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概念多是《溶液卜章的特点之一,其中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本章的4个重要概念。学习时,抓住概念中的重要字、词、句,深入剖析它们的本质,以求更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并掌握概念的涵义。一、溶液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准确把握这一概念,必须注意理解以下几点:1.“一种或几种物质”是被溶解的物质,llH溶质;“另一种物质”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因此,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由此得知,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溶液概念中的“物质”…  相似文献   

2.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通过置换反应概念以及一些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的,比如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以及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教师在演示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的实验时,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应该看到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的固体物质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把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后发现铜丝表面立刻出现黑色固体物质,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生成银白色固体物质,如图1所示.且经过很长时间才从黑色固体物质上长出银白色的固体(银),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3.
溶液的鉴别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其中不用任何化学试剂鉴别溶液的内容,又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这类试题综合性强,解析过程纷繁复杂,具有较大的难度,学生解答较为困难。笔者从多年教学中略有所获,现归纳如下。一、解题思路1.通过外观特征(主要是溶液的颜色)鉴别。2.用加热或焰色反应区别。3.互相滴液法,即将互相滴液能产生不同现象的两种物质作为已鉴别出来的物质,再利用这种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鉴别其他剩余物质。如:AlCl3与NaOH、HCl和Na2CO3等。4.两两混合法,即记录混合后的反应现象,找出一组物质中能够发生反应最多或最少的物…  相似文献   

4.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即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或溶剂质量+溶质质量)×100%.首先要理解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及其关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相似文献   

5.
1.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均一、稳定的液体也一定是溶液吗?解析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概念包括两个基本点:(1)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指溶液各处完全一样)、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质与溶剂时间长了也不会分离);(2)  相似文献   

6.
学习化学概念,要剖析概念中的字、词、句,认真“咬文嚼字”,认识它们的本质,以达到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涵义.下面对初中化学“溶液”中的4个概念加以剖析,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题1 (2003年梅州中考题)一混合溶液由盐酸、碳酸钠、硫酸、氯化铜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的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1)该混合溶液由____和____组成.(2)不含另外两种物质的理由是:①____,②____.  相似文献   

8.
疑点一:凡是均一、透明、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答: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无水酒精等,因为它们是纯净物,所以不属于溶液.  相似文献   

9.
1.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5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NaCl BaCl2 Na2SO4 B.NaOH NaCl Na2SO4 C.CuSO4 NaCl NaNO3 D.Na2SO4 HCl KCl错解B或C.错因剖析本题中的各组物质都是可溶性的酸、碱、盐,它们彼此之间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关键在于看有无沉淀、气体或水生成.错选B是只考虑NaOH、NaCl、Na2SO4三种物质之间不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中有许多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如食盐、蔗,工糖、纯碱等,溶于水后得到的液体,化学上称为溶液。要正确理解溶液概念,需掌握以下几个要领。1.抓住溶液的特征一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混合物”是溶液的特征。所谓“均一”,是指溶液形成后各部分的性质和溶质质量分数都一样;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显然溶液是几种物质的共存状态,属于混合物.  相似文献   

12.
溶解性是气态物质的一种重要性质,气体溶于水后一般会形成溶液,对于溶液的分析是高中化学中的一种常见习题。  相似文献   

13.
正1物质的分离和提纯1.1物理方法(1)过滤:它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同一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使不溶固体与溶液分离开来的一种方法.如粗盐的提纯.(2)蒸发浓缩:它是用于分离溶于溶剂中的溶质的一种方法.如分离食盐溶液中的NaCl.(3)结晶、重结晶:它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的性质来分离提纯物质的一种方法.如NaCl和KNO3混合物的分离.重结晶实际上是反  相似文献   

14.
1.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剖析: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无水酒精等,因为它们是化合物而不是混合物.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5.
一、复习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2.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3.了解结晶现象,能说出一些常见乳化现象.4.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初步学会利用溶解度曲线查找有关物质的溶解度.5.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二、复习要点(一)溶液的概念、组成与特征1.概念: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组成:溶质和溶剂.溶剂:.溶质:.要注意的是,溶质和溶剂是对溶液而言的,单独的一种物质不能叫做溶质或溶剂.溶质和溶剂的确定:(1)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和…  相似文献   

16.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是离子反应,其实质是一电解质的阳离子与另一电解质的阴离子相互结合而生成难溶物、难电离的物质或挥发性的物质,从而减小参加反应的离子的浓度。所以电解质的鉴别可根据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生成的沉淀、气体或溶液显特征的颜色而加以鉴别,也可抓住这个特性来解物质鉴别试题。不用其他试剂区分多种物质主要是依据相互反应的实验现象来区分它们,实质上也是考查阴离子与阳离子间的反应。解答此类题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列表法,即列出某种物质和其它物质的溶液相混合的现象,然后比较各种物质的现象,即可一一区分。…  相似文献   

17.
今有失去标签的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和盐酸,用一种试剂可鉴别它们.甲同学选用一种酸溶液,乙同学选用的是钾的正盐溶液,丙同学得知氯化钡溶液的pH=7,选用了一种有色物质溶液.这三个同学都成功了,请推断甲、乙、丙同学选用试剂的名称.  相似文献   

18.
1.常见物质的推断题例1(2010年兰州)有A、B、C、D、E、F六种物质,已知A为一种氯化物,B为一种钠盐,C为一种碱,D为一种常见的气体.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①A和B的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②B和C的溶液混合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③A和C的溶液混合有蓝色沉淀生成.④把D通入C的溶液中有白色沉淀F生成,  相似文献   

19.
掌握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实际上是以理解溶液概念为基础.对于某一溶液,若能确切地知道溶质、溶液的组成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就可方便地根据质量分数的计算式运算.常见计算中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一、隐含在溶解度概念中的计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列举《溶液》单元中概念教学案例及剖析,分析教师借助生活情景、化学实验、思辨讨论、问题诊断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感受概念、认识概念,理解概念、运用概念,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双“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