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宣传十月革命的领导同志 :李大钊。李大钊在 1 91 8年——— 1 91 9年 ,就先后发表了 ,《法俄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 :《青年杂志》。《青年杂志》于 1 91 5年 9月创刊 ,从第二卷起 ,改名为《新青年》。至 1 92 0年 9月 ,即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1 92 0年 8月在上海成立。由陈独秀、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组成 ,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最早出版的党内刊物 :《共产党》月刊。 1 92 0年 1 1月 7日创…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必读》2011,(7):8-9
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宣传十月革命的人:李大钊。李大钊于1918。1919年先后发表了《法俄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在青年时期,李大钊作为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鞭鞑.十月社会主义后革命后,他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先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其《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李大钊是青年的良师益友。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培养了一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在青年时期,李大钊作为一个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鞭挞.十月社会主义后革命后,他开始接受 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先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其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李大钊是青年 的良师益友,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培养了一代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5.
厘清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的成文时间,对于研究他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转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以及近代中日文化的交流史等学术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文章应用跨语际比较法,通过考察河上肇《マルクスの社会主義の理論的体系》的内容和发表时间以及提供其他佐证材料,对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的成文时间加以考证。得出的基本判断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开始撰写时间是1919年3月底4月初,5月其主体部分基本完成;因发生五四运动,拟刊载此文的《新青年》第6卷第5号出版时间从5月延期至9月,使李大钊有时间对此文继续完善,于1919年8月中旬最终定稿。  相似文献   

6.
习兰 《小读者》2011,(10):46-46
◇第一次出现马克思的名字:1899年4月在文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月刊上的《大同学》一文中。◇第一个宣传俄国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人:李大钊从1918年7月起,李大钊写了《德俄革命之比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  相似文献   

7.
《新青年》杂志是五四时期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刊物。一九一五年九月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更名《新青年》。一九一六年底移至北京出版。陈独秀任主编,李大钊、鲁迅等人成为主要撰稿人。《新青年》早期提倡民主与科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距今已经整整四十年。在这段不算太短的时间里,中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已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并已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利,目前我们正在加速社会主义建设。这一系列的伟大胜利也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从五四运动时开始的。李大钊同志就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宣传者,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李大钊同志是激进的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重要领导者。他长期生活和工作在北方,对北方革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一、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革命思想十月革命发生前后,李大别充分肯定和宣传十月革命,成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最早传播者。1918年3月至4月间,他曾多次致书林伯渠,热情介绍十月革命的情况,并阐述他对目前中国形势的看法。该年7月1日,他在《言治》季刊第三册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针对我国一些人对十月革命的种种非议和担忧,通过对俄国十月革命和法国革命的对比,肯定俄…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宋介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五四运动后,在与李大钊的密切交往中,宋介深受李大钊的教育和影响,其思想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倾向社会主义并主张社会革命。宋介及其主编的《曙光》杂志对五四运动后期山东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山东的广泛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药》这篇小说里包含着鲁迅当时思想上的种种矛盾。不从这个角度去分析,许多问题就讲不清楚。 既怀疑启蒙又只得启蒙 《药》发表于李大钊负责编辑的《新青年》杂志六卷五号(“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出版日期署1919年5月,实际上于当年9月出版),同期还发表了鲁迅的几篇随感录:《“来了”》、《现在的屠杀者》、《人心很古》和《“圣武”》。《药》的本意,似乎就  相似文献   

12.
邓涛 《唐山学院学报》2017,30(4):20-23,82
1919年,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表明其既是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也是最早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先驱。他在1924年出版的《史学要论》,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之作。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新民主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探索,最早的思考者也是李大钊。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北京和北方地区建党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培养了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一批建党、建军、建国和社会主义建设英才。  相似文献   

13.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转折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的重要标志。有关论著对它的研究和提及很多,《李大钊全集》的编注者对其注解也较多。进一步研究起来,该文中需要探究的问题仍有不少。总起来看,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以日本社会主义学者河上肇的《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要蓝本,其关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与一条“金线”的核心论断也出于河上肇此文;写作和定稿时间,应为1919年7月底到8月上旬,而不可能在1919年5月之前。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种哲学和社会思想都是一定社会历史的产物,并成为它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和中国社会历史变革过程不可分割地结合着的。 (一)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一部分急进的民主主义者先后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其中,最早在中国思想界鲜明地表示这个崭新立场的人,就是李大钊。1918年7月,他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法、俄两国革命作了比较,充分肯定了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继后又陆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俄罗斯革命之过去现在和将来》、《俄罗斯的过去和现在》等文章,除介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代史上,陈独秀是一位具有重大影响而又十分复杂的人物,其思想的发展也经过了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1915年9月,从创办《青年》杂志(从第2卷改名为《新青年》)起,他和李大钊等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积极宣传民主、科学和文学革命思想。十月革命后,开始了由激进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1920年4、5月间,陈独秀连续发表了《马尔萨斯人口论与中国人口论》、《劳动者底觉悟》、《答知耻》和《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  相似文献   

16.
论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其中包括四个阶段:接触,影响,接受,确立。1912年前后,李大钊通过《〈支那分割之命运〉驳议》这篇文章接触到了社会主义思想,开始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历程;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使李大钊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开始用社会主义的立场去考虑社会问题,解释社会问题,有了接受的倾向;1918年,他系统地接触了俄国革命的资料后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强调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并在文化讨论中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1919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李大钊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开始,在这篇文章中,他不只是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还在社会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1920年《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是李大钊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系统分析中国问题的文章,标志着李大钊已经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爆发前后,李大钊率先认识俄国十月革命的非凡意义,继而成为中国“唯物史观最彻底最先倡导的人”。到1920年,李大钊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不仅把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也吸引到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上,并与陈一起影响和团结了一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进步青年,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由此可以说,李大钊堪称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亦堪称对创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8.
杨贤江论青年自学徐书业杨贤江是中国现化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从青年时代起,他就十分关心青年问题。杨贤江最早对青年自学问题给予关注是在1920年,这年12月,他在《学生杂志》上发表了《自学的成功卜一文,到1923年,又陆续发表了《勖自学者》、《再勖自...  相似文献   

19.
李颖 《唐山学院学报》2023,36(2):20-27,75
理解李大钊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因,既不能忽视时代条件的推动作用,也不能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领作用。"五四"以前,李大钊矢志追寻的民族解放理想在现实面前陷入困境。与此同时,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发表以前,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话语与方法已开始出现或渗透于李大钊的著述之中。李大钊初步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与他自身的思想诉求之间形成了内在自洽,从而引领李大钊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并不是单纯基于时势的情绪化选择,而是一种基于比较、批判和鉴别的理性化选择。  相似文献   

20.
通过跨文本对比的方法,本文对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思想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本文认为,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并不像有些学者所说的那样完全“承袭”自日本学者河上肇,而是有着更为丰富的文献资源,体现了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努力向全世界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博大胸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