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章》2011,(5):58-58
作者简介: 卡勒德·胡赛尼,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教育学会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专业委员会权威推荐书目本期主打:灿烂千阳作者:(美)胡赛尼著李继宏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定价:28.00元《追风筝的人》作者卡勒德·胡赛尼最新小说,全球读者口耳相传。他也是最想与朋友分享的作家美国权威媒体星级评论大满贯作品。卡勒德·胡赛尼完成了一件极其艰难的工作:《灿烂千阳》的力度和深度都超越了处女作《追风筝的人》2007感动全球,600万读者翘首期待,上市4天美国销量突  相似文献   

3.
作家简介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他的第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一经问世就成为近年来国际文坛最大黑马,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创下出版奇迹,  相似文献   

4.
花祭 《八小时以外》2010,(3):122-122
可能是年龄大了的缘故,在读《追风筝的人》之前,大约有两年的时间没有买过单行本的小说。《追风筝的人》是朋友推荐的,那是一本蝉联亚马逊排行榜131周之久,全球600万人追捧的书。看完后我不得不记住这个名字:卡勒德·胡赛尼。一个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四年后,他从《追风筝的人》身边轻轻走过,捧出了这颗《灿烂千阳》。  相似文献   

5.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斯坦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于2003年出版,是美国2005年的排名前三的最畅销书。全书围绕风筝与阿富汗两个少年之间展开,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关于风筝的故事,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故事如此残忍而又美丽,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家庭与友谊、阿富汗人与阿富汗文化、人性的本质与救赎,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蒋婉莹 《林区教学》2014,(11):25-26
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 Eini)的小说《追风筝的人》,讲述的是主人公阿米尔在其成长中所犯的错误,而又在救赎以后逐步成长的故事。基于此,从"儿时犯的错误、哈桑实施救赎、阿米尔的自我顿悟与救赎"这一思路出发,对阿米尔的成长之旅进行解读,以期揭示《追风筝的人》这部成长小说所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王晓英 《文教资料》2014,(28):26-27
《追风筝的人》是美国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除了故事内容特别感动人之外,异彩纷呈的时间技,虿为小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小说总体属于非线性历时叙事,具体运用倒错、预叙、频率等叙事时间策略,使文本彰显出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阿富汗籍美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成名作《追风筝的人》就是把主人公阿米尔的个体流浪体验放逐到了至今处于水深火热的阿富汗民众的悲惨境遇之中,用一个个体流浪经历激活了处于主流文明之外不堪重负的边缘群体的灵魂挣扎。对此,从流浪、追寻、回归等角度解读《追风筝的人》。  相似文献   

9.
【导读】《追风筝的人》是关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1965一)的第一部长篇小说,2003年一问世便大获好评,先是进入全羡各大图书畅销排行榜。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标1.阅读《追风筝的人》,了解其创作背景;2.通过批注式阅读、讨论会等交流方式探究作品主题及人物性格;3.提供学生合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让学生享受阅读。二、教学内容主要内容:《追风筝的人》([美]卡勒德·胡赛尼著,李继宏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相似文献   

11.
《追风筝的人》又名《追风筝的孩子》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初试啼声之作,作者用细腻的笔锋勾勒出了阿富汗人的家庭与友谊,父子间的代沟,背叛与救赎的画面。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心路成长历程——背叛与救赎。本文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分析阿米尔的本我倾向,努力实现超我,以及他最终成功地在本我和超我间寻求平衡的三部分内容,最终主人公阿米尔实现了心灵的救赎和人性的苏醒。  相似文献   

12.
《追风筝的人》是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成名之作,自出版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获奖无数。这部小说以现代阿富汗为背景,讲述了两个男人之间的背叛与救赎。本文借助有效的语料库研究方法和工具,通过对比分析《追风筝的人》小说文本和电影字幕的文本,以求验证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是否能为文体学研究提供新的发现,并探索电影改编中词汇、语法和衔接等这些文体特征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追风筝的人》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小说,更是一部贴近人性、富有温情的杰作,作者是美国的卡勒德·胡赛尼.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哈桑是书中的主人公,全书以阿米尔的自我救赎为线索,讲述了他与哈桑之间感人的故事.生命的节奏是这个故事的架构,血淋淋的现实与被救赎的灵魂完美融合.这部小说的敏锐、真实,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14.
救赎之路     
<正>小说《追风筝的人》自2003年问世以来,感动亿万读者。因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该书蝉联亚马逊排行榜131周之久,全球热销600万册。作者卡勒德·胡赛尼,一位普通的阿富汗裔美国医生,因该作品获得2006年联合国人道主义奖。2007年,这部作品被马克·福斯特导演搬上大银幕后,票房可喜,好评如潮,获金球奖等多项电影奖的提名。故事发生在阿富汗,主线是在割风筝  相似文献   

15.
卡勒德·胡赛尼卡勒德·胡赛尼,1965年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后随父亲迁往美国;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系,现居加州;著有小说《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群山回唱》,作品全球销量超过4000万册;2006年,因作品巨大的国际影响力,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并受邀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  相似文献   

16.
《追风筝的人》一经出版,不断受到读者的好评。除了感情真实的故事内容,艺术手法作为行文组织框架的手段,在促进小说情节的发展与深化小说的主题上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特别是重复这一艺术手法的运用。通过实例,从重复的分类方式及表现形式上分析卡勒德·胡赛尼在《追风筝的人》一书中如何巧妙运用该艺术手法来促进故事情节发展与主题深化,从而为读者更好地欣赏这部作品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韦柳钰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4):72-74,78
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成长与救赎之路。本文通过阐述小说主人公阿米尔的外在和内在成长历程,分析成长与自身救赎的关系,认为主人公是在成长中学会了救赎、在救赎中实现了成长。  相似文献   

18.
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认为,主体的认知和成长是在跟他者的相互联系中产生的.主体只有通过“他者”这个象征性的语言介体才能成为具有社会功能的人,同时主体是他者的他者.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里的主人公阿米尔通过与他者哈桑、父亲以及大他者一社会环境的激烈碰撞和冲突,完成了个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追风筝的人》是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描写身处美国的阿富汗移民阿米尔的童年往事及其成年后对儿时过错的心灵救赎过程,揭示了阿富汗人民的真实生存状况及其精神世界的变化。本文从精神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解析阿米尔的精神生态困境及其根源,探讨阿米尔走出精神困境、重建精神家园的出路所在,从而挖掘出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代表作,以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阿富汗和美国为背景,是一个关于人性背叛、成长与救赎的故事,用真实细腻的视角描绘了主人公阿米尔在友爱中从背叛到自我救赎的过程,深受全世界亿万读者的喜欢。本文就作品中主人公阿米尔的人性追寻与心灵救赎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