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由于文献记载歧异,学术界对商王盘庚所迁都城历来说法不一,其中主要有"迁殷"、"治亳"两种观点。本文从不同文献记载的对勘分析入手,考证"迁殷"、"治亳"二说的源流,并通过文献的整合与互证,提出盘庚一世二迁之说,即盘庚在位期间曾先后有"迁殷"、"治亳"两次都城迁徙。如此,则相关文献记载的分歧与矛盾可以涣然冰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尚书·盘庚》篇内容分析为基础,论证了“天命”思想在商代中后期已经形成,并成为盘庚迁殷的思想渊源.目前学术界考证洹北商城即盘庚所迁之殷,结合有关考古发现、文献记载与甲骨卜辞,本文探讨了殷都的布局与宗庙建制,并提出洹北商城1号宫殿为盘庚时期祭祀“上甲十示”的集合宗庙.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十四世纪,商朝国王盘庚把都城从奄迁到了殷,此后历时二百七十三年,商朝再也没有迁都.对于盘庚迁都的原因,历来说法不一.其实,社会动乱和河患引起的生态环境的恶化,才是盘庚迁殷的主要原因.盘庚迁殷以后,注重治理和保护环境,为后来商王朝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天处理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根据目前所拥有的考古资料,结合可靠历史文献,否定了古本《竹书纪年》中关于“自盘庚徒殷至纣之灭,七百七十三年,更不徒都”这一记载的可靠性,论证了盘庚迁殷以后曾经发生过两次迁都,从而对商朝后期的历史进行了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5.
历史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先秦 (1)盘庚迁殷的原因:缓和阶级矛盾镇压异己,巩固王位;殷地自然环境优越。  相似文献   

6.
“盘庚迁殷”已为海内外人士所了解。20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考古工作者又发现了“洹北商城”,证明在“盘庚迁殷”之前,安阳已做过一次商都。学术界许多专家认为,洹北商城为商王河甲所建,即古籍中所说的“河甲居相”。商王河甲和盘庚之所以两次在安阳建都,是因为当时安阳在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自然生态诸方面条件十分优越。  相似文献   

7.
<盘庚上>篇首自"我王来"至"底绥四方"一段言论究竟出自何人之口,古今学者各持己见,迄无定论.虽大致不出"盘庚"与"民众"二说,但具体阐释又各有不同.本文对前人有代表性的意见进行考索辨驳,认为以上二说均有种种疑点,难以圆通.故提出了"盘庚"、"民众"两属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对这段言论作了新的阐释解说.  相似文献   

8.
夏:舜死后,禹当上了部落联盟首领,禹原来是夏后氏部落首领,所以,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后取名"夏"。商(殷):契是商部族的始祖,居于商(河南商丘一带),汤灭夏后以"商"为国名。后因汤的十世孙盘庚将都城西迁  相似文献   

9.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古代史》教科书上,在第二章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中,谈到商的兴衰时有这么一段话:“商朝前期屡次迁都。商朝中期,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从此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称殷朝。”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构想:"既反帝又反军阀",扫除"这二重障碍",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前提;"民众势力是现代社会上一切构造的基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必须假手于其社会内的多数人";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之实行"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成立一个强固的精密的组织",即建立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这些构想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方向,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