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酉阳杂俎》是唐段成式所著的文言笔记体小说,它的内容博杂,其中的传奇小说数量众多,塑造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本文以《酉阳杂俎》传奇类小说中典型人物的塑造为切入口,探讨老人、继母、飞天夜叉三类典型人物的叙事功能,以及这类人物叙事功能对传奇类小说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唐传奇是我国古代文言小说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具有独特的风格体貌。唐传奇梦幻小说因其叙述者的不同而形成姿彩各异的叙事视角。而梦幻小说之内容、特性也造就了其叙事方式、叙事视角的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唐传奇梦幻小说的叙事视角大体可分为中立式全知视角、第一人称限知视角、第三人称限知视角和越界式视角。  相似文献   

3.
十七年抗日小说的传奇叙事不是偶然的文学现象,它是人类文学园地中传奇文学的一种微型表现,是对中国传奇文学传统的继承、创造与转换,也是文本外讲述历史的时代和文本内历史讲述的时代"共谋"的产物,同时是创作主体对历史的叙事欲望和叙事动机"合力"促成的结果。自然,小说本身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小说中,作为古代小说题材流派重要支脉的英雄传奇类小说,无疑是因最缺乏“时代”光彩而为人所轻的。其实,如果不作狭隘的功利价值评判,而还原为小说的审美批评。那么,我们就不能不承认,就小说的艺术发展而言,近代传奇小说在某些方面的创造,乃是最具有“近代”意义并因而成为向现代小说过渡的桥梁。对此,我们不应忽视。现试举二例说明之。一包容式叙事结构的创造。中国古代传奇小说。由于受说话伎艺单线叙事要求的影响和限制。结构比较简单。我在《中国古代小说艺术》中,曾把包容式结构出现以前的传奇叙事结构,归纳为连环式(连串式)和…  相似文献   

5.
在“十七年”文学中,“红色传奇”小说是一个曾经产生过巨大社会反响的小说支脉。作为一种以意识形态言说为叙事宗旨的小说,“红色传奇”小说在作家(文化)结构、叙事理念等方面都体现出独特性。这些特异性影响了“红色传奇”小说的叙事建构,并由之产生了“红色传奇”小说意识形态的表述困境。  相似文献   

6.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女作家 ,张爱玲在其代表作———小说集《传奇》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在雅俗之间自由出入的小说文本 ,其审美特质呈现为古典与现代相交融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唐代传奇小说中穿插诗歌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男女的诗歌赠答;聚会宴饮时与会诸鬼神精怪的酬唱赋诗;小说中人物的独吟抒怀;引用别人的诗歌入小说发表评论。具体说,诗歌在小说中执行了以下功能:创造浪漫的抒情风格;营造优美的叙事意境;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构造曲折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8.
唐传奇中"诗笔"的运用,是其"文备众体"的艺术体制中历来最受瞩目的特色。作家在小说的创作中努力把"诗笔"纳入小说的叙事框架,将诗学文化的意境说运用到小说的创作中去,使小说的叙事境界具有诗情画意的美感,并用浓郁的抒情环境帮助叙事,使小说这一叙事性文体闪现出诗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9.
唐传奇中存在大量的窥视叙事,它在作品中有一开始就有意、从无心到有意、处于无心与有意之间和偷看者受到偷看对象反制四种类型。其叙事功能主要体现在:既是小说中人物视线的聚焦之处,也是构成完整故事的核心要素,同时它还调节小说的叙事节奏、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凸显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唐传奇中的窥视叙事是对“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传统道德观的挑战,也是佛道文化的投影,亦是当时文士追求风流的集体无意识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0.
17年时期(1949-1966年)的革命历史小说通常以传奇叙事演绎无产阶级革命崇高理想。传奇叙事在这个历史阶段处于两难位置:传奇叙事极大地弘扬了革命者的英雄气概,培养了人民对革命的自豪感;但因为英雄们传奇性的过分膨胀也导致小说对革命意识形态的偏离。在当时的革命历史小说中,传奇叙事并不是一种被提倡的文学想像方式,而是一种被规范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传奇”,是中国重要传统叙事类型。作为一种叙事类型,“传奇”的特点是叙述“奇事”,描述“奇人”“奇景”,而在结构上则体现出鲜明的曲折离奇的情节。“传奇”体现了传统社会中人对于外界的好奇心情,也体现了传统社会的民众对于世界万物无法把握的心态。这种叙事类型,在现代文学史上逐渐淡出,其重要原因是传奇叙述传奇“人”、“事”“景”,主要是外在于现代人的社会事件,而不是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内在的精神状态,则被看做是现代文学的标记。在现代性叙事逻辑里,“传奇”就被看成是古代文学的叙事传统,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淡出,则是必然的。另外,现代文学理念重视的是日常生活。传奇没落就显得必然。张爱玲那段有名的创作谈,似乎也印证了传奇的没落与日常叙事兴盛的现实。张爱玲推崇人生中稳定的一面,而人生中飞扬的一面则在她看来是不真实的,即使要写,也得以人性的安稳为底子。即使是她的那些标记为“传奇”的作品,其实注重的不是情节的曲折和人物命运的跌宕,而是人物命运的急转而已。“传奇”在张爱玲那里只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倒是一些叙述外在社会生活的小说中,仍然保留着“传奇”的影子,例如,蒋光慈、艾芜等作家的左翼小说。以《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为代表的新英雄传奇小说,延续了传奇的叙事传统。  相似文献   

12.
唐传奇是受史传文学影响很大的一种小说艺术,继承发展了史传文学的叙事特点,在此基础上开启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新篇章。《霍小玉传》是唐传奇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以《霍小玉传》为例,分别从故事取材、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人物描写四个角度分析唐传奇中体现出的史传性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3.
“红色传奇”小说是当代十七年文学发展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叙事门类之一,但与传统小说叙事观念密切的血脉联系,使它在叙事特征方面表现出了诸多与现代意识形态要求不相契合之处。文章试图通过对这类小说中的爱情表现的意识形态解读,说明其在一个以政治意识形态遮覆一切的时代里的遭际与命运。  相似文献   

14.
"红色传奇"小说是当代十七年文学发展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叙事门类之一,但与传统小说叙事观念密切的血脉联系,使它在叙事特征方面表现出了诸多与现代意识形态要求不相契合之处.文章试图通过对这类小说中的爱情表现的意识形态解读,说明其在一个以政治意识形态遮覆一切的时代里的遭际与命运.  相似文献   

15.
唐代的传奇小说是一种高雅文学,是唐诗的姊妹文体。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这"变"即是"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这个"有意为小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唐传奇在有唐一代形成了庞大的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创作群体;二是在创作实践中总结出独特的小说美学理论;三是从文体上说,唐传奇吸收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艺术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创造出集叙事、抒情、议论于一身的完美文言小说文体。唐传奇实是唐人于诗歌之外的又一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明代中篇文言小说与唐传奇相比,在诗词羼入、人物形象塑造、叙事模式等方面有许多异同之处。它作为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环节,处于唐宋传奇和才子佳人小说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的小说呈现出“分析性”叙事与“浪漫性”叙事并存互补的趋向。以鹿桥、徐和无名氏以及黄谷柳的小说为典型文本,对后一种趋向的不同表现———“情调”风格或“传奇”形态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探讨了他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18.
自唐传奇以来,传奇叙事作为中国文学的一种叙事模式,始终贯穿在文学史中,特别是小说史中。学者张文东认为,中国现当代小说依然承袭了这一叙事模式。20世纪70年代知青作家叶辛创作的《高高的苗岭》,以情节曲折离奇、英雄形象传奇、地理环境奇特为特征,采取传奇叙事模式,从三个方面演绎了一场传奇的革命战争。  相似文献   

19.
自唐传奇以来,传奇叙事作为中国文学的一种叙事模式,始终贯穿在文学史中,特别是小说史中.学者张文东认为,中国现当代小说依然承袭了这一叙事模式.20世纪70年代知青作家叶辛创作的《高高的苗岭》,以情节曲折离奇、英雄形象传奇、地理环境奇特为特征,采取传奇叙事模式,从三个方面演绎了一场传奇的革命战争.  相似文献   

20.
唐传奇是模仿传记文学而创作的一种小说艺术。从创作主体的接受角度看,唐传奇之所以模仿传记文学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史说同质”的观念决定了唐传奇除了模仿传记文学之外别无选择;二、古代小说的非正统地位迫使唐传奇向史传文学靠拢;三、传记文学的叙事特征、文学表现和艺术风采为唐传奇树立了模仿的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