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物权法定原则指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该原则根源于物权的本身属性和物权立法的宗旨,并且不排斥意思自治的适用.对物权法定之法的范围可以放宽.  相似文献   

2.
民法上一系列制度对私法自治理念的昭示足以证明其基础性地位.没有私法自治,民法的整个体系将濒于坍塌,所以私法自治被称为民法的基石.担保物权属于物权,而物权又属于民法的一个重要分支,所以私法自治亦应成为担保物权所遵守的基本理念.物权法定原则是物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我们在坚持物权法定的同时,也不应忽视私法自治原则.我国刚刚颁布实施的<物权法>并没有彻底地贯彻私法自治的民法基本理念,担保物权的立法应该更加"私法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的体例有不少问题,有必要在认真比较各国民法典物权法编制体例的基础上确定我国物权法的编制体系.抵押、质押、留置及让与担保等担保方式,以不纳入物权法规定为好.对占有、不动产登记、取得时效,以合并规定于一章并置于物权法最后部分为宜,对相邻权、地役权,以合并规定于一章,置于用益物权之后为优.我国需要物权法定原则,它与自由并不矛盾.还有,<建议稿>第7条即区分原则的规定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物权行为理论是德国民法理论的基础,在我国却长期处于被否定的地位。目前在探讨物权法的立法实践中,学们对我国物权立法是否采取物权行为理论仍存有较大的争议。本主要论证了物权行为理论的区分原则和无因性原则,认为物权行为独立于债权行为,二是不同的法律事实,债权行为的无效并不必然导致物权行为的无效。随着物权行为理论的深入研究,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必将会被我国学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明文规定是罪刑法定原则的核心要求和当然前提,这一要求和前提强调刑法必须具有明确性,即刑法条文中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内容要明确具体.明确性原则作为罪刑法定的派生原则之一,是对刑法规定抽象性和模糊性的非难.罪刑法定之明确性原则在我国现行刑法中已有一定体现.但在现有体现方式的基础上,还更需要通过对法官适用法律解释权认同的回归和刑事法解释专业体系的兴立的确立,从而更好地限制权力和保障权利.  相似文献   

6.
物权行为理论自被提出时起,就在各国法学界引起激烈批判和争议。论文通过对物权行为理论在理论上的错误、无因性原则的弊端、以及其对现实法律生活的不利影响及我国民法对其否定的态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提出物权行为理论已无存在的实际必要。  相似文献   

7.
实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是实践探索的产物,但我国立法并不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将作为用益物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并不意味着承包权和经营权也是用益物权,将经营权界定为经营性债权更为符合法律逻辑,不违背一物一权的物权法基本原则,更能体现意思自治原则.经营权不能成为抵押权客体,作为质权客体更为适宜.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应在法律体系内规范其内涵,构建合理的权利体系,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典权是我国特有的民事法律制度,理论上对其性质的界定包括三种观点:用益物权论、担保物权论和特种物权论.典权作为融资手段,虽然兼容物的用益与担保的功能,但典权的目的和利益取向,突出了对不动产的使用价值的支配,使其具有独特的双向用益功效.典权的用益物权性质使之区别于其它物权,体现了典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刑法的基本原则在刑法典的制定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罪刑法定原则在基本原则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渊源和历史发展探究 ,确立它的含义和原因。重点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 ,提出了对罪行法定原则适用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0.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在罗马法中已有雏形,该理论的本质在于,使得法律行为在物权变动领域亦能独立地达到其私法上的效果;并能够加强时社会交易安全的保护;在对物权行为理论的限制方法中,只有附加条件成立。从我国现行民事法律在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物权立法对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应予明确采纳。  相似文献   

11.
对军事体能训练基本原则的作用、要求进行了全面论述,分析了“健康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和“针对性与个体化训练原则”,并指出,军事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动态的系统。  相似文献   

12.
反馈原理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应与转化原理”是教学的基本原理,反馈原理作为系统科学的一部分,为这一基本教学原理提供了科学基础。英语教学中,正确运用反馈原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四句教”是王阳明心学理论的浓缩。“四句教”中对良知的阐述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带有经验心理学的色彩,对良知、本心的追求与倡导也体现了现代心理学上对理想自我的追求。同时“四句教”还阐述了心理教育的原则,即在心上用功,在事上磨练。心上用功带有浓厚的心理自我暗示色彩,在事上磨练则具有知行合一,将心理外化的理念。“四句教”中蕴含的心理学思想对丰富我国本土的心理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格赖斯指出,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互相合作的,会话双方要共同遵守一个原则——合作原则,以使自己的话语符合各自共同目的之需要。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活动,是译文读者借助译者的译文与原文进行的“会话”,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要适当运用合作原则的基本准则,在译文中体现原作者的交际意图,以便与原作者及译文读者进行成功的交际。  相似文献   

15.
在层级组织中每个人都倾向于晋升到自己并不胜任的职位,"彼德原理"为我们指点了迷津,也为高层管理者提供了知人善任的方法,成为西方国家企业与个人发展的法则。  相似文献   

16.
斯铎兹定理的推广是联系斯铎兹定理与罗必达法则的重要桥梁。本首先给出了斯铎兹定理的推广并证明之,在此基础上证明了斯铎兹定理和罗必达法则,以及斯铎兹定理推广的其他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化工原理课程的特点,提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工程观点与方法,突出化工原理理论的核心地位,利用辅助手段配合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性格,已成为现代国际教育思想变革的重要标志。在各个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把握自己的学习,不仅是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也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诽谤诉讼“实质恶意”原则的法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质恶意标准是美国诽谤诉讼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该原则是美国最高法院在“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中确立的,它为确定表达自由和名誉权之间的界限提供了明晰的论证思路。重温这一原则的证成逻辑,阐释其背后的司法哲学,既可以领略司法能动主义在权利保障方面的积极作为,也有助于理解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障表达自由的司法精义。  相似文献   

20.
Ⅰ.IntroductionInformation structure is the organization modelof given and New information in the course ofinformation transmission.A discourse contains avariety of information and not all the informationlisted in the discourse is necessary and useful to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