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体育教学中教师教一些难度大的技术动作时,由于学生的最初学习,难免产生胆怯和恐惧心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胆怯和恐惧,主要是指学生由于缺乏运动能力而产生的对某个动作或某个练习的害怕情绪。有很多种原因会造成学生在课堂上胆怯和恐惧的产生,我们面临不同种原因也要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障碍是人的情绪和情感消极性的心理现象。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出现部分学生动作迟缓、犹豫不决、紧张、胆怯等恐惧心理。这种心理障碍可分为单纯性恐惧障碍和团体性恐惧障碍两种。单纯性恐惧障碍表现为对某一具体的环境或体育活动产生恐惧心理,如学习跨栏跑因被栏架绊倒产生对栏架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障碍是人的情绪和情感消极性的心理现象。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出现部分学生动作迟缓、犹豫不决、紧张、胆怯等恐惧心理。这种心理障碍可分为单纯性恐惧障碍和团体性恐惧障碍两种。单纯性恐惧障碍表现为对某一具体的环境或体育活动产生恐惧心理,如学习跨栏跑因被栏架绊倒产生对栏架的害怕;学习双杠动作时,从杠上摔下来,产生对学习体操动作的恐惧和厌恶感。除潜在的伤害因素和怕苦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师在跳高和跨栏技术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对分解动作普遍掌握较好,可一进入完整的技术练习就动作变形,与分解动作教学相比,同一学生则判若两人,这固然存在着组织上的原因(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缺乏有机联系),但更多是心理障碍所致,如:紧张、恐惧、胆怯等等。对我校学生的调查表  相似文献   

5.
胆怯与恐惧是人和动物所具有的原始情绪之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胆怯与恐惧心理存在,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本文旨在通过对其产生的原因,表现的分析,找出抑制和消除胆怯和恐惧心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学生有畏难和胆怯情绪在体育教学中颇为常见。畏难和胆怯情绪的产生,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情绪冷淡或者过分焦虑,甚至产生恐惧心理。这些情绪障碍压抑着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了学生的运动能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甚至躲避练习。这种消极的情绪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学生的畏难和胆怯情绪是体育教学中的一大障碍,那么该如何排除这些障碍,提高体育课教学的效率呢?一、寻找学生产生畏难和胆怯情绪的原因在教学实践中,我经过观察与思考发现,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是师生为了同一目标而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情绪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出现过度焦虑、过度紧张、胆怯与恐惧、逆反与对立等消极情绪,会明显地影响和推延动作的完成,甚至出现伤害事故.可见,消极情绪在体育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是体育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因为害怕参与竞争,而不敢表现自己;或者是等到别的学生表演时,他才敢在下面悄悄地模仿;偶尔被老师点名展示时,也是妞妞捏捏,满脸通红;一些本该会答的问题或会做的动作,因为胆怯而不敢回答和展现。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情绪状态,势必影响学习,形成畸形乃至厌学心理。一、体育胆怯心理的形成原因学生体育胆怯心理的形成,一方面与传统体育教育传承下来的一些呆板、僵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方法有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部分体育教师对当今一些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的曲解,也构成了学生胆怯心理得…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体操作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也必须要积极适应改革要求,因为单纯的追求技术、技能以及身体素质的体操教学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由于体操教学不同于其他武术、球类等项目,体操的很多技术动作都是在反体位的状态下完成的,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而这势必会导致学生对体操教学产生恐惧的情绪,学生的恐惧情绪往往成为影响体操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响学生产生恐惧情绪的因素很多,原因比较复杂.因此,本文结合体操教学的特点,对学生产生恐惧情绪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调节措施,希望能够减轻、预防或者消除学生在体操学习时的恐惧情绪,从而有利于学生对体操动作的掌握,,提高体操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是师生为了同一目标而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情绪活动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出现过度焦虑、过度紧张、胆怯与恐惧、逆反与对立等情绪障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产生情绪障碍的原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采取相应的调适措施,如树立自信心、发展运动能力、选用科学多样的教学方法等,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和消除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是师生为了同一目标而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情绪活动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出现过度焦虑、过度紧张、胆怯与恐惧、逆反与对立等情绪障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产生情绪障碍的原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采取相应的调适措施,如树立自信心、发展运动能力、选用科学多样的教学方法等,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和消除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2.
焦虑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紧张、不安、焦急、恐惧的情绪状态。回答不出问题,可能产生焦虑;做不好作业,可能产生焦虑;跟不上学习,也可能产生焦虑。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若高焦虑与高能力结合,会促进学习;而高焦虑与一般能力或低能力相结合,则妨碍学习。因此,促进学生学业进步,要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3.
正焦虑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不安、焦虑、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状态。例如,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答不出时,就可能产生焦虑。焦虑从不同角度可分为正常焦虑与神经过敏性焦虑。研究表明,若高焦虑与高能力结合,会促进学习;当高焦虑与低能力或一般能力相结合时,则会妨碍学习,因为他们的能力不足以应付紧张、不安的情绪干扰。  相似文献   

14.
积极的情绪可以产生增力性影响,提高人的活动能力;消极的情绪则会产生减力性影响,降低人的活动能力,不仅影响自身学习效果,而且会通过面部表情、体态运动向周围扩散,使一些心理素质较差或动作技术不熟练的学生不由自主地受到感染,从而影响整体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多年体操教学中发现为数不少的女生存在对体操项目的“恐惧”心理。这主要是由于她们肌肉力量较差,小肌肉群发育不协调,兴奋与抑制转换较慢,造成动作不灵活,在体操教学中表现出胆怯,做动作时往往情绪不够稳定,优柔寡断,尤其是对体操技巧性强的活动易产生顾虑。另外,体操教学中支撑跳跃、单杠、双杠、技巧的练习都必需利用一些器械来完成技术动作,由于使用的器械高低,宽窄,  相似文献   

16.
顾留娜 《学周刊C版》2014,(2):212-212
学生有畏难和胆怯情绪在体育教学中颇为常见。畏难和胆怯情绪的产生.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情绪冷淡或者过分焦虑.甚至产生恐惧心理。这些情绪障碍压抑着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了学生的运动能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甚至躲避练习。这种消极的情绪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学生的畏难和胆怯情绪是体育教学中的一大障碍.那么该如何排除这些障碍.提高体育课教学的效率呢?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由于受身体素质、运动基础及动作难度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胆怯、恐惧、焦虑等心理,加之教师未采取有效的帮助与保护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张潇 《华章》2011,(31)
恐惧是人认为受到威胁时产生的一种情感反应.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当前比较复杂,具有一定难度或危险性的学习内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种情绪表现为困难,危险,失误的强烈焦虑,呼吸加快,血压上升,甚至出现虚脱等现象.这种心理现象造成了学生技术动作变形,既定配合失误,或者无法完成练习,严重的还会造成伤害事故,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相似文献   

19.
余世雄 《广西教育》2007,(11A):42-42
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然而,在我们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情绪障碍,如畏难、胆怯、紧张、自信心不足等。这些情绪的产生,有自身的问题和外在条件的影响。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类心理情绪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长期的情绪障碍会引起心态的变化,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心理训练法在跨栏跑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忠宝 《广西教育》2009,(12):103-104
学习跨栏跑动作时,女生往往会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当这种情绪状态超出一定程度后,易使肌肉僵硬,动作不协调,容易失误等,从而影响动作技能的掌握。对此,可运用一些心理训练手段,使学生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进行体育项目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