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汉语言中的每一个词都有一定的意义。有些词只有一个意义,但也有些词有多义现象,即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例如,“食”在“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中解释为“吃”;在“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中解释为“食物、吃的东西”;在“食马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通“饲”,喂养;在“月盈则食,日中则昃”中通“蚀”,亏损。[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舔”是汉语中表示“用舌头接触东西或取东西”的主要动词。在现代汉语中其词义发展呈现了两个突出特点:施事开始向除动物和人之外的非生物体扩展;所舔的对象由以前具体事物开始向抽象事物扩展。这些变化为其新义位的产生奠定了有利条件。“舔”与“舐”的竞争从明朝持续到现代,“舔”真正替换“舐”发生在当代,但二者在现代方言中的竞争替换情况要相对复杂。关注“舔”之词义发展和对“舐”的替换.为我们深入研究汉语词义演变和词语替换提供了活体观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命题”是试验修订本教材中新增的内容,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生疏,特别是新教材仅介绍了由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简单的复合命题的真假的判定,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常常碰到仅用课本知识难以解释清楚的情形.下面的问题就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让学生迷惑的问题,在此提出来和各位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4.
“许”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词。它与词汇演变的一般规律相同,经历了由实到虚的过程,兼有实词和虚词的性质。具体来说,“许”有表示处所和用于指示两种实词用法和作为助词时的虚词用法。限于篇幅,仅少列其例于下。  相似文献   

5.
潘峰 《培训与研究》2007,24(1):31-33,40
《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收录“黑”词组99个条目,义项6个;构词能力最强的是①义,次强的是④义,最弱的是③义,⑥义没有收词;构词方式最强的是偏正式,次强的是附加式,最弱的是述补式和述宾式;“黑”的语素变义是比较接近辞书所收的语素共义;但也存在着收义有些笼统而缺失,释又有些含糊而残缺,有些词语解释有误和有的语义没有解释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字之差”的生物学概念有很多,仅存在一个字的差别,有的含义相近,如:液泡——囊泡,杂交——测交等;更多的含义大相径庭,如:液泡——卵泡,转录——逆转录,脱氨基——转氨基等。下面就高中生物教材中出现的“一字之差”的概念作一归纳。  相似文献   

7.
借用“望洋兴叹”而产生的“望书兴叹”等说法是可以使用的,因为它符合了语言的约定俗成性。语言中的这种“习非成是”现象有其产生的原因:一是语言发展演变的不规则化:二是文字的精英化到大众化发展过程中造成的误解;三是汉字作为表意体系文字固有的因形示义的特点。四是由于语言的“不完全分析”导致错误类推造成。“习非成是”现象应有一席之地,但不能夸大与提侣它。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诚”的内涵有一个从宇宙本体到价值本体的演变;而“信”的内涵也有一个从小到大的扩展,二者在道德评价处重叠成为道德概念。“诚”和“信”相连使用成为一个独立范畴,既指“诚”又指“信”,使传统“诚信”具有了较全面的涵义。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我镇重视“学材具”的征订、发放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育人功能,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师生的一致好评。刚接触“学材具”时,不少教师认为,“学材具”好是好,就是用不了———因缺少技术,不会用;还有一部分教师则认为,“学材具”好是好,但使用怕吃力不讨好———因没有时间,不想用。结果怎么样呢?有的学校不按学生数征订“学材具”,象征性订一些了事;有的学校两个学生用一份;有的学校订了也不发给学生,学期结束了,“学材具”还锁在学校保管室里或科任教师办公桌里;还有的不管三七二十一,采取放手式,开学一…  相似文献   

10.
怎样做一个真正聪明能干的音乐教师,是许多音乐教师时常在思考的问题。许多音乐教师,有的为“想引进现代化音乐教育设备或者学生用的小乐器,但是校长不肯掏腰包”而烦恼;有的为“学生讨厌音乐课本上的东西,音乐课太难上”而求教;有的为“寻找能够出人头地的音乐教育创新课题”而煞费脑筋;有的为“自己是什么什么专业的,却要忍痛放弃本专业,面对浅薄无比五花八门的孩子们”而苦恼;还有更多的音乐教师为“音乐是小三门,学校根本不重视,所以出不了成绩”而抱怨。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好多,在此,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一、热爱自…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