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乾 《现代语文》2009,(8):133-135
《女海盗金寡妇》是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小说早期作品之一,由于被认为是博尔赫斯改写之作,而不被我国研究者重视。但这篇小说已经彰显了博尔赫斯创作生涯中的一些特殊之处,同时也展现出了博尔赫斯对中国形象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2.
博尔赫斯是一个令人着迷的人,一个被称为"作家中的作家"。他创造的一个又一个迷宫,让我们改变了关于小说的观念。他打破了小说的种种清规戒律,小说由此获得了更自由的存在,以及无限的可能性。而小说之存在前提,乃在于人之存在,因此小说之存在和人之存在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这是走近博尔赫斯世界的一条根本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张弛写出了很出色的小说,这种小说在现代文坛似乎只有张弛一个人会写,作为可以与张弛相提并论的小说,我认为世界范围只有一个人与之相比,那就是博尔赫斯的小说……因为张弛的小说无论从哪些方面看,走的都是与博尔赫斯相反的道路。博尔赫斯喜爱故弄玄  相似文献   

4.
博尔赫斯的作品以迷宫般的结构和深邃的哲学意味见长。时间和空间的哲理阐释、存在的荒谬、个性的磨灭以及对自身价值的探究,都是博尔赫斯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这种看似纯粹的文本和语言游戏恰是博尔赫斯的创作特色。迷宫般的结构以及循环、交织的意象是博尔赫斯小说的表层结构,实质上表达了博尔赫斯对宇宙及人生的思考,同样拥有深邃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暴力、迷宫及镜子是博尔赫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文学意象,也是跟随他多年的三个噩梦。阅读博尔赫斯传记会发现它们和他的童年生活密切相关。精神分析学理论认为,作家的创作是对无意识及童年受压抑欲望的反应。据此,用精神分析学理论解读博尔赫斯小说,为理解其人其小说打开了一扇门户。  相似文献   

6.
在博尔赫斯的小说中,"镜子"意象作为"抽象感知世界"重要的形式意义,可以说是他的小说创作的基础。通过分析博尔赫斯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叛徒与英雄的主题》和《特隆、乌巴克尔、奥比斯·特蒂乌斯》,讨论"镜子"意象是如何作为博尔赫斯小说"抽象感知世界"的形式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在博尔赫斯的小说中,"镜子"意象作为"抽象感知世界"重要的形式意义,可以说是他的小说创作的基础。通过分析博尔赫斯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叛徒与英雄的主题》和《特隆、乌巴克尔、奥比斯·特蒂乌斯》,讨论"镜子"意象是如何作为博尔赫斯小说"抽象感知世界"的形式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在小说中营造充满迷幻色彩的意象,这是博尔赫斯的拿手好戏。博氏通过富有形式感的玄想,表达了对于时间问题的无穷追问。当博尔赫斯作为小说家而幻想的时候,他总是会制造重复和增殖的意象迷宫。这些意象以知识为背景,数量众多,花样翻新,承载了博尔赫斯的玄想,并使其最终呈现为小说形式。博尔赫斯的玄想既是摇曳多姿的文学想象,又是玄奥的形式化的哲思。从小说家角度观察博尔赫斯,他更像一个思辨的哲学家,像一个活跃在小说领域里的芝诺。  相似文献   

9.
博尔赫斯是后现代小说的开山鼻祖,在中国关于博尔赫斯的研究涉及了很多方面,而笔者就一篇文本进行深入发掘,探究几部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或文学作品对于博尔赫斯的成名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的具体影响,深入了解博尔赫斯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并且深入分析《小径分岔的花园》的文本隐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博尔赫斯早期小说《女海盗金寡妇》是一部由中国题材改写而成的小说,它在题材处理、主题思想及人物形象等方面均与中国青心才人版《金云翘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部小说既体现了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对他的影响,同时又是博尔赫斯式西方改编的典型代表,可以从比较文学形象学角度加以分析。在这两部小说之外,越南诗人阮攸据《金云翘传》改编的同题“六八体诗句”,则完全是东方文化视角下的改编,与博尔赫斯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1.
博尔赫斯小说中独特的叙事方式深深吸引了中国的作家们,催生了先锋派小说,选择格非作为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作家,通过小说文本分析,发现他在接受博尔赫斯影响下,又结合本土文化的创作事实,使作品偏向现实,倚重传统,旨在呼吁装帧重于内容的书籍市场对文本本身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博尔赫斯一生酷爱阅读,喜欢在作品中引经据典。阅读使得博尔赫斯拥有了丰富的学识和复杂的思想。生活中的博尔赫斯经常流露出厌世情绪,家族的武士传统、对镜子的畏惧、失明和失眠的困扰、丧父之痛,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博尔赫斯小说中的人物通常有着荒诞的行为和悲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博尔赫斯一生酷爱阅读,喜欢在作品中引经据典。阅读使得博尔赫斯拥有了丰富的学识和复杂的思想。生活中的博尔赫斯经常流露出厌世情绪,家族的武士传统、对镜子的畏惧、失明和失眠的困扰、丧父之痛,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博尔赫斯小说中的人物通常有着荒诞的行为和悲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阅读这篇小说,我想起了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岔的花园》,这篇难懂的小说,被选人粤教版高中教材。读懂这篇小说,就可以读懂时间之谜与人生之谜。后现代的文学理论在当代小说中被广泛运用,读懂这些小说.需要欣赏者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与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5.
青年作家格非曾经由于叙述的独特性而被划入到先锋作家的行列,这主要与格非的小说观念及其独特的文本呈现有关,若从外来文化资源的角度来说,则主要表现为接受博尔赫斯的影响。从两者创作之间的延伸逻辑出发,主要选择观念的认同、迷宫手法和独特的时间意识三个主要方面来探讨博尔赫斯之于格非小说的意义。至于交织其中的关于先锋小说的特质、后现代问题,格非在20世纪90年代小说创作中的纯文学立场,则同样可以视为这种延伸逻辑的使然。  相似文献   

16.
残雪是80年代中国文坛颇具影响力的先锋派作家之一。残雪以其创作面貌及其个人精神气质的独特性,形成了所谓的“残雪之谜”。探析残雪的小说文本,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对残雪创作的深刻影响。本丈分析博尔赫斯的小说迷宫的形式对戏雪小说创作的影响。残雪由对博尔赫斯小说迷宫的模仿从而建造了“残雪迷宫”。  相似文献   

17.
《新作文》2006,(1)
博尔赫斯的“沙之书”无头无尾,永远也看不完。在博尔赫斯的眼中,小说就如同一个迷宫,无数条道路交错,每一个交叉点都可能迷路。有趣的是, 正是小说的这种迷路性让小说丰富并且拥有无限丰富的可能。小说家尽可能顺利铺设出口的同时,又最大程度地让读者“迷路”。小说家的任务不是  相似文献   

18.
博尔赫斯的创作风格和小说表现技巧在对拉美文学产生深刻影响的同时,对中国当代文学特别是新时期文学形式上的创新实验亦发生着示范滋润作用。博尔赫斯在其小说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想象力、叙事的非逻辑性和迷宫式结构,都成为中国当代的先锋作家和后现代风格追随者们效仿的对象。这些具有后现代创新精神的中国作家在自己的小说实验中,彻底打破文学思想上的禁锢,用从博尔赫斯等后现代作家那里借鉴的小说创作元素,并以自己对这些文学元素的独特理解,开拓出具有中国风格的后现代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19.
作为后现代鼻祖的博尔赫斯,其作品打破了传统小说模式,构筑了学创作的新格局。从他的作品来看,博尔赫斯始终在实践着这样一种创作观念:小说即游戏,从而剥掉了传统小说作为认识本体论的神圣外衣,从小说包孕的哲理、结构、幻想三个层面娱己娱人;在小说与现实的关系上,他说小说无非是梦的引导,从而消解了现实与虚构的对立关系。同时对传统小说主人公概念内涵也进行了置换,时间、空间和事理孤傲而鲜明地取代了人物作为主人公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作为后现代鼻祖的博尔赫斯,其作品打破了传统小说模式,构筑了学创作的新格局。从他的作品来看,博尔赫斯始终在实践着这样一种创作观念:小说即游戏,从而剥掉了传统小说作为认识本体论的神圣外衣,从小说包孕的哲理、结构、幻想三个层面娱己娱人;在小说与现实的关系上,他说小说无非是梦的引导,从而消解了现实与虚构的对立关系。同时对传统小说主人公概念内涵也进行了置换,时间、空间和事理孤傲而鲜明地取代了人物作为主人公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