德、美学等方面的专题,而普遍不愿  相似文献   

6.
据《莫斯科大学学报》85年第5期报道,去年二月全苏国立大学新闻系和新闻专业举行会议,讨论苏联高教部关于提高培养新闻干部质量的决定。会议共听取了大小报告80个,其中特别引起注意和讨论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问题;加强同新闻工作实践联系的问题;为区报和市报培养专门人才的  相似文献   

7.
由广播电影电视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赵水福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副教授傅显明同志共同编著的《列宁与新闻事业》一书已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论述了列宁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论述了列宁主编、领导的十个主要报纸的经验,书的最后还收有《列宁与无线电广播》一文。本书作者从五十年代在莫斯科大学新闻系读书  相似文献   

8.
《新闻学概论》即将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本书主要根据莫斯科大学新闻系E·普罗霍罗夫教授等人的讲稿写成,是苏联近几年出版的较权威的新闻理论著作。译者赵水福、郑保卫、许恒声。  相似文献   

9.
去年金秋时节,我和几个老同学乘北京——莫斯科国际列车回到阔别了30年的莫斯科大学。当熟悉的街景和校舍呈现在眼前时,昔日在此学习、生活的情景一幕幕在脑海里浮现,我们个个感慨万千。现在的莫斯科大学新闻系(以下简称莫大新闻系)怎样了?在改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2009年5月15-16日,第五次21世纪中俄大众传播研讨会在莫斯科大学新闻系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全球经济危机条件下的俄罗斯与中国的大众传媒。中方五位、俄方八位与会者发言,发言者与参会者进行了交流。会议先后由莫斯科大学新闻系总监扎苏尔斯基教授、俄中研究中心主任扎依采夫教授主持,莫大新闻系主任瓦尔丹诺娃教授到会致辞。  相似文献   

11.
本书主要根据莫斯科大学新闻系E·普罗霍罗夫教授等人的讲稿写成,是苏联近几年出版的较权威的新闻理论著作。译者赵水福、郑保卫、许恒声。本书阐述了马列主义新闻学的基本原理,新闻事业的社会历史类型以及当代共产主义新闻事业活动的规律;介绍了苏联的新闻事业。本书既涉及报刊,也涉及广播和电视,并对这  相似文献   

12.
一点希望     
要不要办大学新闻系或新闻专业,是长期以来有争论的一个问题.不主张办的同志说,新闻工作同各方面的实际工作密切相关,做新闻工作的人需要懂得实际工作,需要有广博的知识,不论工、农、商、学、兵、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都要懂一点.因此认为记者主要靠在实践中锻炼.我是主张办新闻系的,这个认识也来自实践,以新华社上海分社现有的记者来说,大部分是复旦大学、人民大学、江西大学新闻系的毕业生,其中以复旦新闻系的毕业生占多数.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来分社的大学生,大体工作三到五年,就可以独当一面进行采访写作,很快成为分社的骨干力量.我们也有另一种经历,五十年代,有的兄弟分社调了几位县委书记来当记者,毫无疑问,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比较丰富,但对新闻的专业知识懂得很少,干了一阵记者,总觉得舒展不开,不久就都离开了新闻工作岗位.也有一些记者,原来是中学生,在报纸、通讯社当了一  相似文献   

13.
在苏联,虽然新闻学这一学科本身没有新闻学博士和副博士这种学位,但从事新闻学研究的学者可以获得语文学、历史学、哲学等学科的博士和副博士学位。苏联的新闻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大学的新闻系,其中以莫斯科大学新闻系为著。该系出版《莫斯科大学学报(第十类:新闻学)》这一学术性刊物(双月刊),发表该系师生的研究成果。这个刊物编委会的12名成员中,有8名教授,4名副教授。  相似文献   

14.
在开创我国社会主义新闻摄影教育工作新局面的过程中,我们最先碰到的将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就是缺少比较满意的又红又专的新闻摄影教师。这几年,全国各大学新闻系短缺新闻摄影课程主讲教师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了。新闻摄影教师短缺的原因是什么?原因之一,随着我国这几年经济建设的飞跃发展,大学的新闻教育也有了较大发展。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设置新闻系,新闻专业或班的大学不满十所,而到了一九八四年夏,设有新闻系、新闻专业的高校实际上已经达到了三十多所,比1978年净增二倍以上。新闻教育战线的大好形势,是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新闻摄影教学工作,无论在世界各国或我国,历来都  相似文献   

15.
1989年6月26日下午2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徐耀魁和副研究员刘力群乘坐的国际列车晚点两个多小时,徐徐开进莫斯科车站,在那里等候许久的莫斯科大学新闻系的一位教师、原留华学生立即高举着用中文写的两位中文客人名字的牌子迎上前去……。这是中苏经过30年关系正常化后,中国新闻学者首次正式访问苏联。中苏两国新闻学者这时重新聚会到一起,既感到陌生又感到熟悉,格外兴奋。陌生的是30年几乎没有交往,熟悉的是两国新闻界面临着共同的新闻改革问题。小汽车立即将中国客人送到宾馆,与等候那里的苏联、美国新闻学者会面;随后,中美学者又一同前往苏联国家电视台,访问该台的总编辑;接着,直接去剧院观看芭蕾舞剧。直到半夜,兴奋的苏联陪同人  相似文献   

16.
去年年底,应美国斯坦福大学新闻系、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加利福尼亚州立契科大学新闻系的邀请,北京广播学院新闻教育代表团对美国作了一次友好访问。在那里度过了愉快而紧张的三个星期,同新闻教育界、广播电视界的朋友,以及旅美同胞进行了比较广泛的接触、交往,相互间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  相似文献   

17.
近读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主任汪新源同志所著《新闻心理学》,一阵清新、纯朴的气息扑面吹来。在当今言必称“学”的年代,这确是一本真正称得上“学”的专著。新源同志50年代末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长期在省报当记者、编辑。这本专著可以说是他三十年新闻生涯的总结. 记得1984年初夏,我去贵阳开会,途经武汉,他就对我谈及准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探索一  相似文献   

18.
莫斯科大学新闻系掠影宋立芳在俄罗斯,最负国际盛名的高等院校当属莫斯科大学。而在莫斯科大学里,新闻系则以其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成绩斐然而著称。笔者1994年至1995年初在该系进修,并对新闻系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考察。该系1994年未有本科生、研究...  相似文献   

19.
“苏联”曾是综合国力十分雄厚,科技事业极为发达,在世界上长期居于“超级大国”地位的国家。笔者最近查阅了一批作为收藏的《苏联高校通报》,认为对办好我国现在的高校学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当年的苏联共有高等院校 800余所,有列宁格勒大学、莫斯科大学等一批世界著名的大学和一批科研能力十分强的研究人员队伍。苏联,积 70余年创办高等学校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己特色的、能够展示高等院校科研总体水平的高校学报类科技期刊的办刊方针、措施和具体办法。   全国高校联办“通报” 《苏联高校通报》是按政府和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我国目前20万新闻大军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出自新闻院校,今天的新闻专业学生,是明天新闻队伍的后备军。如何优化这支“兵源”,已越来越为新闻界和新闻教育界有识之士重视。今年9月9日,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主持召开的首次“首都新闻教育座谈会”上,记协、新华社新闻培训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新闻学院、北京广播学院、中国记协职工新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新闻系和中央民族学院汉语系新闻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