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文精神是当代基础教育变革的价值背景和追求目标。以下名词术语在教育实践中被赋予了坚实、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自主首先是对人成其为人本质的肯定。人生而自由,人生而就理就应自己作为自己的主人,人的一生不断寻求精神的高度自由、自主状态。人如果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人作为人的本质属性和基本权利就没有被尊重和肯定。正因为自主意味着人自己选择自己的价值取向,因而自己对自己负责,增加了生命选择的责任感,自我判断、自我抉择、自我提升、自我成全,使人生真正成为自己缔造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班主任的一个重要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教育是一种引导个体了解、体会和实践“爱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价值性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人生的价值、目的和意义,进而喜爱生命与人生,珍惜生命与人生,并能够尊重自己、他人、环境及自然,促进自我能力的充分发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有意义的人。所以实施生命教育不仅可以教育学生尊重生命、肯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更好地实现自我、奉献社会;而且可以避免他们不爱惜生命、自我伤害等行为的发生。随着当今社会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在绝大部分学生积极进取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清醒地看到,由于一些消极因…  相似文献   

3.
萨特认为自由是人的本质,任何东西都不能真正限制和束缚住人。作为自由的人,是在不断地自由创造和选择中拥有自己的本质和价值的,人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过程,只要生命不止。就存在着改变和重塑自我的可能。人的自由是在具体境遇中的选择和行动的自由,这种自由的根本在于人选择的自主性。自我的一切归根结底取决于自己。自我应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负责。人生的价值是在人的自由、选择、创造、超越和责任中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在学术本位让渡于学生主体发展的当代大学实践中,“发展自由”进入话语中心。在理论意义上,大学“发展自由”意味着尊重个体价值、通过环境学习、机会成就自我建构、进化性道德与制度规范;在实践意义上,则表现为精神自主、行动自律、学问自理。而学生作为自我探险者、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和学习场域作为课程等则构成大学“发展自由”的旨趣。  相似文献   

5.
高启山 《四川教育》2004,(11):28-29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最核心的问题是对学生的尊重。尊重他们的人格,即尊重学生作为人应该具有的正当的心理和行为需求;尊重他们对生活、学习的选择权和自由活动的权利;尊重他们在人群中的应有地位,把他们看成与自己身份平等的“人”,并尽最大可能为满足他们的正当需求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这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6.
人生画布     
[活动理念]生活中,大部分人的努力目标都只是为了赢得别人的肯定与尊重.而当人无法从生命的本质自我肯定和尊重自己,生命的问题便找不到答案,也就难以解决所面对的挫折、空虚和其他问题.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厌学、生活无目标感、意志颓废、情绪消极、行为倦怠等问题的产生便是源于其对生命意义认识的不深刻和自我的不肯定,那么,帮助其找到问题的根源就是心理辅导课很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蔡英英 《教育导刊》2009,(10):50-50
《全球幼儿教育大纲》提出:“每个儿童都应有机会在一个尊重他们的环境里成长,这种环境还必须是安全的,对儿童间的差异性是宽容的。儿童有自己的需要、权利和内在价值,而这些都应该被认可和支持。”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把尊重儿童作为教育的第一原则.这种尊重包含着对儿童的自主选择、自我表达以及个人生活空间和时间的尊重,即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孩子在尊重中体会到教师的“爱”。  相似文献   

8.
人本的课堂     
人生最美妙的时光是在学校度过的,因而,学习理应成为生命中最富色彩的体验。 “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师尊重学生——尊重青春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生命活泼自由的呈现。 由此,自然地,我们要把课堂作为“人本化教育”的主阵地,把课堂教学作为体现生命价值、迸发生命激情的理想舞台。做到目中有活生生的人,心中有渴望发展的学生。 ——现实的教室是有墙  相似文献   

9.
教师爱岗敬业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岗是指一个人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岗位。教师的爱岗,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具体体现为热爱工作和热爱学生。热爱工作.意味着尊重和珍惜自己的选择.表现着对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态度和决心:热爱学生.意味着对学生人格和生命的尊重、对学生潜能和自觉的信任、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理解、对学生失误和不足的宽容.表现为对学生的关注、关心和关爱。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会感到教育教学对他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他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和活力,体验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捕捉到生活的绚丽与精彩。学生是他生命的给养,讲台是他生命的舞台,教学是他生命的源泉。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的基础教育中常常忽视了对象──人,人是自然界中最具丰富性和主动性的生命。 从“认知体”到“生命体”的提升,已成了当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重要分水岭。语文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也必须关爱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发 展。关爱生命,就必须让每个生命都享有“心灵自由”的空间,显示充分的生命活力。○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自由○给学生以表现自我的自由○给学生以想像、联想的自由○给学生以主体感悟的自由○给学生以尽情表达的自由  相似文献   

11.
一、让差生在教师的信任、尊重与肯定下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尊重,尤其是对差生滴点的肯定,都可以促使他们求知、求学,促使他们“自我发展”。而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得到了成功的喜悦,自我实现的满足,就更激起学习的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二、设计提问注意各层次学生,使学生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在关于自己价值的判断、评价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态度与情感.对自己基本持积极或肯定态度的人,我们称之具有"高水平的自我价值感"(下文称"高自我价值感")."高自我价值感"意味着自我接受、喜欢自己、对自己的价值有适当的尊重,但不等同于骄傲、自负.  相似文献   

13.
我们都熟知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著名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诗的诗名叫《自由与爱情》。在诗人看来,自由比爱情和生命的“价”都高,以至为了自由,它们都可以不要。想想也是,一个人如果没有自由,那就等同于囚犯或奴隶,他和别人就不一样,人家来到这世上是为了追求幸福,他却是为了承受难以忍受的痛苦。没有自由的人生也太没有意思了。而从哲学层面上讲,自由本来就是人的“存在”的一种规定性,没有自由就意味着一个人被剥夺掉了人的尊严。和很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不同,诗人算得上是一位“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4.
一段时间以来,萨特“自我选择”的思想在一些青年中不胫而走。在有的大学中,“自我选择”的演讲博得了阵阵掌声;在关于人生理想的讨论中,“自己设计自己”、“自己选择自己”成为某些人交流思想的时髦语汇;有人甚至以为“自我选择”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而奉其为警世格言或座右铭。与此同时,在某些文艺作品中,也若隐若  相似文献   

15.
自由对人们说来,是一个崇高的政治理想,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和生存状态。作为政治理想的自由主要指人的自主、自立、摆脱强制;作为人生境界的自由则是一种心灵的自由,一种精神世界的自足与超脱:而作为生存状态的自由,是指人类在获得基本生存保障前提下的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作为政治理想的自由值得献身,作为人生境界的自由令人神往,今天的人们更在意作为现实生存状态的自由的追求和实现。人的自由是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实质上也是一种不自由,因为人无法逃避选择的宿命,而选择的结果并不一定就是自由。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人学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关于“人”的学问,重视现实的人与人生问题是其最根本的特质。儒学注重探讨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人性、人的理想、理想人格的实现以及人的生活与自由等;道家的基本哲学思想是通过“无为”来达到人与道之间的和谐,强调顺乎自然,注重自我,崇尚个性自由。隋唐时期进入鼎盛时期的佛学,将抽象的佛性与具体的人心结合在一起,并通过对主体自我的肯定而一步步走向对人的生活的肯定,走向了对儒家伦理的认同,确立了中国佛教“出世不离人世”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17.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语文。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并以提高生命价值为目的的活动 ,人生命的独特性规定着教育的特殊性 ,对人生命独特性的关照即生命观的存在 ,实为教育所必需。本文试图对教育中的生命观作以初步的阐发。一、赋予学生生命发展的自主权 ,让其主动发展 ,自我选择。人有自我意识 ,使人区别于他物而成为“万物之灵长”。所谓人的自我意识 ,即自觉到“我是主体”的意识 ,包括“自主意识”、“自重意识”、“自信意识”、“自爱意识”和“自尊意识” ,以“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塑造”为形式。发展心理学…  相似文献   

19.
张宇 《中国德育》2005,(11):26-27
自主教育首先是自己把自己作为教育的对象,其次是根据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协调需要的追求,把自然生存条件、社会生存条件以及自我的生理、心理潜能、自我的情感和意志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成为自然界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和自己的主人,成为一个自由的人。人只有成为自主、自由的人,才会有想像力和创造力,才能独立分析、判断、选择、反思和建构。那么,自主教育能力有哪些构成要素呢?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反思,当代教育应该把自由成“人”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它的提出意味着应尽可能解放教育中被规训和宰制的人,促进其基于本性的自主生长;意味着对个人自由行为不合理阻碍因素的排除;意味着自由生命在教育中的茁壮生长,从而使人成为完整的自由人。这是教育的核心使命,是教育的最高价值体现,从而也是当代教育的根本精神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