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件事成为一则新闻必须具备新闻价值。理论上讲,虽不苛求其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同时具备,但至少也应多数占有。这样的“事实”才能构成新闻。最近见诸报端的两则“道歉”的报道,我以为完全没有资格“升格”为新闻,而只能算作一般信息。这两则信息都来源于河南省:一则是省公安厅厅长在“群众来访接待日”三次向上访者道歉;(见2005年2月26日《大河报》)一则是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在“群众来访接待日”三次向上访者道歉(见2005年3月10日《人民日报》)。顺着记者的报道往下看,原来除了标题相同之处外,内容也惊人地相似:群众反…  相似文献   

2.
使国家和人民尽快地富裕起来,这是中国共产党想事情、办事情的出发点。作为面向农村听众的县广播站,就要围绕发展农村商品生产,帮助农民致富,主动热情地为广大农村听众服务。去年,当中央一号文件在报刊上全文发表以后,我县广播站即开辟《政策与信息》专栏节目。这个节目的宗旨是:宣传党的政策,传递经济信息,疏通购销渠道,指导农民致富。《政策与信息》节目播出后,受到了广大听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近来我在某市报上看到一则《临沂农民卖牛前来入股》的报道,说模具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面向社会募股,来自外地农村的一位农民将牛卖掉后入股分红。报道此事的记者称之为“一大新闻”。笔者以为此举不妥,若报道则应该有个正确导向。  相似文献   

4.
专业:断阅学一、娜释下列词组,分别说清基本概念《本翅40分》. 1.新闻_科目:新闻业务 抢镜头一 历史.沪卫.政治敏感__ 新闻敏感_3.新闻价值_ 新闻效果_4.事实的显着性_ 事实的接近性址—5.信息 信息里6.采访_ 调查7.抓拍_8.标题 题目__你认为下面这篇新闻稿有无问题?请作分析(本题10分):(见附件一:《农民从农产品提价中得到实感,)(略)请根据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把下面这篇稿件改写为一篇短新闻(本题20分):(见附件二,《任屯村在党的领导下发生巨变》)(略)四、下面是一组专栏稿件,请标一个总题目,然后为 每篇稿件标上小题目,最后据此写一则“…  相似文献   

5.
信息的种类很多,各级各类报纸都在为自己的读者提供信息。本文仅就地、县党委综合性机关报如何多向农民读者提供致富信息的问题,联系《宜昌报》几年来的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不容推卸的历史重任所谓致富信息,指的是和发展农村商品生产、促使农民致富有关的各类经济信息,包括经济政策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致富门路信息、人才信息等等。据一九八四年《中国新闻年鉴》显示,全国已有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则报道让中国科学院"躺着中枪"。该院新闻办紧急发表声明称:某报就"2013全球腐败舆情表"相关新闻进行报道并表示"由中国科学院旗下的世研民意公司(CRC)代为调研"一事,经核查,中国科学院系统所属企业中无此公司,此信息有误。(《北京青年报》,7月15日)打开网络,类似的"辟谣"让人眼花缭乱,如坠云雾里。此前有消息称,北京市多家网络  相似文献   

7.
魏维 《声屏世界》2003,(7):21-22
如今,时空已不再象以前那样严格地制约着人们,大洋彼岸所发生的事可即时见闻了,从四方汇聚而来的信息使人应接不暇。深入人心的因特网正在发挥这种巨大作用。那么,因特网给电台音乐频率(以下简称音乐台)带来的空间是怎样的一个情景呢?这里,还是从近期《参考消息》转载的2002年7月28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中一则题为“你自己的音乐之岛”的报道谈起。这篇报道不仅描绘出在线广播在英国影响人们生活的真实场景,也传递出以下这些主要信息:在线广播可以打破时空限制的优越性;那些具有民族和地域个性魅力的音乐受到网民欢迎;网上广播的听众数…  相似文献   

8.
(1) 英国图书馆协会在它《纪录》杂志的一篇社论中(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强烈反对目前英国有一个电子工业集团想把所有重要信息都放进电子计算机;然后把这些信息商业化;换句话说,就是把信息定价出售。社论说这个集团正在恐吓图书馆,说如果图书馆不和这个集团合作把信息商业化,就将被淘汰. 社论说图书馆目前把信息免费供给读者,这个权利是经过长期斗争取得的,决不可被工商家夺去 (2) 一则广告在英国图书馆协会《纪录》杂志里说一个《出版权许可证发行社》(CLA)在鼓励图书馆去领《印影许可证》,领证者需付一笔钱,但将失去在目前法律下享有的某些权利。  相似文献   

9.
5月9日,北京几家报纸不约而同的报道了一则消息:肇事司机李某成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北京市被吊扣骂驶证一生取消驾驶证资格的第一个司机。有的报纸将“终身禁驾”误与成了“终生禁驾”。例如:北京青年报 A1版的标题是《逃逸司机面临终生禁驾》,北京晨报3版的标题是《门头沟‘5·3’交通肇事逃逸案告破(肩)  相似文献   

10.
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新闻含含糊糊、朦朦胧胧,所说非说,犹抱琵琶半遮面。请看一则文艺报道如此说:“一度因种种原因而禁止放映的故事影片《原野》,最近已由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通过令”;又如,1988年4月28日《新民晚报》的《电视系列片<济公>又生波折》报道中这样写:“这次他(游本昌)未能续拍《济公》,据悉是因为在订合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与上海电视台未能达成协议。”又是一个“种种原因’。诸如“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报上也不鲜见。这儿的“种种原因”,包括“众所周知”,老实  相似文献   

11.
[以物拟人]1997年5月,有一则报道说,为了保住市区一片独一无二的古树群,上海地铁二号线居然选择了成本最高、投入最大的设计施工方案,为古树群让道。《扬子晚报》对此报道做的标题是:为34棵百年梧桐思量一年(引)上海地铁不惜血本绕道(主)《新民晚报》的标题是:申城保护绿化史上一大奇迹(引)地铁,为古树让道(主)前者引题具体形象,交代了地铁绕道的背景。后者主题好,连标点只有8  相似文献   

12.
从第一期《龙港,告别农民城》(2010年12月17日)到最新一期《一个浙江农民的大电影》(2011年11月15日),每周二出版的《浙江日报·美丽乡村周刊》已出版37期.就像创刊词中写的那样,"美丽乡村"从一开始就致力于探索如何突破传统的三农报道,开创符合新的时代特征的农业、农村、农民题材报道,致力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13.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然而,我比较深刻地认识它,却是在采制了两篇报道以后。前年,我采制的《一个深受农民欢迎的村办越剧团》(以下简称《越》)的录音报道被县广播站评为优秀稿件。可是,  相似文献   

14.
“逆势新闻”的概念及意义什么是“逆势新闻”?先看一则报道。4月2日的《报刊文摘》引《新华每日电讯》3月27日报道《河北村干部频遭暴力伤害》,文章说河北“许多地方频发暴力伤害村干部事件”,并列举了三起有代表性的案件,呼吁“要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增强群众法制观念”。这则报道引人思考。这思考不是来自新闻报道的内容,而是报道本身。原因是:一、长期的媒体相关报道,对村干部已形成一个“负面”媒介拟态环境。现在突现一则为村干部说话的“正面报道”,让人一时扭不过弯。正如报道中也说:“目前农村工作中最大的问题,除了基层干部素质、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就是村干部缺少有效手段。”看来它也  相似文献   

15.
2008年7月31日,美国《圣匹兹堡时报》刊发了一则报道《窗边的女孩》,该文作者莱恩·德格雷戈(Lane DeGregory)因这篇生动的报道荣获2009年普利策特写报道奖。评委们一致认为:莱恩·德格雷戈描述了一个细致而令人感动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正在执笔写这篇短文的时候,去年12月12日,《羊城晚报》以A19版头条的显著位置,刊登了一则新闻“韶关武江区重阳镇复产后农民并没有得到丰收的喜悦——灾民西瓜贱卖,网民发贴促销。”过了几天,即去年12月17日,《羊城晚报》又以同样版面的显著位置刊登了一则后续新闻:“一则报道引来瓜商抢光了瓜——珠三角地区水果批发商纷至沓来,重阳镇瓜农喜获灾后第一桶金。”一组两则报道引起读者关注,都说网民和《羊城晚报》为支持“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了一件大好事。两则新闻增强了我撰写这篇短文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一) 少用“基本情况是好的”这样的套话 《西安晚报》8月29日一版刊登一则消息《2010年用地指标被超前“消费”》,副题是《栗战书要求对严重违法用地案件追究领导责任》,主要报道了西安市寅吃卯粮,今年8月就用完了省上下达的1997年至2010年用地指标,受到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严肃批评的新闻事实。 不能依法保护耕地是当前国民经济建设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西安晚报》这篇报道,依据市  相似文献   

18.
新书推荐     
《十字路口的资本主义》作者:斯图尔特·L·哈特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定价:36元经济危机传递了一则有力的信息:"雇佣"资本主义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必须做好准备迎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多方利益的资本主义时代。  相似文献   

19.
经济日报总编辑安岗在首都《新闻学会通讯》1984年第六期上发表文章指出:现代报纸是商品经济的产物,资本主义报纸就是从传播市场信息发展起来的。排除和忽视商品经济的发展,害怕商品生产的发展,限制商品生产,限制商品交换,是残留  相似文献   

20.
如果不健忘的话,人们总还记得,前些年,不少地方在粮棉收购中不打白条(“白条”,《现代汉语词典》注释说:“财务上指非正式单据。”),曾被有些大报、小报当作新闻报道过,好热闹了一阵子。可新近有些报纸又把这当作什么“宝贝”在报道了。难道这真是什么新闻“魔圈”? 向农民收购农产品“不打白条”的报道,就像在报道这样的一则消息:某地顾客们到某商场购物,都能掏腰包付款,至于为什么都能付款,或许其中可“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