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伦敦中产阶层不仅形成了独特的家庭观,而且在择偶方面拥有一定的自主权,择偶标准同样发生着变化。同时,对于家庭生活中的中产阶层女性而言,她们也经历了由"家庭天使"到"新女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在消费语境下,消费文化与中产阶层的融合造成中产阶层对自身身份的普遍焦虑。时尚杂志便针对中产阶层的群体心理设定了一套话语策略,通过美化日常生活、符号化消费品、提供完美形象等不断制造焦虑,牢牢地抓住中产阶层读者,并使时尚杂志、中产阶层和商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不同社会阶层休闲生活方式的差异和分化日益显著,从社会学角度,以基础休闲学理论为指导,分析中产阶层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与休闲体育的关系,对若干影响中产阶层休闲体育生活方式的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从完善和发展中产阶层休闲体育参与的角度,针对发展与中产阶层休闲体育相关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采用网络和电话咨询,对安徽省城市(合肥、芜湖、蚌埠)中产阶层的人群运动休闲体育行为进行广泛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中产阶层人群对共同参与的对象和运动休闲场所的选择比较在意,对他们的社会地位和个人素质有一定的要求;他们在休闲消费方面还表现出明显地追求生活品味和格调的趋势;休闲的主要场所能够较为明显地体现出阶级阶层的区隔和社交圈成员社会地位的高低;对于运动休闲的形式认同和对运动休闲的社会认同是影响中产阶层运动休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分化与区隔:中国城市中产阶层消费特征及其社会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区隔是理解中产阶层消费的重要理论分析视角.从这一角度看,中国城市中产阶层消费行为已经表现出一定的阶层特征.但由于中国中产阶层还是第一代,这种由于消费分化所致的社会区隔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但目前也只是非品味性区隔.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的社会结构是“两头大,中间小”,贫富差距比较大。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大力发展中产阶层。为了更好的了解与认识我国的中产阶层,通过对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调查,对城市中产阶层生活质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从职业分布、受教育水平,对家庭关系、工作状况、消费水平的主观评价等几个方面,勾画出一幅我国中产阶层生活质量的简图。  相似文献   

7.
首先分析了理论界对老中产阶层政治参与的关注点,然后,在国家-社会关系的研究框架下,聚焦于老中产阶层这一独特阶层的政治参与动机、政治参与程度和政治参与资本的分析,以反映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变化,以推动我国老中产阶层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社会的中产阶层的崛起是始于1978年倡导的改革开放。中国中产阶层是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一群,但他们也存在自我认同的非理性、地位焦虑、心理负荷超载和相对剥夺感等负面的心理,使其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一些亚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体育休闲活动中来,而中产阶层作为其消费的主流群体也得到大众的重点关注.本文通过了解中产阶层的概况,对中产阶层作为体育休闲消费主流群体展开分析,明确社会的中产阶层在体育休闲消费中具有的特色及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中产阶层产生于其社会转型的急剧变化时期,其特征为在与生产关系及单位类型上,大部分分布在私营部门,国营、集体占比例小;在社区资源分配格局中,现阶段中产阶层大多位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中产阶层内部分层现象严重;中产阶层处于严重的不稳定状态,向下的流动性趋向大;非法收入来源大,与权力中心接近,有一定的政治根基,官商结合特征明显。因此处于不成熟状态,有待于进一步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一部经典的浪漫小说。它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四起不同的婚姻。文章旨在通过对四种不同婚姻类型的比较来探析简·奥斯汀的爱情婚姻观。  相似文献   

12.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她以英国乡村里中产阶级中的凡人俗事为对象,描绘出了当时英国乡村闲适的生活;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入的剖析,为读者展现出了建立在不同基础上的婚姻观,表明幸福的婚姻必须建立在相互爱慕、相互理解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简评奥斯丁的小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英国伟大的女小说家奥斯丁在创作中着力描绘了她那个时代的中产阶级妇女的爱情和婚姻,她认为金钱和地位是美满婚姻的保证,因此女性在考虑婚姻时应当凭理智而不能只凭情感,她的观点在当时有其合理性。奥斯丁的作品以亲切、细腻的写实风格和幽默、讽刺的艺术个性,在当时感伤小说及“哥特”小说泛滥的坛,构筑起一道现实乐观、妙趣横生的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14.
从《傲慢与偏见》谈简·奥斯丁的婚姻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说《傲慢与偏见》以男女之间的爱情纠葛为主线,穿插了四起截然不同的婚姻,体现了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问题的不同态度和观念,并由此反映出作家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及婚姻理想。  相似文献   

15.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作品,小说主要描写当时英国中产阶级年轻女性的爱情与婚姻,通过透视她们的爱情过程以及婚姻的结局来反映英国社会的巨大变迁。文章以互文性理论的批评视角,从广义互文性和狭义互文性两个角度,追踪《傲慢与偏见》对历史文本和先文本改写的印迹。  相似文献   

16.
《幸福》是新西兰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代表作之一,其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是小说的一大特色。曼斯菲尔德借火、孩子、猫、月亮、食物和梨树等意象所传达的含义,揭示了女主人公柏莎的内心世界和不幸婚姻。  相似文献   

17.
波伏瓦的《美丽的形象》是一部问题小说,一部反映妇女问题、表现女权意 识的问题小说。作品通过女主人公洛朗斯的眼睛,折射出社会生活中存在 的诸多问题,如职业女性与精神独立、家庭与婚姻、金钱与生命、儿童教育 等,表现了一个中产阶级妇女从充满疑惑到自我认证、从否定他人到自我 肯定的主体意识觉醒、确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宋代士大夫家族具有较高的社会政治地位。其婚姻观念反映了宋代中,上层社会的婚姻价值观。联姻往往是大家族之间交往的一种手段。通过联姻,各家族形成错综复杂的社会网络关系,对宋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联姻具有注重门第、以才择婿、政治联姻以及与皇室、大官僚、富商联姻等六大特征。  相似文献   

19.
敦煌籍帐类文书中隐含了大量中古时期敦煌百姓婚姻家庭生活的信息,笔者据此对户籍中出现的夫妻年岁差距过大现象进行了探讨,界定了夫妻年岁差距过大的标准,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并推测中古时期敦煌民间社会存在收继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诗经》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现实,其中的婚恋诗更是多角度地反映了周代社会的婚恋风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聘婚所反映的只是社会对婚姻本身的期待,所突出的也只是伦理和政治的意义;非礼仪的“婚会”是对正规聘婚的补充和完善,显示出周人对增加人口的强烈渴求;媵嫁婚是多婚或群婚制的残余形态,它的实行是周代现实政治的需要。此外,自由恋爱和抢婚习俗在一定范围内的存在,反映出周礼对原始婚恋风俗的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