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禁忌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它几乎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英语和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一样,也拥有自己的禁忌语本文探讨了英语中的禁忌语以及相关的文化根源,希望能给中西方文化交流带来少许裨益。  相似文献   

2.
禁忌语是语言的一部分,它因语言的发展而产生。对禁忌语的研究不仅在语言学上而且在文化上都有重大意义。语言禁忌反映的是社会禁忌。对于禁忌语使用的态度反映及影响着禁忌语的现状及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3.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禁忌语和委婉语,但由于植耕于不同的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各有差异。从价值观念、日常生活和政治宗教等三个方面揭示英汉禁忌语和委婉语的文化差异,旨在消除语言文化障碍,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当语言和现实不能区别时,几乎所有的语言都有禁忌语现象发生。含义较强的禁忌语通常具有真正的社会价值。交际功能教学理当引起重视,千万不要视之为洪水猛兽。  相似文献   

5.
语言受思想的支配,所以语言禁忌来源于各种各样的思想禁忌,信奉禁忌是人类共同的精神现象。精神、思想乃至思维方式等相同,才会产生共同的禁忌和禁忌语;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沉淀各异,必然产生不同的禁忌和禁忌语。文章就英汉两种文化在表现某一特殊精神现象——禁忌语方面所呈现出的类属及异属感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禁忌语和委婉语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禁忌语和委婉语,但由于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英在表现形式上有同也有异.本文从禁忌语和委婉语、英汉禁忌语和委婉语的趋同性及英汉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差异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揭示英汉禁忌语和委婉语的文化差异,旨在了解并消除语言文化障碍,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历史的沉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委婉语、禁忌语是语言中的特殊现象,英语中大量的禁忌语、委婉语折射出英国文化中对各种禁忌现象的回避所采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也展示出这种特殊语言的特殊语用功能。本文通过大量实例对英语委婉语、禁忌语的形成历史、表现方式以及语用功能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关于汉英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禁忌现象存在于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中,并反映在汉语和英语之中。对由禁忌而产生的禁忌语和委婉语,汉英两种语言在应用中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意识到这一点对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均有很大益处。  相似文献   

9.
作为用来表达极端消极或积极情绪最强有力的手段,禁忌语在双语领域中的使用情况已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拟调查中英双语使用者(第一语言为汉语,第二语言为英语)如何判断汉、英两种语言的禁忌语情绪力来探索语言和情绪的关系,并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问题的根源,分析与总结影响双语者使用第二语言表达情绪的因素。研究表明第一语言(汉语)禁忌语情绪力明显高于第二语言(英语)禁忌语的情绪力;第二语言禁忌语的情绪力受到语言能力、习得该语言的初始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中的禁忌语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其所属语言的文化内涵.从名称的禁忌、生老病死的禁忌和体语的禁忌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沈义父主张作词要协音、字雅、字隐、意柔。协音,立足于诗词分疆,强调不可把词写成诗。字雅,是对雅俗的美学取向,是倡雅弃俗在用字上的体现。字隐,是对隐显的价值取向,主张词在用字上应该隐而不露。意柔,是讲词在运意时要柔婉而不豪放。协音、字雅、字隐是讲词的用字,意柔是讲运意。总之,沈义父的作词标准是讲下字用意的法则,即作词应以“乐府雅词”为标准。周邦彦的词最符合这一标准。  相似文献   

12.
沈义父主张作词要协音、字雅、字隐、意柔。协音,立足于诗词分疆,强调不可把词写成诗。字雅,是对雅俗的美学取向,是倡雅弃俗在用字上的体现。字隐,是对隐显的价值取向,主张词在用字上应该隐而不露。意柔,是讲词在运意时要柔婉而不豪放。协音、字雅、字隐是讲词的用字,意柔是讲运意。总之,沈义父的作词标准是讲下字运意的法则,即作词应以“乐府雅词”为标准。周邦彦的词最符合这一标准。  相似文献   

13.
方位语素属于封闭类,方位语素中有的可以独立构成方位词,有的可以和另一方位语素或其他语素组合成方位词。方位词不是语法功能上的类别,根据能否做句法成分,它可以分为方位名词和方位助词,方位名词和方位助词具有不同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一种交际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起作用的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词或句子,而是这些词句组成的语篇,词句的交际功能只能通过语篇得以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将原语与目的语的研究扩展到语篇层次,突破以词论词,以句论句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尔雅》虚词聚合的标准反映出先秦时期人们对虚词意义及功能的认识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对虚词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的阶段;二是词典中词语聚合的标准比较宽泛,特别是有些虚词还没完成语法化的过程,编排标准不清晰,给后人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名词性词语能否作补语,一般语法教材不涉及,本认为名词性词语能作补语,并且不是个别现象,但含名词性补语的句子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在这类句中,补语一般是表示情况或处所等意义的,能带名词性补语的一般是动词。  相似文献   

17.
中文分词是地质大数据智能化知识挖掘难以回避的第一道基本工序。基于统计的分词方法受语料影响,跨领域适应性较差。基于词典的分词方法可以直接利用领域词典进行分词,但不能解决未登录词识别问题。在领域语料不足的情况下,为提高地质文本分词的准确率和未登录词识别率,提出一种基于统计的中文地质词语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质串思想构建了地质基本词典库,用以改善统计分词方法在地质文本分词上的适应性。采用重复串查找方法得到地质词语候选集,并使用上下文邻接以及基于位置成词的概率词典,对地质词语候选集进行过滤,最终实现地质词语识别。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对地质专业词语识别准确率达到81.6%,比通用统计分词方法提高了近60%。该方法能够识别地质文本中的未登录词,并保证地质分词的准确率,可以应用到地质文本分词工作中。  相似文献   

18.
大量佛经的翻译生成了很多汉语所没有的词汇。这些佛教汉语新词属于宽泛意义上的佛教外来词。它们的出现不仅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汉语文化,扩充了汉语词汇。按照它们的得来方式,即翻译方法,可以将其分为:音译词,新造词,意译词,半音半意词。通过分析这些佛教外来词,它们融入汉语的成功给翻译外来词提供了有用的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比字句是比较不同事物所具有的某些性状并说明其差异程度的句子,其语义结构中除“比”的意义之外只有主对象、参照对象和比较值三个显豁的语义成分。以前所认为的比字句中的“比较点”这个语义成分实际上并不存在,并且比较对象实际上都是依附于不同事物的性状等。从比较对象是否能同比较值互通替代这一特性上可以把比字句分为两种语义类型,具有这种特性的比字句与它的两种变换的意义歧变有密切关系,而且也是比字句能否肯定比较对象绝对程度值的分化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根据括号出现的位置,将其分为句内括号、句外括号、前置括号三类。根据能否读出,将括号内的字分为必须读出、可以读出、不能读出三类;并根据与相关词句的关系,将其分为前置性、供选性、补充性、解说性、句外阐发性、直注性、伴随性7个次类。对于与实际用法不完全相符的关于括号的一些说法,中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