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水始祖文化包括了以伏羲、黄帝为代表的羲黄文化、秦人早期文化、早期道家道教文化,具有起源早、种类多,源流共生、关联性强,文化遗存丰富、学术价值高等特点和价值;传承创新面临着资源管理、保护利用、资金投入、区域合作、产业发展、人才建设等诸多问题。建设以天水为中心的始祖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促进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建设要着眼大范围规划,需要充分发挥始祖文化资源优势,大区域合作,市场化引导,产业化带动。  相似文献   

2.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女娲为"三皇"之一。关于羲皇故里,过去学术界曾经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近年来濮阳、郑州等新说纷起,有的学者更是主张陕西平利为女娲文化的发祥地。经过认真考证和全面辨析,我们认为伏羲生地在成纪,甘肃天水是公认的"羲皇故里"。而女娲文化的发祥地不在陕西平利,也应在甘肃天水。  相似文献   

3.
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人类始祖伏羲的诞生地,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淀.天水发展旅游商贸城市,核心问题在于构建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即对伏羲文化实现现代化的建塑.本文依据历史,结合现实,分析了伏羲文化的主要特点及其价值观,提出了优化伏羲文化内涵的方向和原则,为古老的伏羲文化焕发青春活力,为羲皇故里重现辉煌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4.
位于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距今7800年的大地湾遗址为实物代表.大地湾遗址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为古代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系中国之瑰宝、甘肃之明珠,天水之骄傲.大地湾文化与天水境内的伏羲文化、秦文化、陇山文化、三国军事文化等,有着密不可分的源流关系,己为世人所瞩目.然而,憾遗的是,如此重要的文化资源至今未能开发利用,尤其是在文化旅游方面最为突出.就此,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证大地湾文化与天水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天水伏羲文化资源及旅游开发论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水是“羲皇故里,”伏羲文化资源丰富,从大处着眼,主要由五个方面构成:“羲皇故里”、卦台山和伏羲庙、秦安和甘谷伏羲遗迹、女娲庙、伏羲女娲传说。就旅游角度而言,天水伏羲文化资源属人文旅游资源,既有伏羲庙等文物古迹,又有伏羲祭典等节庆习俗,还有大量的伏羲女娲传说,具备满足各种旅游需求的综合性特质,古远博大,神秘神圣,特色鲜明。对这样一种稀缺资源应该悉心保护、深入研究,抓住亮点着力开发,使之为天水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3):F0002-F0002,F0003
5月11日,由甘肃省历史学会主办,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华夏文明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承办的甘肃远古文化与华夏文明高层论坛在我校召开。来自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简牍保护研究中心、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西北民族大学、陇东学院、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报》编辑部、天水师范学院等高校与科研院所的4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7.
地当古陇右的天水有着久远的文明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以八千年秦安大地湾遗址为代表的各种文明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传衍不绝于史的伏羲文化所演绎出的各种神奇而美妙的传说故事,再一次印证了天水厚重绵长的历史。独特的天水武术就是这一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厚重的人文环境影响下的产物.天水亦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各种史实表明,在天水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曾经繁衍了最初的人类文化.而武术文化无疑是羲皇故里天水民间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甘肃南部为早期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同伏羲、炎帝部族和秦人祖先的历史与传说相关,还有很多应该着力挖掘的文化蕴藏.本文探讨了<列仙传>所载商周时仙人仇生同仇池山及有关神话传说的关系,为前人所未道及.  相似文献   

9.
天水夹板舞是伏羲祭祀乐舞,是羲皇故里民间传统艺术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活化石”。通过对夹板舞的挖掘与整理、夹板舞的功能解读及社会特征的研究,旨在张扬伏羲体育文化,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  相似文献   

10.
2013年6月21日,首届"中华始祖文化研讨会"在甘肃省天水师范学院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甘肃省伏羲文化研究会、西北师范大学、天水师范学院主办,西北师范大学国学中心、天水师范学院始祖文化研究院、天水市伏羲文化研究中心承办.大会由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师范大学国学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伏俊琏教授召集并主持.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津梁、天水市市长王锐、甘肃省伏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程有清、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基、天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杜松奇先后致辞,充分肯定了此次会议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先秦时期,天水地区是古华胥、伏羲、神农、黄帝族的迁居或兴起地,原始经济、文化比较进步,是孕育华夏文化的摇篮地之一.三代时期,“西垂”地区又是华夏族国与戎族部落的聚居地,至春秋、战国设郡县,成为泰国的版图.因此,天水地区又是秦国崛起和向东发展的发祥地与根据地.可以说,天水地区自古至战国未就是华夏与西戎文化交流、融合的枢纽地.  相似文献   

12.
伏羲文化与天水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考古成果证明了伏羲传说的合理性及伏羲文化与天水地区的深刻渊源,也证明了天水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开发旅游资源从而带动当地经济起飞,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天水地区独特的文化资源,为此提供了多方面的可能性。天水地区以伏羲文化为突破口发展旅游业应当遵循个原则和个方面的策略。34  相似文献   

13.
伏羲、女祸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从考古发掘的大地湾遗物,天水境内不少的地名和名胜,以及史料记载分析,天水地区是“两皇故里”,因而伏羲文化也起源于此.伏羲、女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从天水境内出土的遗址文物和名山名水,探讨“两皇故里”,开发伏羲文化资源,有其独特的地位和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通病就是千篇一律、互相雷同、缺少个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失城市精神。天水是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一座发展中的现代城市。伏羲文化对天水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物质及精神价值,其精神实质可概括为“创新、团结、踏实、变通”四个词。充分利用伏羲文化这一先天优势,借助文化生产力,对培育天水城市精神,提升天水城市品位,把天水建设成为炎黄子孙熟知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中国名城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5.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发达的交通条件、繁荣的工商经济及多种文化的长期交融,形成了天水灿烂的历史文化。1994年1月,天水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天水的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可以概括为:区域自然环境特色———陇右门户、陇上江南;历史文化特色———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石窟文化、三国文化、秦早期文化的多元融合;城市物质环境特色———两山夹峙、五城相连。天水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建设应该在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整治中着重保护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以充分体现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16.
天水地域文化是以大地湾文化、伏羲文化、先秦文化、石窟文化、三国文化为主体,其他文化形式为补充而构成.天水地域文化具有人本性、承传性、交融性、境界性诸特点.天水地域文化的区域性特色,既彰显了天水地域文化悠久的人文传统,又蕴含着丰富的现代价值,是天水文化强市建设中重要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7.
伏羲、神农、轩辕史谓“三皇”,在其所生活的悠远而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形成的上古文化即是三皇文化。伏羲文化是上古“佃渔畜牧”时代的图文化,以“易”为中心;神农文化是“农垦时代”的药文化;轩辕文化则是天、地、人三合一的医文化。三皇文化兴起于渭河中上游,在黄河流城得以发展,并波及长江流域,从而形成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18.
甘肃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是陇右文化区的中心和腹地。天水历史上亦农亦牧的自然经济方式、华戎错杂交汇的人文生态氛围,以及此起彼伏的争战攻伐造就了陇人的尚武之风。诞生在天水的鞭杆舞是说明这一特征的主要文化案例之一。研究表明,天水鞭杆舞既是民俗艺术文化,又是民间武艺文化;它既有观赏性,也具一定的学术性。对其进行历史性的考察与保存,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文化价值进行挖掘与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渭河中上游包括黄河上游的广大地域,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多元文明起源中,是最为辉煌的一元。伏羲文化与距今80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在时间与空间上相重叠,是一个文明的不同表象和历史形态,它可能就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主根。中华民族大都认同自己是龙的传人,中国龙与龙文化的产生与形成,也应从大地湾文化和伏羲文化中去发掘。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以龙文化为核心的历史研究观。在史前文明史的研究中,只有把文字记载、考古发掘和民间传说资料并重使用,相互佐证,才有可能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伏羲祭祀乐舞是天水伏羲祭祀庆典活动中具有标志性的传统表演,也是伏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挖掘整理伏羲祭祀乐舞,研究其现代文化价值,旨在弘扬并发展伏羲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