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眉户戏     
又名"迷胡子","戏曲剧种。流行于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远及山西、湖北、河南、四川的部分地区。它以陕西关中的民问山歌小调、童谣为主,再融合甘肃、山西、四川、湖北的民间小曲发展而成。因此也叫"曲子戏"(由许多单独小调组成的戏)。清代道光年间已有雏形,光绪年间有正式的眉户戏班子。眉户两字是由陕西太白山麓的民谣胜地眉县和户县两字合并而成。音乐曲调丰富优美,语言生动活泼,特别富有乡二土气息。乐器主要有三弦、板胡、二胡、四页瓦、星星、扃鼓等。陕甘宁老区的《十二把镰刀》、  相似文献   

2.
小调又叫“小曲”、“小令”等,常常是在劳动的余暇和风俗性集会时演唱。演唱者不仅有一般的群众歌手,还有职业的和半职业的艺人。小调的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演唱时常有丝竹伴奏。小调旋律优美,节奏较为规整,易于流传,加上艺人的传唱,使小调的流传范围比号子和山歌广泛。小调的内容较为丰富,有即兴的见啥唱啥,更多的是带叙事性的和  相似文献   

3.
钢琴的基本练习,即音阶、琶音、和弦、八度等钢琴基本技术的练习,无论是对专业还是业余:是对刚入门的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弹奏水平的学生,都是必不可少的。大多数钢琴教材以及钢琴考级的基本练习,都是按照关系大小调进行的,即一个大调和其下方小三度的小调,如C大调和a小调。只有在《拜厄钢琴基础教程》的最后几页,才有按照同主音大小调顺序排列的二十四个大小调的音阶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平遥县文化志上记载,平遥鼓书源于明朝末年,在中国民间孕育生长了300多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平遥鼓书的演唱形式,最开始是由一个人(盲人)表演,两条腿分别绑竹板和铜钹,腿上立一把三弦,独自一人就形成一个能打会唱的“打击乐队”。之后由于表演人员的增加,根据演出情节的需要分出角色和红、黑、生、旦、丑的行当,乐器也增加了四弦、胡琴、大三弦、小三弦等。它的唱腔,最早吸取了山西中部的民歌小调的风味和山西东南部琴书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巴赫《b小调弥撒曲》的分析,提炼出其中的声乐赋格进行研究。试从声乐赋格的词、结构、技法等方面着手,以求对《b小调弥撒曲》中的声乐赋格的特点进行总结。研究《b小调弥撒曲》,是深入了解巴赫声乐赋格这种体裁的基石。另外,也希望引起学者们对于声乐赋格的注意,以期在学术研究上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绣荷包》是我国著名的民间小调,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绣荷包》的流传,但是每个地区的《绣荷包》都有自己的音乐特色和地域音乐特点。文本通过选取山西、山东、黑龙江、云南四首具有代表性的《绣荷包》,通过对乐曲独有的特征析可以发现同宗民歌的不同之处,从而了解民歌相互联系及受到当地音乐风的渗透以及音乐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g小调第一叙事曲》是肖邦钢琴作品的代表作,以其本身充满叙事性的表现和戏剧性的激情,感人至深,是肖邦四首叙事曲中最脍炙人口、最常被演奏的一首。下面我们从《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创作背景与创作思想、曲式分析与演奏诠释、总结等三个方面对《g小调第一叙事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类型。山西秧歌品种繁多,分布广泛,从音乐形式看,有11种属于民歌类,14种属于歌舞类,10种属于戏曲类。侯马白店秧歌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既可以广场表演,也可以上舞台表演,曲调优美,动作奇特,表演形式主要是跑队形和演唱民歌小调。  相似文献   

9.
晋南眉户,原称“迷胡”,当地群众俗称“曲子”,是一种以当地民歌小调为基础,逐渐发展即可曲曲相连成套的、吸收借鉴蒲州梆子音乐而由地摊子演唱过渡到午台戏曲曲牌联缀体的音乐形式。它的形成约于清嘉庆、道光年间,至今约近200年的历史。主要流行于山西南部的临汾、运城两地区。当属地方剧种。  相似文献   

10.
小调是黄河三角洲民歌的主体部分,反应的内容极其广泛,具有较强的艺术化特征。黄河三角洲小调的节奏丰富多彩,在具体节奏形态的运用方面,主要突出了实用的功利性,体现了小调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的特点。从音乐分析的角度入手,阐明了黄河三角洲小调节奏具有的特点,并对这种特点进行了生活化和形象化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民俗与古典诗词有着密切联系,民俗心理引发的思绪与灵感往往成为古典诗词创作的缘由和契机;诗人词家多以意蕴深厚的民俗意象原型渗透感触深厚的主观情绪,表现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情趣,创造出意味无穷的意境;民俗生活的多样性为诗词创作更加贴近社会生活提供了便利,极大地丰富了诗词创作的天地。  相似文献   

12.
管云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4):46-47,51
中国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中国文化包括音乐文化逐步走向繁荣,然而进行横向比较,不得不承认中国音乐文化不兴与落后的现实。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多种,缺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入挖掘无疑是个重要因素。中国民族音乐其实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分支,两首《绣荷包》小调的不同特色就是典型一例。  相似文献   

13.
张晓风的散文在当代台湾乃至中国文坛都以诗性的语言而著称,古典诗词歌赋典故在她的笔下层出不穷。其所展现的文化内蕴着重体现在三个方面:有灵有性的自然之美、亦苦亦浓的故园情节、跨越时空的生命思索。从分析张晓风的散文集《画晴》入手,透过张晓风瑰丽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一代散文家独特的文化品位与情感观照。  相似文献   

14.
河南地方戏的唱腔音乐来源于民间小调,群众十分熟悉那亲切的乐调、板式和旋律。它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能塑造各种不同的人物,能惟妙惟肖地表达出各种复杂的内心情感,它那优美迷人的韵味对河南及周边各省的广大观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诱惑力。  相似文献   

15.
诗词零札     
中国古代诗词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由于其语境的改变,往往在理解上产生一些歧义。文章对唐诗宋词中几首名作的疑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乾隆时期的《万花小曲》现存两个版本,先有"京都本",后有"金陵本";所收小曲皆为俗曲,情歌多,生活歌少;女性歌多,男性歌少:一部分源于明代,一部分源于清初,适应于当时的市场需求而风靡南北,浓厚地影响了后世的小曲、曲艺、小戏等。  相似文献   

17.
肖邦作为19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钢琴音乐作曲家之一,他的全部作品几乎都为钢琴音乐作品。《前奏曲》Op.28是由24首相互独立小曲组成,具有套曲性。从1836年开始创作至1839年全曲完成,历经三年多。1839年9月,在莱比锡首演,获得德国音乐家舒曼的高度评价。文章将从该曲的结构布局、音乐内涵、音乐语汇等方面来分析该曲。  相似文献   

18.
梅林戏是流传在闽西北泰宁县及其周边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这一剧种虽源于“微调”,但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受泰宁地方方言和山歌、小调、道士音乐的影响,其音乐形态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三首《绣荷包》艺术特点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荷包”是女子为心上人制作的感情信物,绣荷包时她们始终沉浸在对情人的思念之中。由于我国各地的地理环境、人文风情和风俗习惯不同,《绣荷包》在传唱过程中形成了在旋律、节奏、调式等方面韵味殊异的特点。文章主要从艺术特点方面,来分析比较三首《绣荷包》小调所表现出的不同风格、韵味。  相似文献   

20.
《楢山小调考》表现的是古时候日本信州一带贫苦农民中流行的弃老习俗。文中出现的大量小调传承着世代相袭的乡俗、蕴藏着楢山进神的规约。笔者借阿玲和辰平的遭遇反映彼时小人物在生存困境挣扎中的无奈。这对母子在面对弃老这一悲剧宿命时采取了与身边村民截然不同的态度,有对悲凉命运的坦然面对,更饱含着对亲情的眷恋和不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