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伊江汇览》的成书时间应为乾隆四十一年,而非目前学界所认为的乾隆四十年。《清高宗实录》记载的格绷额与该书的作者格琫额是同一人,他于乾隆三十年以佐领职衔来新,乾隆三十四年擢升协领。任职伊犁期间,为伊犁将军差委多项工作,四十一年授为副都统,升任库尔喀喇乌苏领队大臣,后调任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五十二年,任和阗领队大臣,在任期间因向当地伯克贪索财物被革职拿问,五十四年二月被乾隆帝下令诛杀于和阗。因当时新疆不具备刊刻条件和作者的宦场亡命,所以《伊江汇览》未能刊行。  相似文献   

2.
《察哈尔正黄旗苏木考录》记载,喀喇沁苏木位于正黄旗东南角营子川一带(现乌兰察布市兴和县银子川,银子川同营子川,下同)。《兴和县文史资料》(第三辑)载录:"乾隆52年,从北京来了69户立有军功的喀喇沁旗人,他们奉了乾隆皇帝的圣旨在银子川故地收租,把原先是荒区的银子川开辟为农田"。《原察哈尔正黄旗喀喇沁蒙古溯源》文中描述原察哈尔正黄旗喀喇沁蒙古人一部分来源于善于养马的"民人",一部分来源于立有军功的"旗人"。笔者根据此三部内容,进一步探求真实的原察哈尔正黄旗喀喇沁苏木兀良哈氏族源,终于理清了喀喇沁部的前世今生,也最终理清了原察哈尔正黄旗喀喇沁苏木蒙古人的前世今生,兀良哈氏族与察哈尔部荣辱兴衰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3.
光绪十六年(1890)承化寺僧众由阿勒泰迁至库尔喀喇乌苏巴音沟.文章拟对承化寺僧众迁徙的内外原因,以及各地方官员对其迁徙的态度和迁徙的经过做一简单的论述.这一迁徙事件是以甘肃新疆巡抚刘锦棠将所辖库尔喀喇乌苏巴音沟作为承化寺僧众迁徙之地而告终的.该僧众定居新疆之后.为新疆的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兆惠(1708—1764年),字和甫,满洲正黄旗人,姓吴雅氏,乾隆朝著名的满族将领。他是孝恭仁皇后(雍正帝之生母)的族孙。父佛标,官至都统。兆惠入仕开始于1731年(雍正九年),先是“以笔帖式入值军机处,”官秩虽低下,但在中枢决策机构。雍正帝去世时,他不过官至内阁中书。1736年(乾隆元年)24岁的乾隆帝即位,一朝天子一朝臣,比乾隆帝年长3岁且有远表之亲的兆惠,作为新朝着重培养的年轻下级臣子,很快就被识拔起来。累擢兵部郎中、内阁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刑部侍郎、正黄旗满洲副都统、镶红旗护军统领,逐渐…  相似文献   

5.
景廉(1824—1885),字秋坪,颜扎氏,满州正黄旗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咸丰八年(1858)授伊犁参赞大臣,次年十月到任。同治元年(1862)四月,调叶尔羌参赞大臣,未任。二年(1863)坐事落职。当地数千维吾尔民众哭于札尔玛,意欲祷神以阻其行。后曾任哈密帮办大臣,乌鲁木齐都统,但皆因地方未靖,滞留甘肃安西未到任所。同治十三年(1874),曾授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令统率各部共击阿古柏匪帮,谋图收复新疆。官终至军机大臣,兵部尚书。  相似文献   

6.
蒋良骐(1723—1789年),字千之,一字赢川,广西全州人,出身仕宦家庭,父亲作过长芦盐运使.蒋氏才思宏富,倚马千言,被当时誉为西粤文人之冠.年二十五,与伯兄良翊同领乾隆丁卯(十二年,1747年)乡荐,辛未(十六年,1751年)成进士,选庶常,授编修。乾隆三十年(1765年),重开国史馆,任篡修官,撰名臣列传,经手者居多.后晋内讲,擢侍郎,升鸿胪寺卿。旋以府丞视学奉天,迁太仆寺卿.复以学问渊邃,稽查右翼宗学,深得清廷的赏识,官  相似文献   

7.
孙叔敖 ,春秋中期楚国人 ,姓 ,名敖 ,字孙叔 ,故称孙叔敖。他出生在楚国郢都的贵族世家 ,后举家迁往期思 (今河南淮滨东南 )。楚庄王十六年 (公元前 598年 ) ,孙叔敖被召回郢都 ,担任令尹 (丞相 ) ,曾辅助楚庄王指挥楚军在必阝 (今河南郑州 )之战中大胜晋军 ,助成了楚庄王的霸业。孙叔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也是一位杰的水利专家。他曾主持修筑了许多水利工程 ,其中芍陂 (在今安徽寿县南 )最为著名 ,其规模在春秋时期为最大 ,是我国古代首次兴建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孙叔敖堪称我国营造水利工程的鼻祖。楚成王、楚穆王时 ,楚国势力已…  相似文献   

8.
祖远 《老年教育》2013,(2):16-17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发生了一桩从清朝建立以来最大的贪污案。自封疆大吏到州牧县令,被判处死刑的多达100多人,其中56名被砍掉了脑袋。这就是轰动朝野的甘肃全省官员谎报灾赈、贪污捐监粮的大案。这桩特大贪污案的首犯,就是乾隆曾十分倚重的封疆大吏王望。王望是山西临汾人,自举人捐纳知县,累任知县、知府,乾隆三十九年调任甘肃省布政使,受命专门办理收捐监粮。  相似文献   

9.
【导读】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因曾做过柳州刺史,所以后人又称“柳柳州”。唐德宗贞元九年中进士。二十六岁,中博学宏词科,任集贤殿正字等职。唐顺宗即位,柳宗元参与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被召回长安,又外放为  相似文献   

10.
1634年林丹汗去世后,以外喀尔喀左翼车臣汗为首的蒙古贵族同后金王朝建立了友好关系。1640年以后,喀尔喀部同卫拉特部在《蒙古──卫拉特法典》精神鼓舞下,联合一致地对抗清朝,使喀尔喀与清朝的关系趋于恶化。喀尔喀车臣汗策动苏尼特腾机思叛清,额尔克楚虎尔等虏掠巴林人畜,左翼二汗联兵抗击清军,右翼俄木布额尔德尼等抢掠归化城土默特部落。清廷针对喀尔喀部的新动向,派兵镇压了苏尼特叛乱,击败了喀尔喀联军,并采取恩威并施,拉拢分化的措施,最终迫使喀尔喀服罪认输,使其恢复九白年贡,并且初次定立喀尔喀八扎萨克,为其在喀尔喀推行盟旗制度,彻底收服喀尔喀奠定了基础。本文利用满蒙文原始档案材料,结合其它有关史料,对1640年以后十多年期间的清朝与喀尔喀的关系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乾隆末的中安宗藩关系屡经波折,频受考验,至乾隆五十三年至五十四年,更跌入深渊,见诸兵戎,中安宗藩关系中断近两年之久,成为清代中安关系史上的一件憾事。但两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双方友好交往的愿望是真诚的、强烈的。因此中安宗藩关系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于乾隆五十五年解冻回春,全面修复。但中安宗藩关系的修复非一蹴而就。在这一过程中,时任两广总督的福康安力肩重任,秉乾隆之命,实心办事,确立务实的安南问题处理方针,与阮惠进行外交斡旋,打破僵局,在保存清朝颜面的前提下赢得了和解,并促成阮惠进京展觐祝厘,且一路陪同,辛苦万端,在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将中安关系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桐城派散文名家刘开享年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开为桐城派中后期散文家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对于他的生卒情况,研究者多依据方宗诚或姚元之之说加以推算,将其享年定为四十一岁或者四十岁。根据刘开本人的行踪自述及其友人诗文中的相关记载,可知刘开乃生于乾隆五十四年,其享年实为三十六岁。  相似文献   

13.
乾隆"钦定"了《四库全书》,"敕修"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还"御定"了《续文献通考》。《四库提要》和《续文献通考》正式判定明末出自井中的宋郑思肖《心史》为伪书。但这只是诬陷和谎言,却迄今还在蒙骗和贻误学术界。乾隆对郑思肖相当注意,有可能看过《心史》,且还写过关于郑氏的诗。《四库全书》中更是留下了《心史》为真的大量记述。  相似文献   

14.
不可忽视舒本。舒元炜之序写于乾隆五十四年六月上旬,地点在北京。舒本是原抄本.而非过录本。舒元炜只是作序,当时的收藏者是玉栋。玉栋就是舒元炜序中的“筠圃主人”,原姓姚。是藏书家,乾隆五十四年正闲居在北京家中。舒元炜序中两提“当廉使”。“当廉使”或为当保,当保卒于乾隆五十年十月。“当廉使”或为陆耀,陆耀卒于乾隆五十年六月。无论“当廉使”是当保还是陆耀,“当廉使”皆卒于乾隆五十年。“当廉使”去世的时间,早于舒元炜为玉栋所藏《红楼梦》写序的时间,为我们探讨舒本的底本形成的下限时间提供了契机。舒序云“君先与当廉使并录者,此八十卷也”,就是说玉栋以前和“当廉使”一起抄录“这部”八十回本的《红楼梦》。因此,舒本的底本形成的下限可为乾隆五十年。  相似文献   

15.
齐召南从乾隆元年中博学鸿词科,至乾隆十五年在京师做官,主要交往人员有沈廷芳、杨椿、杭世骏、周春、汪师韩、胡天游、周长发等。乾隆十五年,齐召南离开京师回浙江后,主要在杭州敷文书院任教,他主要与沈廷芳、杭世骏等继续交往,这段时间的交往纪录远不及他在朝廷做官时的多。从齐召南的交游,可看出他的学术活动范围和内容,主要是参与朝廷大型文献的编撰及交往圈中的唱酬。  相似文献   

16.
陆游创作九千三百多首诗歌,部分具有气象史料价值。陆游从乾道六年至淳熙七年的十一年里,漂泊辗转于蜀地,较为真实全面地记录了蜀地周遭城市的气候特征。自山阴去往夔州的路途上,秋日高照,秋雨凄迷,秋霜凛凛,冬雪寒冷。夔州夏季苦热,暴雨倾盆,雾瘴难散。成都冷热适中,时有夏洪发生。淳熙八年始,陆游定居在山阴,浙江四季分明,春暖秋凉,夏天暴雨,冬天出现暴雪,为当今探讨宋代气候特征提供了史料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严元照乃清代乾嘉时期著名学者,但长期以来,学界对于其生年、卒年一直有不同的说法.通过考察相关文献.可断定严元照生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卒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寿四十五.  相似文献   

18.
于敏中是乾隆朝较有影响的首席汉族军机大臣,参与朝廷军政要务,因其稳重、谨慎、办事干练,精通满、汉文,且文才过人,“拟为诏旨,纤悉周详,曲当无遗”;担任修《四库全书》总裁、国史馆、三通馆总裁等要职。在组织编纂官方文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诗文“皆自成家”,有“文章深厚,诗律闺壮”的特点,并承担编辑乾隆皇帝的诗作的重任。因其在军机处任职20年“自始至终,勤劳弗替,相机拟谕,厥功茂焉”,而受到乾隆皇帝的恩宠。  相似文献   

19.
阮籍一生分为三个时期:三十岁以前为早期,思想完全是儒家,代表作为《乐论》、《通易论》;三十岁到四十岁为中期,他在纷乱的政局中受到种种刺激,由儒入道,回避出仕,转向隐逸,代表作为《答伏义书》、《达庄论》和《咏怀诗》;四十岁以后为晚期,他出任要职,支持司马氏,思想上杂取儒、道二家之精华,代表作为《大人先生传》,此文表明阮籍既追求精神绝对自由,又欲建立事功,以极高明而道中庸为人生哲学的归宿。  相似文献   

20.
清代晚期著名将领苏元春一生戎马倥偬,在其40余年的军旅生涯中,担任广西提督(包括署理)时间长达20年,但其于何时担任此官职,有关材料大多语焉不详。本文作者详考清史档案材料,得出这样的结论:苏元春担任广西提督的任命时间为光绪十一年五月二十九日(阳历1885年7月11日),但正式上任是近两个月后的七月二十四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