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文化品趣     
春谚 民间流传着许多与春天有关的谚语,如“春天孩儿面,一日三变脸”“春雨贵如油”“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春无三日晴,冬无三日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交春落雨到清明,清明落雨无日晴”“春暖春晴,春寒春雨”“春雾晴,夏雾雨,秋雾蒙蒙炙死鬼”“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春时东风双流水,夏时东风旱死鬼”“春风种芍药,到老不开花”“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春风不刮,草芽不发”“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这些与春天有关的谚语通俗易懂,自然生动,深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2.
人生与垂钓     
人生如钓鱼. 不是吗?从冬到春,人们都在岁月河畔垂钓,钓心中的追求,钓梦中的希冀.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春钓滩,夏钓渊,秋钓阴,冬钓暖”。温暖的四月,穿上长统靴,戴上太阳镜、太阳帽,扛上钓鱼竿,摆个酷酷的POSE,钓鱼去! 知道怎么钓鱼吗?来,教你一些小窍门吧!其中还藏着很多“钓鱼灯谜”哦,猜对了你就一定能钓到大鱼!  相似文献   

4.
一、为谚语正名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释 :“谚 ,传言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释 :“谚者 ,直语也。”旧版《辞海》释 :“俗言曰谚。”新版《辞源》释 :“长期流传下来文词固定的常语。”说谚语是“传言”,这概念是含混不清的。因为古圣先贤的训条是传言 ,经史典籍的警句是传言 ,谚语也可以说是传言。把格言、警句、谚语包容在一起 ,便使谚语的界定十分模糊。说谚语是“直语”,也很不确切。因为直语是不加修饰、不加润色的词语 ,历来有不少文人下笔重在朴直 ,但那绝不是谚语。说谚语就是“俗言”,这也不尽然。谚语固然是俗言 ,…  相似文献   

5.
“钓”之乐     
老爸终于答应陪我去钓鱼啦!这一天下午,阳光明媚,我同爸爸一起收拾好鱼具,就迫不及待地出发了。一路上,爸爸一个劲儿地和我大谈他的钓鱼经验,什么“春钓浅滩夏钓荫”呀,什么“秋钓流水冬钓草”呀……而我却根本顾不上听这些,一路小跑,急急地往前赶着,要知道我的心早已飞到那令人向往的小河边了,真恨不得一步就能跨到!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离家不远的那条小河旁。只见爸爸首先选好了一块适合垂钓的地点,下好鱼食后却掏出一本书,坐在一边安静地看了起来。我不禁纳闷了:“哎,爸爸,我们不是来钓鱼的吗?你怎么反倒看起书来了?”爸爸看了我一眼,神…  相似文献   

6.
<正> “一个民族的天才、机智和精神表现在它的谚语之中”.英语谚语是英美民族语言中十分生动、有趣的成分,它反映了大众的智慧,包含朴素的哲理.它用词浅易简约,在为人处世的方法上给人们以启发、提醒或警告.修辞格可谓英谚的一大特色,研究分析英谚中的修辞格对了解和掌握乃至正确运用英语修辞、对于加深理解、学好用好英语也是大有裨益的.下面就英谚中的修辞格进行归纳总结,以供参阅:一、明喻(simile),又称直喻,是用一种事物比喻所要说明的另一事物,两者在本质上或性质上有相似之处.通常格式是“主体+喻体”,中间“Like”或“as” 隔开.如:  相似文献   

7.
咏钓鱼诗是历代诗人描写的主要题材之一,有不少诗作脍炙人口,流传至今。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蓼蓼竹竿,以钓于淇”的诗句。唐代诗人储光羲在《钓鱼湾》一诗中,把钓鱼的情趣写得有声有色:“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王维对钓鱼也情有独钟,他在《青溪》诗中写道: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谚语富有的国家,源远流长,人民喜闻乐道,积淀着厚重的传统文化。 谚的古解,汉·许慎《说文解字》:“谚,传言也,从言,彦声。”是为谚的音义。据段玉裁注载玄应引古注,是“传世常言”之意,是为谚的文本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给谚的定义是“谚者,直语也”,“廛路浅言”。音义文相合,道出了谚语兼有民间口语性的“座路浅言”和古籍经典性的“传世常言”的丰富内蕴。 谚语是俗语的一种。俗语涵盖着民问多种语类,它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时语以及口头常用的一些成语。时人多把谚语直称为俗语,是因为在上述五语中谚语的语龄最悠久,俗话的特点最显著。  相似文献   

9.
新谚语拾英     
何谓谚语 ?班固在《汉书·五行志》中说 :“谚 ,俗所传言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书记》中说 :“谚者 ,直语也。”韦昭在注释《国语·越语》时说 :“谚 ,俗之善谣也。”综上诸说 ,我们可以给谚语下这样一个定义 :谚语是一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通俗、精练而美妙的歌谣式的语言。古今文章大家 ,非常重视谚语的应用。贾谊在《过秦论》中 ,用“前事之不忘 ,后事之师也”的“野谚” ,提醒读者注意秦朝灭亡的教训 ;苏洵在《六国论》中 ,引用“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的古谚 ,比喻六国“用土地换和平”的愚昧之举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 ,用“满…  相似文献   

10.
豆腐西施     
豆腐,软弱也;西施,美丽也。“豆腐西施”,何物哉?勿急勿急,让我来解释。我家就有一位现成的“豆腐西施”。who?本人也。我,有着虚弱的身子,这都要归功于本人平时不锻炼身体,好睡懒觉。夏、秋两季暂且不谈,春、冬两季是我的病的多发期,  相似文献   

11.
民间谚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创作并口传的、反映人民日常生活、斗争经验、聪明才智的定型化的语言艺术结晶。科学和哲理是它的灵魂,丰富的诗意是它的翅膀,二者的巧妙结合使它跨越时间、空间到处飞翔。对于民间谚语的基本特征,从古到今,有诸多论述。《尚书·无逸》说:“俚语曰谚”。《礼记·大学》释:“谚,俗语也”。注意到了谚语的通俗性特点。《说文解字》曰:“谚,传言也,从言,彦声”。《说文解字注》:“谚,无非前代故训”。认为谚语是前代人留下的具有教训意义的话。杜文澜《古谣谚》引《说文长笺》说:“传言者,一时民风土著议论也,故从彦言;若鄙俚淫僻  相似文献   

12.
谚语简论     
谚语是许多民间文学体裁中一种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具有文字精炼,哲理性强。通俗易懂,耐人寻味等特点。千百年来,很多谚语一直流传在人民群众的口头上,经过不断锤炼、加工、补充,如同艺术宝库中的粒粒珍珠。越来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左传》说:“谚。俗言也”;《说文解字》说:“谚,传言也”;《文心雕龙》说:“谚者,直语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观起来,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谚,  相似文献   

13.
雾与天气     
我国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积累,总结出了许多有关雾的谚语,如“十雾九晴”;“大雾不过三,过三,十八天”;“三日雾浓,必起狂风”;我“凡们重要雾想三弄日懂,这必些大谚雨语”;的“春含雾义,日搞头清,雾夏与雾天雨气,秋的雾关凉系风,就,冬必雾须雪了”解等有。关雾的基本知识。低层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后,过剩的水汽便会凝结成小冰晶,而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空气中影响水平能见程度的天气现象就称为雾。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一般雾的能见度小于1000米。大雾天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在大雾天,飞机不能会起因飞和能见着度落;低…  相似文献   

14.
钓鱼谚语     
贵人 《老年教育》2006,(4):48-48
何谓“春钓滩,夏钓渊,秋钓阴,冬钓暖” “春钓滩,夏钓渊,秋钓阴,冬钓暖”,指的是季节、水温和钓位选择之间的关系,是人们多年垂钓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一般鱼儿在水温15~50℃时最为活跃,当然也是垂钓的最佳时机。所谓“春钓滩”,即仲春三月,春暖花开,气温回升,在阳光照射下的浅滩水区,水温上升较快,可达15℃左右,因而浅水区的水生动植物复苏也快,于是成了鱼儿觅食云集的地方,故春天垂钓宜选在向阳的浅滩水区。  相似文献   

15.
谚语可以分为自然谚和社会谚两大类,这两大类都有其科学性的一面,也有其局限性的一面。自然谚的科学性表现为:气象谚的科学性;二十四节气谚的科学性;农业生产类谚语的科学性。自然谚的局限性主要是认识上的片面性,如"种地没巧,深耕细刨""种地没巧,粪灌尿泡""种地不用问,精耕多上粪""庄稼不用问,水肥打头阵""夏至鸣雷,早稻定丰收""夏至起西北,晒死摇筛竹""夏至难逢端午日,百年难遇岁朝春"等等,都是片面性的。社会谚的科学性是应该值得肯定的,比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体现了实践观。但社会谚的局限性也很明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历史的局限性;认识的局限性;谚语语言形式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谚语是人民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是一个国家语言中的精华部分。它言简意賅,形象鲜明,音韵和谐,富于修辞色采。因此准确而生动地翻译一国的谚语,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下面,就英谚汉译问题谈点个人的粗浅体会。首先,要准确理解英谚的含义。翻译中如能找到在意义与形象上和英谚完全对等的中谚,当然再好不过,不  相似文献   

17.
学好谚语,对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作文中恰当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更生动活泼,效果更佳。那么,如何学习和使用谚语呢? 一、理解谚语的深刻含义。学习谚语时,要先仔细想想,这个谚语告诉我们什么经验,或者何种道理。告诉经验的:如“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这条气象知识谚语,告诉人们,明天天气将晴好无疑。说明道理的:如“一个人心里没有计,三个人合  相似文献   

18.
诚信教育应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要求学生不说谎话,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明礼守纪,拾金不昧,团结友爱等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从具体事情入手,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在教育实践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学生的诚信教育。一、在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出现过不少教育学生诚实守信的课文。如小学有一篇课文叫做《钓鱼的启示》,讲的是“我”小时候一次钓鱼的经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  相似文献   

19.
钓竿     
《现代语文》2005,(5):29-29
有位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地问道:“你为什么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会吃完的,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我想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  相似文献   

20.
辩论材料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老人技巧纯熟,没多久就钓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地问道:“你为什么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用不了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有吃不完的鱼。”有人说:“好聪明的小孩!有了钓竿,就不用发愁钓不到鱼。”也有人说:“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